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精彩结尾常用技法举隅

议论文精彩结尾常用技法举隅

张善存

古人常以“豹尾”的标准来衡量结尾的优劣,简洁明快,干净利索,响亮有力,像豹尾劲扫,就能起到声震全篇的效果,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谓“头难起,尾难结”,那么考场议论文该如何结尾呢?

一、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法

议论文在结尾处如果能巧妙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恰,文章读来便能气韵流畅,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以2014年广东高考佳作《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为例:

开篇写道: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结尾写道: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文章起笔有铺垫,落笔有照应,浑然一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二、引用名言,深化中心法

名人名言、经典语句,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合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经据典,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达成文章自身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如2014年浙江高考佳作《愿赤心长留》的结尾: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三、反诘设问,引人反思法

这种结尾方式采用诘问句式,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发人思考。其优势是提醒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做进一步关注,启发人心,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同时,有效地延展了思想的长度。如2014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文章开头即化用诗句,用抒情的笔调表达自己追求大学的愿望。中间部分通过引用名人事例,论述了“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的观点。最后,文章这样作结:

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有金岳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

这个结尾段,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例,同时适当联系当代,指出只有像他们那样,才能为大学增加更多“大师”的道理。反诘问句起到了很好的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具有启发性、感染性,给人留下了感情真挚、论证有力的印象。

四、呼吁号召,激励读者法

好的议论文不仅对现实问题有关注有思考,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强烈咏叹,或呼吁号召,以促使人们自我超越,战胜困境。以这样的文字结尾,能唤起读者共鸣,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彰显文章的现实意义。如2014年海南高考高分作文《授之以渔摆脱依赖》,作者从材料中的野生动物丧失觅食能力这个角度立意,从中提炼出“授之以渔摆脱依赖”的观点,符合题意且颇有新意。行文最后,作者这样作结: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吧,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成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当他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

文章结尾处发出了强有力的号召,无疑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既有以理服人的一面,也有以情感人的效果。

文章结尾的方法也不止以上几种,还有诸如“巧妙留白,余韵绕梁”“回应标题,点题点旨”等,上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结尾方法例谈

一、结尾的方法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结尾方法异彩纷呈,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结尾时要联系文章的题目、开头、中心论点等,讲究一定的技巧,力求收到理想的效果。要知道,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最为关注的,它们往往会在阅卷老师脑海里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考生作文的分数高低。

好的结尾一要收束全文;二要简洁有力;三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四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分析历年高考满分范文,我们不难总结出考场议论文结尾大体有以下几种好方法:

1.戛然而止,干脆利落。

文章结尾重在自然简洁,议论文主要是对所论之事的剖析和推理,当阐述的事理已经说清,文章就可戛然而止,意完语完,不结为结,显得干脆利落。

例如2007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我心飞翔》就采用这种方法结尾

让我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吧!愿我心飞翔,穿越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去拥抱那份鱼翔浅底的空灵,去拥抱那份蝶舞花丛的自由,去拥抱那份雁游碧天的豪迈!

我心飞翔。奇迹无处不在!

文章以“我心飞翔”为标题,用抒情的笔调来写充满哲理思考的内容,意境博大,胸襟开阔,思路敏捷流畅,用词优美,文采飞扬。大量使用比兴手法,由蜗牛、小溪、绿叶,到中外历史,深情饱满,理性十足。结尾深情地发出号召,戛然而止。

又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一文的结尾:“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2.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为帮助读者把握和理解文章的的论证思路和进一步增强论证的力量,我们可以在本论部分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结尾处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中心论点,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在分析、阐明了为什么要“改造”和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之后,用三句话自然地结束了全文: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三句话,水到渠成,进一步肯定了“改造”,很自然地收束起来。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走自己的路》结尾:“请以宽容的目光对待我的坚持,请让我走自己的路。”就是这种手法,显示了作者的构思和驾驭语言的扎实功夫。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一文的结尾:“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3、首尾圆合,画龙点睛

这是指依据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联系题目、开头、中心论点等来设计文章的结尾,使之与论题、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谨严,强调并凸现文章的主旨。这类议论文的结尾部分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在。

如秦牧《青年人应该怎样选择生活道路》一文,就是在结尾时点明中心论题的:青年人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选择正确生活道路。又如《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结论和论点也是统一的,故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如《偶像》:开头:如玫瑰风骨,娇艳的身躯展示的是桀骜不驯;像峭壁苍松,冲天的气势展示的是刚强不屈;似风中傲菊,淡淡的清香展示的是旷达的心胸。

