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洞察时代大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攻坚克难、破浪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开启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GDP从6300美元升至超1.2万美元,形成超4亿人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20年5月13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阿土列尔村高山区的贫困户沿着钢梯下山,准备搬进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宏景 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华民族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截至2021年底,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8%,较2015年上升2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较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这些显著变化,生动诠释新发展理念的蓬勃生机。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这是2022年5月19日拍摄的长江巫山段曲尺乡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10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升至第12位;“嫦娥”奔月、神舟巡宇、北斗组网、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初步建立、5G基站占全球总数超60%……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祁连山经历“史上最严”整改,由“黑”变“绿”;内蒙古能耗指标结束连续增长态势,由“红”转“绿”;中国植树造林约占全球人工造林四分之一……

10年来,一个个鲜活案例彰显发展底色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这是2021年8月23日拍摄的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望海楼(无人机照片)。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新发展理念持续回答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问题,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引领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

统筹发展和安全 打好转危为机战略主动战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打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

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经济砥砺奋进,经济增速保持全球前列,“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处暑将至,放眼广袤田畴,各地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秋粮和大豆油料稳产增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22年6月7日,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农民驾驶农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21年5月16日拍摄的浙江舟山北部海域的中广核岱山4号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姚峰 摄)

2021年平均煤矿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一倍以上,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降至2021年的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6.9%上升到25.5%……

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形成有效抵御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防火墙”。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这是2022年6月8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拍摄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着眼长远夯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这是2021年11月20日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拍摄的“5G+工业互联网成果展”现场。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

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锚定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

7月31日,载有50个集装箱光伏产品的X8059次中欧班列准时驶出沈阳东站,前往德国杜伊斯堡。

累计开行超5.7万列、货值近3000亿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贸易“大通道”。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22年6月23日,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铁路工作人员从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列车旁走过。当日,第10000列中欧班列(重庆)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顺利驶出,奔赴德国杜伊斯堡。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针对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引江补汉工程开工,深中通道稳步建设……当下不断推进的重大工程,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通经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基垒石。

大国经济空间广阔,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这是2022年6月21日拍摄的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海鸥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10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渐次铺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22年6月7日拍摄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西人工岛及远处的深圳市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蓝图变实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全球瞩目……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这是2021年5月13日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展望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和奋进步伐向时代宣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文字记者:安蓓、申铖、魏玉坤

视频记者:林涵

海报设计:殷哲伦

新媒体编辑:邬金夫

来源: 新华社

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丨文稿

点击 “宣 讲 家 网 ” 可以订阅!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个非常准确且重要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今天交流的题目就叫做《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时代为经济建设形成了新的环境和形势。那么,如何把目标与环境、形势有效连接在一起?在这里,我们要引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换句话说,我们从新时代角度出发,进入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改革与发展,而这些改革与发展又支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支撑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按照刚才的逻辑,我对交流的内容进行一个框架梳理:第一,先讲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第二,高质量发展如何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效契合和联动;第三,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有效应对挑战;第四,如何形成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政策体系;第五,落实好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要开展的八项重点工作。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位和性质

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若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形态,就不能以产出的规模大小来论英雄,而是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论英雄。换句话说,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要更好、更优、更协调,所要匹配的目标要更高、更美好,同时也更有助于市场出清。从这个要求出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求——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发展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延展和深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培育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样就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统一在一起,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着刚才所说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的方向发展。于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从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的角度出发,大家要注意几个比较难以思辨的词汇。比如说,在高质量发展中,很多人往往立足于创立相应的示范型项目、示范型园区,把“高”视为第一,这种观念并不十分准确。“高”在当前不是第一,而质量是第一。我们先要把质量标准提升起来,把质量监管完善起来,切切实实抓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使老百姓不用再为质量问题忧虑。我们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寻求“高”的实现,追求差异化生产,匹配和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如果一味寻求所谓的“高”,改变不了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也改变不了市场需求的基本满足程度。

从效益优先的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让企业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本甚至是亏损甩给政府、甩给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伴随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良好的产出收益。如果这一点实现不了,仅仅是在政府补贴的摇篮之中或者只是寻求差异化市场环境的过度关照,那么这种发展也不能称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在市场竞争中按照共同的市场规则,体现出质量的竞争能力与效能,支持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序实现。

2. 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定位

高质量发展处于何种定位呢?中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推进改革、加强调控、完善市场建设的核心要求和诉求以及重大的选择方向。

我举个例子。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8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但是,我们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思路的。也就是说,投资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需求调控,更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和增速,而是与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效结合起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那么,投资就要支撑企业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安排:第一,决定去生产什么;第二,决定去怎样生产;第三,决定构建怎样的市场渠道和机制;第四,决定匹配和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这些选择,不是靠加大投资规模就可以支撑的,也不是提高投资增速就完全可以满足的。我们所梳理的重大选择,一定是要依托我们的市场主体、依托我们的企业来选择和安排的。而企业要想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融入合适规模的资金。资金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当然少了也不行,规模要适度,要匹配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偿还能力。资金融入进来以后,着力开展生产投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和设备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收益。这样就有效实现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目标。这就是高质量发展在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和确定发展思路上所作出来的重要安排。

我们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而不是在静待着高质量发展的敲门声响起。我们的各项政策、各种改革、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突破,都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接下来是如何把它有效有序高质量发展好的问题。

3.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性质

高质量发展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必然要求”中。中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三个“必然要求”,彼此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要想保持好现有的经济发展态势,有效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只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如果不坚持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目标就会落空;我们也没有其他的路径可选择,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现在现实可行的道路,又是我们必然要行的道路,也是我们走向光明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的康庄大道。所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会取代高速增长阶段,成为从现在到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主体特征,是我们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最重要的路径和支撑。

作者:张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经济论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完整文稿”

相关问答

急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1500字_作业帮

[最佳回答]中国的经济思想有着自身的渊源和久远的历史,也曾世界经济思想体系中有一席之地;而中国的经济学却是近代以来受舶来经济学影响的产物.中国近代经济思...

求一篇关于经济与生活的论文.写中国经济现象.急写的烂没关系...

[最佳回答]无处不在的税收,无处不在的纳税人大多数中国人都不认为自己是纳税人,尤其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吃的、用的都依赖于父母,除了骑车的每年要交的几...

怎样的论文算是经济论文

[回答]中国期刊库小编回答您:经济论文:经济论文是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结论性总结,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深入分析的结果。撰写经济论文目的在于...

写经济论文的目的?

从古至今,一切经济学研究的目的都只有两个: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人们的收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二是协调社会的利益关系。研究目的不同:经济学...

关于论提高企业经济效应的途径的论文-宠艾一生的回答-懂得

给你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若干途径及经济学浅析其他还有几篇可以去我的共享资料下载,点我名字就可以了。第16卷第4期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12...

现代经济探讨发一篇论文,有稿费吗?

《现代经济探讨》这类学术期刊是否支付稿费以及具体的稿费政策可能会因期刊的规定而有所不同。有些学术期刊会向作者支付一定的稿费,以鼓励高质量的学术创作...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论文?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日的来临,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2.第二次世界大...

数字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论文?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

怎么写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和途径的论文提..._企业培...

一、论文提纲:I.引言A.研究背景B.研究目的C.研究意义II.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企业经济效益的定义B.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

怎么写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和途径的论文提..._企业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和途径一、引言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