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盘子
在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饭店打临时工,管理人员说只要我们洗完200个盘子就行了。我负责把那200个盘子端到妈妈身边的箱子里,让妈妈洗。再把洗干净的盘子运回拿盘子的地方,放进干净的箱子里。
我们先坐到一个地方休息一会,我趁休息的时间想了一会,我一次能运4个盘子,走一个回合能运4×2=8(个)盘子,这也证明我运200个盘子,相当于200×2=400(个)盘子,我应该走400÷8=50(个)回合就能把盘子全部运完了。我又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听了连连夸奖我,说我真聪明。然后我们就开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真的走了50个回合。哈哈,生活中到处是数学呀!
闹钟与角
在我的床头,有一只精美绝伦的小闹钟。它的模样十分俏皮可爱,我之所以如此钟爱于它,不仅因为它每天按时提醒我起床,而且它还教会我许多数学知识。
一天,妈妈站在我的床头,指着那只小闹钟,突然发难:“小宣,你知道时针每分钟走几度吗?” “闹钟与角有什么破关系,鬼才知道!”我支吾着应付不了,却心又不甘,“闹钟与角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诡辩。妈妈的神情有点不屑,她的举动让我多少有点难过。
凝视着平时非常喜欢的闹钟,我迷惑了。时针转一圈不是12小时吗,一圈岂不是360度,360度÷12小时=30度/小时,哦,1小时=60分钟,时针每分钟转0.5度。“难得糊涂呀,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难倒了我!”我来到妈妈面前,得意地说:“0.5度!”妈妈望着我笑而不语。
其实,数学深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细心去挖掘,总能找到它的影子。
智据木材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热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烧着大锅,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来烧。
一天,外公将一大堆木材抱出来,笑着对我说:“小亮,外公考你一个问题。”我信心十足的答应了。外公说:“我手里这根木材大约3米长,我想把它锯成20段,你看我要锯几次?”听完问题,我心里乐开了花,太简单了。我从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长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着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锯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着急地说:“你这么算多费时间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头锯3段,需锯几次?”我想了想回答两次。表哥问:“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数3减去1就等于要锯的次数啊。”表哥笑了笑说:“对呀,要锯4段,5段,6段······依次类推啊。这么算不就节省了很长时间吗?爷爷给你出的这道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这就需要你开拓思维,从智解题啊。”我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我从这件事中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勤思勤问就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买一送一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洁厕液,我们来到卖洁厕液的货台前,妈妈看到有一瓶洁厕液是700克的,价格是17元5角。正当妈妈准备拿时,我又看到柜台上有一种买一送一的洁厕液,价格是23元5角,而且两瓶都是700克。我让妈妈看一下。妈妈问我:“买哪一个才划算呢?”我开动了一下小脑筋说“买一送一的划算。”妈妈又问“:为什么呢?”“你看,我们如果单瓶买的话,两瓶需要:17.5+17.5=35(元),而买一送一的就便宜了,35-23.5=11.5元,我们可以省下11.5元呢。”我开心地跟妈妈说道。妈妈拍着我的小脑袋夸奖道:“你真聪明。”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原来数学真有用啊!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手指的妙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干什么事似乎都离不开它。在幼儿园老师就教我们用手指认数,那时候我们常常利用一双手的十个手指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现在,我们虽然不需要用它来计算简单的加减法了,但是有时候我们在做一些数学题目时还是会用到它,比如,我们在三年级学习“年月日”时,用它来帮我们记忆大月和小月。
有一次,我在看《趣味数学》时,遇到一道题目:一个小孩在数手指,他按这样的顺序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请问,第36个是哪个手指?一开始我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双手,何不用手指掰一掰呢?于是,我就用一只手按照题目的要求掰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答案:第36个一定是无名指。但是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想,题目如果要求第360个手指是哪个手指,那该怎么办呢?我想,这道题肯定是有规律的,是什么规律呢?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起来。终于,我找到了正确的解答方法:如果把手指都给编号,再看几个是一次循环,再用36除以一次循环的手指数,余数是几,就对应那个手指的编号;没有余数,就表示那个手指的编号等于除数。我在草稿纸上写道: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无名指,5小指,6无名指,7中指,8食指。是8个手指一次循环,我用36除以8等于4余4的方法得到了余数,是4,编号是4的是无名指。答案出来了,第36个是无名指。哈哈!这和我之前的实验完全吻合。另外,我还发现,食指,中指,无名指在一次循环中出现了2次,只有大拇指和小指出现了一次。
做完了这道题目,我不仅感受到了手指的妙用,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其实,有些数学题看似很难,但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地去思考,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事物,就一定会解出来的。
数 硬 币
星期天,我休息妈妈也休息,我对妈妈说:“我们去超市买点东西吃吧,我饿了!”我拿出了储钱罐,我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拿钱了,我储了许多钱,可以去超市买东西。”我把储钱罐打开,我把钱放在桌子上,一个一个地数起了硬币。我数了老半天,还没数完,妈妈看见了便说:“女儿,别这样数,要是妈妈,两分钟就行了。”我说:“真的吗?”妈妈先把一个硬币放在桌子上,接着依次向上叠加,一共放了10个,形成一列,然后以同样的高度把剩余的硬币也一列列排好。我数了一下,共叠了20列,还多5枚硬币,哦!妈妈我知道,用10×20=200(枚),200+5=205(枚),我一共有205枚硬币。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一起去超市吧!”妈妈说:“好呀!”我们来到超市,我对服务员阿姨说:“我买两盒巧克力和一箱牛奶。”我把硬币交给了服务员阿姨,她连忙一个个地数了起来。旁边另一位阿姨看见了说:“你这样数太慢了,我来帮你。”说完,她把这些硬币放在电子秤上面,读数为1.025千克。阿姨说:“一枚硬币重5克,这儿总共1025克,1025÷5=205,所以这里有205元,小朋友你说对吗?我惊讶地说:“阿姨你太厉害了,比我妈妈还要棒!”我和妈妈高兴地买完东西回家了!