结尾:玫瑰风骨,峭壁苍松,风中傲菊,你可曾体现他们的精神,并付之实践?有偶像如此,也不枉一生。

例如07高考满分作文《谁为青春买单》:

首: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

尾: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莫把情云遮慧眼》一文的结尾:“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应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本文的题目是“勿以好恶论断之”,作者在对论点进行充分论证之后,结尾点题,与题目形成文题照应,既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又显得结构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这样点明了论点又紧扣了题目,收束得很有力量。

议论文巧妙使用前后呼应的例子也很多,如2001年高考范文《根》的开头和结尾:

参天古树缘于遒劲的根,挺拔翠松依赖于不屈的根,那么我们生存的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诚信。

……

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干什么事,不管你在哪里,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黄子孙的根,守着我们的哪怕是唯一的拥有——诚信。

千年大树百年松,根深蒂固,根深叶茂。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将诚信比喻为参天大树那遒劲的根,说理而言情志,真有先声夺人之势。而文章的结尾紧扣这个比喻总收上文,作者在结尾写到不管是什么人,干什么事,我们都要守住我们的根,守住哪怕是我们唯一的拥有——诚信,这样就和开头形成了前后照应,统贯圆合,文气通畅,浑然一体,取得了良好效果。

4、归结呼号,言尽意丰

例如议论文《谈美》一文,开篇由俗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引出论题,提出“究竟什么样的美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美?美,究竟是什么?”这一论点,然后围绕问题具体分析论述,结尾归纳总结呼唤号召:“总之,只有心灵美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美。只有有了心灵美,才能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每一颗美好的心灵都是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逐渐学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来铸就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再如杂文《冷眼看“面具”》一文的结尾:“撕下自己的假面具吧!我们的世界都摘下假面具,我们不需要这个。”这个结尾就是在前文深入剖析生活中人们种种“面具”的实质之后,发出倡导,表明观点态度,启迪人们要明辨是非,知晓怎样取舍,从而彰显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一文,用两个比喻归结上文,深化“奋斗”是《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再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在结束时,既概括全文内容,又同开头部分提出的论点相照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论述中心:总之,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这样的结尾,不仅突出了中心,还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5、巧用修辞,文采飞扬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我们也可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引用、比喻、象征、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厚,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留下无穷回味的境地。

1)引用名言: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片言而居要”。

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可以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能显示出作者的开阔的知识面。 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的结尾:

“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结尾引用了笛卡尔的名言,既是对前文归纳总结,又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不仅同开头紧密照应,而且还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结尾写得简洁有力,语重心长,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结尾“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一句,是仿照怀特黑德的名言自拟而成的,语言精辟,深化了中心思想。运用该法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我绝望,掉进深井,我低头,看到水中繁星点点,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看到最深的美丽。”“几米的话语回荡在耳边,打开心灵的窗户,拓展无限的眼界,收获金子般的人生吧。” (《眼界》)

07高考满分佳作《我能》用了引用手法: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面对挫折的“我能”,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设问、反问:用设问、反问句结尾是常见的好方法。前者只问不答,激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后者虽问不答,但答案又蕴涵其中,往往能语气强烈,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两种结尾都能极好的启发读者深入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的结尾:

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采,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你会如何作答呢?

《偶像》一文写道:朋友,当你面临困境的时候,什么能帮你“气吞万里如虎”?是你的偶像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当你身处平凡的时候,什么能帮你“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又是你的偶像告诉了你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成功。所以说,要正视偶像,谱写成功!

《学会扬长避短》一文,正反论述“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之后,结尾归纳出论点,并巧设一问,引人深思,大有余音绕梁之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善于经营,就会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就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扬长避短岂不美哉?”

