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李煜诗意图)
(1)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出自《九月十日偶书》。
〖董郎解〗
黄花冷落正如亡妻逝子,昨天重阳难度;
红叶飕飗恰似赵兵宋师,今日国势堪忧。
〖董郎评〗
此诗尾联自言鬓白,盖诗当作于后期。后主而立之前即已丧妻丧子,接手父祖帝业却是国势飘摇。故此二句诗成,当是其国事家事关心一生之故也。
(2)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出自《秋莺》。
〖董郎解〗
寄语残莺,莫流连凶险秋林,从速归去;
反顾自身,只沉浸繁华往事,无由转回。
(3)
【莫更流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出自《秋莺》。
〖董郎解〗
经花繁荫浓,老残莺独游秋林,不明吉凶在否;
历灯红酒绿,违命侯单栖汴梁,难悟福祸存无。
(4)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出自《病起题山舍壁》。
〖董郎解〗
炉火小,暖意回,此世俗乐趣;
沟壑窄,溪声啭,是尘外雅情。
(5)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出自《病起题山舍壁》。
〖董郎解〗
不求彭祖涓子得长寿;
只欲次宗慧远避凡尘。
〖董郎注〗
据《列仙传》,彭祖寿至八百余岁,涓子寿至三百余岁,皆成仙。另据《增订注释全唐诗》,次宗、慧远皆古庐山隐士。
(6)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出自《送邓王二十六弟从益牧宣城》。
〖董郎解〗
兄弟将行,离恨泛滥如水;
山河欲倾,责任重大若山。
(7)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出自《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董郎解〗
云笼千里江山,一山愁一片;
雨打万顷归舟,每舟泪两行。
〖董郎再解〗
亡国之君,看江山处处是遗恨,环众生个个是离人。
(8)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出自《挽辞(二首其一)》。
〖董郎解〗
娇儿音容宛然如眼前,却只是眼前碎玉;
爱妻笑貌娇美若世外,然已为世外春光。
〖董郎注〗
据《南唐书》,后主子瑞保,年四岁卒,瑞保母昭慧(小周后)伤之病,未几亦卒。
(9)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出自《挽辞(二首其一)》。
〖董郎解〗
后哀兼与前哀痛;
无泪更比有泪伤。
〖董郎再解〗
王摩诘“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有泪而不沾巾也;后主则是欲沾巾而泪已尽矣。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出自《挽辞(二首其二)》。
〖董郎解〗
东风可吹回红花绿柳;
思念难唤返娇儿爱妻。
(10)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出自《悼诗》。
〖董郎解〗
伤子痛,谁与分担以减;
爱妻病,难共患难怕增。
(李煜诗意图)
(11)
【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出自《感怀(二首其一)》。
〖董郎解〗
泪已盈眶良久,眼不合一下,泪不落;
人已凭栏良久,心不忆一番,人不安。
(12)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蛾眉】出自《感怀(二首其二)》。
〖董郎解〗
七夕牛郎织女尚相会;
佳节后主周妃难续情。
〖董郎再解〗
七夕庆生日,后主难愉快;
佳节少一人,烟月不似昔。
(13)
【谁料花前后,蛾眉全不会】出自《梅花(二首其一)》。
〖董郎解〗
夫妇种梅,相约明年赏;
春花盛开,谁料蛾眉亡。
〖董郎注〗
据《南唐书》: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西,未至来年花开,周后已逝。
(14)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梅花(二首其二)》。
〖董郎解〗
烟花无主,谁解春光意,孰唱春光曲;
清香有用,只发去年枝,不见去年人。
(15)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书琵琶背》。
〖董郎解〗
削肩束腰,人胜琵琶美;
凤尾檀槽,心念弹者娇。
(16)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出自《病中感怀》。
〖董郎解〗
前生许非王侯,问佛佛未语;
如今却是囚徒,念昔昔不回。
(17)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染烦恼万途侵】出自《病中书事》。
〖董郎解〗
静坐吃斋,却胜煎服百味药;
潜意念经,只为抵御千般烦。
〖董郎注〗
白居易《闲吟》:“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18)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出自《赐宫人庆奴》。
〖董郎解〗
春色晚来,汴梁柳却像金陵柳;
旧游何在,往日臣不比新朝臣。
(19)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题金楼子后》。
〖董郎解〗
梁元帝尽焚藏书,不若始皇尚有挑选;
李后主俱烛典藏,难比萧绎犹为自私。
〖董郎解〗
据《全唐诗》,西魏破梁,梁元帝萧绎尽焚其书。《新五代史》:宋灭南唐之际,后主李煜焚尽南唐三代君主所藏典籍。
(20)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残诗句。
〖董郎解〗