论文投稿期刊推荐 || 论文写作选题指导 || 论文发表细节咨询
摘要: 小学数学的学习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比例作为一个重点及难点更是需要同学们完全掌握。
比例知识点不仅在课本中需要学习考试,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加需要。
生活中随时随地都需要用到比例知识,例如买衣服要讲究身体比例,根据比例进行搭配;化妆要讲究三庭五眼,根据脸部的黄金比例化出完美的妆容;
甚至在建筑物建筑的时候也要根据比例建设才不会出现坍塌的现象。比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小学刚开始接触比例时就要认真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比例教学 教学质量
引言: 比例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家长也要对学生在比例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时刻关注着,比例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比例知识以后对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在学习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转换,将比例知识带入到生活。
例如根据家里男生女生的多少,就可以算出男生女生的比例。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巩固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
一、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正式的开始接触数学,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需要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培养,很多学生因为在小学时期没有遇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从而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
刚上小学的学生普遍都是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对什么都很好奇的状态,因为好奇学生会想要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但是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更加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1]。
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生活小事开拓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孩子的学习方向,例如在高中学生会面对文理分班的事情,很多学生被迫学文,因为理科成绩太差。
有人就说过:数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数学学的好,物理、化学成绩都不会差。
因此为了学生以后的分班选择不再“被迫”,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就做好准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坚定的基础。
二、比例教学的教学方式
(一)对比例例题进行多样化讲解
传统模式下,老师进行比例教学时都是在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比例是什么?要怎么计算比例?遇到比例问题的解题技巧等等。
学生很难理解到比例学习的乐趣。针对学生学习困难这个问题,老师要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一种苹果汁是由苹果和水按1:30的重量配制而成的。
其中,苹果的重量占苹果的几分之几?水的重量占苹果汁的几分之几?甲、乙两堆棋子中都有白子和黑子。
甲堆中白子与黑子的比是2:1乙堆中白子与黑子的比是4:7。如果从乙堆拿出3粒黑子放入甲堆,则甲堆中白子与黑子的比是7:4;如果把两堆棋子合在一起,白子与黑子数一样多。
问:原来甲乙两队各有多少棋子?这类应用题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题目,很难学懂。
老师就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将苹果汁制作一个视频动画。将黑子与白子利用五子棋进行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比例学习的乐趣[2]。
(二)讲课过程进行情境导入
在上课过程中不能一上课就开始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很难一下理解。
例如老师在讲课时拿一个地球仪,问学生“这个地球仪就是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板块,为什么这么小的地球可以融入这么多人,我们生活的地球和这个地球仪是一样大的吗?有什么区别呢”?
让学生对于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运用情境导入将学生带入到比例学习的知识中,得到比例公式“a:b=c:d”。然后在经过题目分析: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经过这道例题的讲解,学生结合情境导入结合公式的理解解答出例题,牢牢掌握比例知识点。
(三)利用案例教学进行正反比讲解
正反比是小学比例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老师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对于正反比例能够完全掌握。正比例公式:y/x=k,反比例公式:xy=k。
通过公式的讲解让学生对于正反比例有初步的了解,再进行案例分析:
(1)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65,那么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所行路程之比是多少?
(2)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65,那么在相同的路程里,他们所用的时间比是?
(3)甲乙两人的时间比是65那么在相同的路程里,他们所用的速度比是?
(4)甲乙两人的时间比是65,那么在相同的速度里,他们所行的路程比是?
通过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公式。
在经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巩固:猎犬发现离它10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
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能跑3步,猎犬至少要跑多少米方能追上兔子?
通过练习,学生更加能懂得比例学习的魅力,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更加平坦。
三、提高比例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义
(一)将比例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学习不能脱离实际,要将平时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例如学生每天吃的饭要营养均衡,很多食谱上会写生抽老抽等各种调料放菜品的五分之一。
很多家长对于比例问题都比较愚钝,学生就可以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帮助父母做好每一道菜品,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二)利用比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经常布置关于比较问题的研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3]。
老师也可以经常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学生总能知道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讲解,也能后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总结
在学生进行比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于事物的探究,了解两件事之间是成正比还是反比。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对事物比例分析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数学课中了解到一些常识性知识。
参考文献:
[1]浅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一些技巧 (优化复习流程,充分发挥效果——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技巧浅谈)[J]彭乐.
[2]把握教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为例[J]沈淑平.
[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快乐足球--比例尺”单元信息窗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J]于华静.
相关问答
[回答]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
[最佳回答]我只能帮你一篇数学论文“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是一种只有一个面,一条线的曲面.数学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提出,先用一张长方...
[最佳回答]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在研究-讨论式教学中实施小组...所以,...
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中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
我只能帮你一篇数学论文“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是一种只有一个面,一条线的曲面。数学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提出,先用一张长方形的...
数学小论文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
一、数学论文怎么写1.选题选题是指确立论文题目,确定研究的目标和主攻方向一定要和所学的专业相关。2.拟定论文提纲根据论文题目,通过图书...一、数学论...
写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论文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可以是一个数学概念、问题或者实际应用。然后,介绍论文的背景和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接下...
让学生以文章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
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即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成为现代数学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