议论文的结尾可以象豹尾一样有力,也可以象橄榄一样,令人回味,极好的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展开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正是如此,在充分论证之后,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把人生比作一张大考卷,提出了“你会如何作答呢?”的问题成,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排比比喻类比:

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以后,终会占有蓝天。正如彩蝶一样,结茧是蓄积力量,历练自我,化蛹成蝶是为了放飞梦想。(《结茧与破茧》)

4)对偶呼告:

(《信息》) 朋友,信息是一条包罗一切的河流,只有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智慧之树才能茁壮成长;信息是一服治病的良药,只有学会对症下药,合理服药,才能医治愚昧无知。也许就在明天,你我会用智慧这把钥匙开启信息这座城池的大门,向着梦想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5)比喻象征:

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尾,就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它(指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高考优秀作文《把握命运的航船》一文的结尾仿写道:“我们就像深海中行驶的一只船,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掌握命运,立定志向,才能够到达希望的彼岸。”就用了比喻象征手法。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择善而从》一文的结尾:“择善是火,点燃生命的灯;择善是灯,照亮生命的路;择善是路,引导你走向黎明。”

再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善良》一文的结尾:“做出心灵的自然选择:去爱惜你手中的一只小鸟,因为它唱歌给我们听。去轻轻擦掉孩子满脸的墨水而别吓着她,因为我们也如此过。去拿出一元钱放进募捐箱里去,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微薄之力……”

以上都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巧用整句彰显论点,或收或放,都富含诗意和哲理,使文章的结尾文采飞扬,极其抢眼,深得阅卷者好感。

再请看2001年的高考范文《一毛钱与诚信》的结尾:

诚信与成功是连在一起的。它带给人的或许是万贯家财,即“金钱”;或功成名就,即“才学”;或许是流芳百世,即“荣誉”……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所以,朋友们,请背起“诚信”的行囊,哪怕它只与“一毛钱”有关……

这个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强化了中心论点,还强调了诚信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才学”、“荣誉”,最根本的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深化了中心,最后又运用了一个省略号,更是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余地,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问题,特别“诚信”与“一毛钱”的强烈对比,发人深思,具有强大的论证力量,如撞洪钟,余韵悠长。

6、辩证表述,避免偏激

议论文在表达观点、主张时,为突出中心论点,作者的极力论述有时容易失之偏颇,所以,在结尾收束时应适度作一点辩证的表述,以避免论点过于偏激。

例如议论文《说“大”》一文的结尾:“当然,我们在强调‘大’的同时,也不能拒绝小事情,轻视小错误。‘大’与‘小’是辩证的,如果说‘小’是‘大’的基础,那么‘大’则是‘小’的目标了。所以我十分赞同这样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议论文《信他,抑或自己》的结尾:“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多惆怅,几多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无相信一切人。相信自己,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相信自己,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听取别人意见,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情怀。”

用辨证的方法说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一分为二”,更能让作文闪烁思辨之光。

7、多管齐下,意蕴丰满

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激起更大的反响,文章往往综合运用多种技法收束,文意更见丰满,效果愈见强烈。

例如《请忙一些吧》一文的结尾:“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都是闲人,没人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尤其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8.自戒他戒,号召启迪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也可以把写作的意图,对读者的劝诫、要求、希望等,在文章最后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以感染,并产生共鸣,起到教育、鼓舞或激励作用。

所谓自戒法,就是收笔的内容是针对作者自己或自己所属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的理想、方向、决心等。有些文章在收笔时向别人征求对自己的意见,也属于自戒法。

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结尾时说:就这样,个人(指李自成)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深刻的。

这个结尾,即在正告人们在革命胜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忘乎所以,意义极为深刻。

有篇《三分文内,七分文外》的学生习作,就是用自戒法收尾的:

论年龄,我还是一个未步入社会的中学生;论写作,我还是一个刚拿笔的新兵。我惟一的长处就是敢于拿笔学习着写。好在有老师的指点和同学的帮助,在写作的道路上,我更有信心了。

有些文章,结尾时联系实际,直陈肺腑,立身表态,这种收尾方式也属于自戒法结尾。比如学生习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收尾,就是用立身表态式写的:

祖国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我和我的同龄人,一定要自觉自愿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那样,像无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矢志奋斗。

所谓他戒法,就是在文章收笔时,针对他人提出今后当如何努力等方面的内容。比如春夏的《这样的蠢事不能再干了》一文,内容写全国苹果大丰收以后,由于盲目提价等原因,使苹果严重滞销,从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文章收笔时就用他戒法对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做法的建议:

有一副对联写得一针见血,不妨照录于此。上联是:“留着好的卖烂的”,下联是:“卖着烂的烂好的”,横批是:“推陈出新”。这样的蠢事,不能再干了!与其等苹果烂了再降价,何不早点适当调低价格,既让人们从丰收中得到实惠,又使国家免遭损失呢?