白发添一根,此日更比昨日恨;
菊花开两度,今年还如去年黄。
(李煜诗意图)
【作者注】以上解词借楹联形式撰写,然未依马蹄韵,实为文言散文耳。
(编辑:董尧)
(摄于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
【作者简介】董元奔,字固辕,1971年生,江苏人,传统文化学者,网络知名作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江苏省知名辅导工作者。世纪初曾参与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教育年鉴》和宿迁市政府《宿迁年鉴》部分文稿撰写,但学业主攻古典文学,兼及古典哲学、历史学、比较文化等。主要写作文学论文、文史随笔、诗词楹联等。
1. 后主李煜的经典之作《虞美人》写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此时李煜降宋已近三年,作者胸中深沉不尽的故国之思借着回环勾连的脉络、刘丽清雅的辞藻及贴切形象的比喻喷涌而出,引起了古今无数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2. 对于“春花秋月”,一般多从字面意义上解为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虽然春花、夏风、秋月和冬雪乃是一年之中最美景物的代表,如白举于《庐山草堂笔记》以此夸赞庐山四季之美:“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南宋慧开禅师《无门关》一诗更为著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 最直接的内证还是该词第二句,词人明确指出了昨夜诱发其美好回忆的乃是春天(东风)的明月。
4. “春花秋月”不仅本身作为一年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良辰美景,而且逐渐被赋予了象征美好人生、幸福时光的深层意义。
5. “往事”一词,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往往特指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功时刻和令人回味的甜蜜过往,如柳永《木兰花慢》:“暗想欢游,成往事,动唏嘘。”就李煜现存词作而言,所谓“往事”显然是指当年在金陵皇宫内纵酒欢歌、富贵优雅的帝王生涯,而词人与宫娥佳人,尤其是小周后的风流韵事又是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和内容。
6. “何时了”“知多少”乃“何时也不能了”和“不只多少”的简称,是在慨叹春秋秋月永远不会结束和往事非常之多!这种以反问语气表示肯定判断的句法,在诗词中亦为常见,如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一句就是“如今谁也不堪摘”的同义转换。
7. 该词二句可作此理解:春花秋月的美景永不会结束,而引起我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也就不知有多少。
8. 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满腔愁苦,词人根据生活经验选择长江春水滚滚东流的这一典型的江南意象,从体量大小和时间长短的角度将内心汹涌激荡且连绵不断的愁情做了化虚为实的形象化表达。
9. 李煜《虞美人》首局中“春花秋月”乃互文表达,与“往事”之间是一种常见的比兴修辞。
相关问答
李煜从国君变成阶下囚,造成他词风的改变。可以从他所特有的词风来写,虽说是婉约派的,但他的处境造就他特有的风格,你可以从这上引出当时他创作的背...
如果题主真想了解下有关李煜的靠谱资料,建议读下张超《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一文,其中涉及到李煜生平资料内容:该文介绍了几...
[回答]固然,若论写赋、写诗、作文,曹植才华卓绝,当世无与伦比。但在文学理论上,曹丕似乎更胜一筹,特别是《典论.论文》在教材中被引用多次。但却不见曹植...
历史上跨界的人太多了,说三个例子,都和明成祖朱棣有关系。一个是由僧人变身为国公,一个由亲王变身为学者,一个由算命先生变身为兵部尚书,变化的幅度都挺大...就...
@徐敏豪大诗人@徐敏豪大哲学家上联:炼字炼句不如炼意,下联:忘言忘形旨归得意。横批:所有一切诗词曲文旨归深谙与行知天道生生不息千秋永续的自白。注释:...
南宋的天空是灰暗而低垂的,因为金人的铁蹄疯狂地践踏着大宋的土地,所过之处,民不聊生,烟尘滚滚。南宋的天空又是明亮的,因为有那么多的爱国志士,他们将奋...
我们师大走出了很多名人,在各个领域都有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师大走出来的。也有很多名人选择留在师大发展的,其实师大的很多老师在学术界都是很有地...
分享季老曾说过最喜爱的中文书目,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多多受益。“我在下面介绍的只限于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不在其中。我的专业书籍也不包括在里面,因为...
被余秋雨夸赞、易中天欣赏、林语堂偏爱,谁能不爱苏东坡呢?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说,他最喜欢的古代文人是苏东坡;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表示,他最欣赏...正...
前段时间,一波与ChatGPt相关的股票上涨了,很多人对这玩意感到高深莫测,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产品而已。人工智能已经热火好几年了,大家经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