还有些文章在结尾时面对读者慷慨陈词,用反诘激问的形式把文意宕开。虽然作者往往不作正面直接回答,但这种反诘激问却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波涛,启发读者进行深深的思索。这种写法,也属于他戒法。比如毛泽东同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结尾就是用这种方式写的:

……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侵蚀我们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还有些议论文,结尾向人们展望未来,揭示前景,也明显具有号召、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所以也属于垂戒法。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就是如此:同学们!从开始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相比。什么理想也不能同共产主义这一更崇高更伟大的理想相比。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要有这个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这种结尾往往用词优美,含意深刻,充满热情和自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就是这么写的:新中国站在每个人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创新—个性的凸现》的结尾: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子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材”。

这个号召劝诫式结尾写得很有特色,紧承上文,简洁干脆,既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使文章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这比那些平庸、呆板的号召更具感人的力量。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学会成长》结尾: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高考满分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结尾: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试一试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你嘴角边还会有甜甜的笑……

结尾的技巧还很多,各种技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结尾切忌草率,只要我们全力以赴,精心设计,我们一定能使结尾成为押轴的好戏,达到惊人耳目,动人心魄,余韵悠长的效果。

总之,“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这里所谈及的,不过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结尾方法。而且应该注意,不论何种结尾方法都应该服从论述问题的需要,决不能使之成为外加的游离的部分。

二、结尾要求

阅读下列的结尾,思考并总结其特点和好处。

例1、《活出自我》的三个结尾

分论点:活出真实,活出个性,活出价值

结尾1:

总之,要活出自我,就是要活出真实,不虚伪,不欺诈,做一个真真实实的自我;就是要活出个性,不圆滑,不世故,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就是要活出价值,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做一个具有价值的自我。为了这样的自我,哪怕是“更多”“更好”也可以放弃。朋友,活出一个这样的自我吧!

特点:

1、 总括了分论点内容。

2、 呼应了材料与文题,使文章前呼后应。

3、 有较强的鼓动性。

4、 语言简洁有力。

本论与结尾的关系:分总关系。

结尾2

那么,怎样才能活出一个真实、有个性、有价值的自我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抑制私欲,时刻防止私欲膨胀。只有无私,才不会见利忘义,才不会争功委过,才不会害人害社会,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做一个有益于他人与社会的自我。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要为人坦诚,胸怀开阔,勇于知错就改;要有主见,对正确的主见要坚持,不随声附和,随波逐流等等。总之,我们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活出一个最真实,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自我。

本论与结尾的关系:层进(递进)关系(由是什么到怎么样,论述深化。)

结尾3、

诚然,我们强调要活出自我,绝不是强调突出个人,倡扬个人英雄主义;绝不是把个人置于他人、组织、民族、国际之上。相反,我们应当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时时考虑他人、组织、民族和国家利益,并为其作出最大贡献,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优秀分子,做一个出色的自我。

分论点和结尾的关系:层进关系。(辩证论述,防止偏激)

小结:要求

1、 收束全文,升华主旨。(分总,层进)

2、 激励号召,鼓舞人心。(好处、做法)

3、 呼应题文,严谨结构。(照应题、文、材料)

4、 简洁有力,富有文采。(多整句、短句、正说)

三、结尾存在问题

先看下面几个结尾,谈谈它的优缺点,然后加以修正。

1、题为“学会沉潜”,本论三个分论点:冷静思考,学会沉潜;心态平和,学会沉潜;扎实行动,学会沉潜。

结尾:

总之,学会沉潜,我们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善于把握火候;学会忍耐,善于潜心静气地作好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好沉潜,才可能最后爆发,才可能取得成功。

优点:

反复点了题,总结了本论,指明了好处。

问题:

(1)分论点的总结不够准确,漏了第三点。

(2)、字面上扣材料不够,“取得成功”很一般,未扣材料。

(3)、鼓动性不强,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

修改:

朋友,学会沉潜吧!学会冷静思考,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沉潜的火候;学会心态平和,善于忍耐,善于潜心静气地做好准备;学会扎实行动,善于蓄势,善于为薄发而扎扎实实地厚积。朋友,为了明天的大爆发,为了那完美的弧线,为了那人生的辉煌,学会沉潜吧!

2、作文《呼唤大爱》大意是:开始我不懂得什么是爱,认为所谓的“爱”都是虚幻的,后来在现实生活中,我逐渐懂得了“爱”的含义,感受到了别人的“爱”。

结尾写道:“爱是需要大家共同奉献的,不管远行的你是否已经遇到或者将会遇到早春的寒风,你都要坚持奉献,把一丝一缕的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不就处在一种温馨之中了吗?不要再苦苦追求、苦苦追问幻景,投入生活吧!”

优点:

语言亲切、优美。

问题:

(1)“不再苦苦追求、苦苦追问幻景”有语病。

(2)“投入生活”无力。

(3)未呼应文题

修改:

朋友,你现在知道了吧,爱是需要大家共同奉献的。不管远行的你是否已经遇到或者将会遇到早春的寒风,你都要坚持奉献,把一丝一缕的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不就处在一种温馨之中了吗?不要再苦苦追求,投入生活吧,把大爱装入心中吧!

3、《请让我们“摔跤”吧!》

结尾:

鲲鹏展翅九万里,来自于平日的风雨摔打。为了让我们更茁壮,请收起你的关爱之手,让我们“摔跤”吧!

优点:

点了题,首句较好。

问题:

(1)“更茁壮”与“鲲鹏”不衔接,“关爱”须限制。

(2)太简陋,说“摔跤”的意义不够。

修改:

鲲鹏展翅九万里,来自于平日的风雨摔打。为了让我们搏击云天,请收起那些时时呵护着我们,生怕我们“摔跤”的亲长们的关爱之手,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将来在人生路上不摔跤或少摔跤,请让我们“摔跤”吧!

小结:

问题1、偏离题文

(1)偏离题目:未点题,或内容与题目不一致;

(2)偏离前文:多出、漏掉内容,未呼应开头;

(3)偏离材料:未呼应命题材料,重要论据材料。

对策:

牢记题目,中心论点、分论点,材料。

问题2、软弱无力

(1)语言罗嗦;

(2)语言陈旧死板;

(3)语言含糊费解。

对策:

牢记语言简洁、鲜活、有力。

相关问答

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呢?

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呢?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结尾都很重要。初中的同学以写记叙文为主,中考提倡写记叙文;高中的同学记叙文、议论文都要写,高考时材...如...

疫情作文结尾怎么写好?

正值抗击疫情期间,这次全中国都团结一心迎接着春天的到来。疫情作文,目前应当是中小学生写作的一个着重点,孩子们也非常积极投入到对疫情的关注、对逆行者的歌...

【关于四季的作文的结尾和一段写春的段落】作业帮

[最佳回答]结尾一: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季节,而我呢,四个季节都喜欢.我喜欢春的生机,夏的烂漫,秋的诗意,冬的希望,拼凑...

【未来的作文开头和结尾】作业帮

[最佳回答]开头:未来,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世界,引发了无数人们对它的幻想.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人们虽然没有办法预知,但可以想象.结尾:啊!充满着无限希望...

盼望作文结尾怎么写?

不知为什么,内心总有一种急迫的心情,一种执著的期待。曾几何时,我明白了,那是盼望。那么,我盼望什么呢?我盼望自己越来越优秀,首先我要成为一个勇...长江拍...

2021致敬逆行者作文结尾怎么写?

2021致逆行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这些白衣天使们扛下了救人的中单,忍下了救人的艰辛和寂寞,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病人,照顾了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所以不论...

盼作文的结尾?

人就是要有追求,要有目标,而恰巧我们的盼望正是这些追求的萌芽,这些盼望带领着我们走向辉煌!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拥有一颗童心,一颗赤诚的心,盼望就不会抛...

语文万能开头结尾摘抄大全集

[回答]时间之舟悄悄驶进梦境,拉开惺忪的眼帘。生活的风车每天都周而复始的转动,而我却不感觉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为感动每天与我同行。(结尾)带着感动...

《我的妈妈》作文结尾怎么写?

结尾一.小树苗需要人来浇灌、裂缝需要人来补成补丁、一幅画需要人来精心涂色,妈,您就是那浇灌的人,我就是那在您的呵护下成长的小树苗;您就是那缝补丁的人,...

禁毒作文结尾,至少三个?

1.是呀!毒品真是猛于虎啊!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生命,远离、拒绝毒品,增强防毒意识,加强宣传毒品的危害性。为建设我们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共同努力!2.各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