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一)
林秋人
一、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论证方法:
1、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
根据论证所用推理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其中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
⑴演绎论证: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的论证,这是论证的主要的方法。
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一般性原理推出个别性论断正确的一种方法,演绎推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演绎推理的形式如下:
(大前提) M 是 P
(小前提) S 是 M
(结论) 所以S 是 P
三段论就是这样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用文字表述,就是说,凡是M类事物都具有P特点,S是属于M类事物的,所以,S也具有P 的特点。
演绎论证是用正确的理论或公认的原则、原理、定理、定义作大前提,来证明论点所提倡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例】
(大前提)正义的事业(M)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P)。
(小前提)我们的事业(S)是正义的事业。(M)
(结论)所以,我们的事业(S)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在实际论证中,我们经常省略了人们熟知的大前提或者是小前提。
【例】
(省大前提)
(小前提)我们的事业(S)是正义的事业。(M)
(结论) 所以,我们的事业(S)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大前提)正义的事业(M)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P)。
(省小前提)
(结论)所以,我们的事业(S)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⑵归纳论证:运用归纳推理形式所进行的论证,也是论证的主要方法。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从许多个别的事例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在中学议论性文章的归纳论证中,我们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法中的简单枚举法。其形式如下:
S1是P,
S2是P,
……,
Sn是P,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遇到反例,
所以,所有的S是P。
这种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的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例】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
孔子研读古书,韦编三绝,终于成为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
杜甫苦读诗书,读破万卷,终于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诗圣。
周恩来博览群书,常常省下饭钱买书读,终于成为振兴中华、开创新中国的一代功臣。
纵观古今伟人,无一不是刻苦学习的典范。因此,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说明】
归纳论证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二)
林秋人
⑶类比论证:运用类比推理形式所进行的论证。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特点)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这是一种从个别事物到个别事物的推理方法。
类比推理的形式是: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类比论证就是比较分析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据此推论出它们可能还具有另外的共同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课文《为学》)
【说明】
例子中富僧欲买舟南下却做不到,而贫僧仅凭一瓶一钵走到南海。这件事情与“为学”的共同点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所以这里用了类比论证法论证了“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的中心论点。
用这种方法推出的结论,会有或然性,还需要实践来检验。但用这种类比法可以向人们预示出了“可能性”,激起人们努力尝试争取成功的热情。同时,类比论证往往用通俗易懂的事情或形象生动的事物去论证人们不熟悉的、抽象难懂的道理,因此可以深入浅出地论证论点。
⑷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法的中心论点就是结果,分论点就是得出结果的原因。
因果推理的形式是:
因为:原因之一 (分论点一)
原因之二 (分论点二)
……
所以…… (结论,即中心论点)
【例】
中心论点:我们必须推行“拿来主义”。
分论点一:一味奉行“送去主义”,子孙只好讨人抛给的残羹冷炙做奖赏。
分论点二:外国“送来”的东西是害人的东西或是废品。
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为“拿来主义”。
2、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
根据论证所运用的论据类型来分类,可以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
引证法和例证法是我们最常用、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⑴例证法:
例证法:直接运用个别、典型而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从推理方式来看,归纳论证法一般就是例证法。
例证法的好处:实事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证法是议论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论证方法。 有些初学写议论文的人,常常不懂得用例证法,又说不清道理,只好在文章中反反复复、颠三倒四的议论“说理”,让人不得要领。因此,一定要学会运用例证法,才能使文章简练而有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例】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何成方圆》)
【说明】
本段论述,连续用了五个历史事例,最后得出“规则的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本段的分论点。从推理方法看,这里用的是归纳论证法,从论据类型看,这里用的是例证法。
⑵引证法:
引证法:直接引用理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从推理方法看,引证论证法一般就是演绎论证法。
运用引证法的好处是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说服力强。
【例】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200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说明】
以上选段的画线部分都是引用名言来论证“真正的纪念”是“审视过去,启迪未来的” 中心论点。其中“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是列宁的名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周总理曾经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源于《战国策》的“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由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变化而来的。
如果把名言分别看作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就成了如下的三段论的推理论证:
㈠
大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小前提: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是“前事”,是“历史”。
结论:所以,我们要理性纪念苦难,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㈡
大前提: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小前提: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是过去的痛苦。
结论:所以,不能忘本,要理性纪念苦难,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说明】
原文省略了小前提。
因此,引证法从推理方法来看,是属于演绎论证方法的。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三)
林秋人
⑶喻证法:用比喻说明道理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喻证法的喻体是一个具体的事例,本体是一个抽象的道理。论证时通过说明具体事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形象地解说所要论证的抽象道理。
喻证法的好处是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说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喻证法不同于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因为类比推理是根据同类事物相比较而推出新的结论,喻证法是利用不同类事物的相似点来作形象说理。
【例】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乎,屈原从汩罗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2006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
【说明】
文段用人们走路时不同的神态和动作,比喻人们不同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方法。举了考生们竞相效尤写文言文作文的例子,再用比喻论证法指出这种做法就如“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只能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由此说明写作上“亦步亦趋”是错误的,从反面论证了“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的中心论点。
⑷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法:比较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言论来辨明是非优劣、证明论点的方法。
好处:是非曲直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例】
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章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纠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
(2006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
【说明】
文段把韩寒的正面事例与“一批学子”邯郸学步的例子作对比,论证“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的道理。
【例】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2004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说明】
文段在正面论述了王勃的事例之后,用了假设句“如果……那么”从反面设例,正反对比,论证了遭遇挫折应该笑对痛苦的道理。
这种应用假设的方法,将一例变为两例,正反对比,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判若云泥,增强了文章说服力,是一种很好的写法。
喻证法和对比论证法都是具体运用论据特别是事例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3.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根据论证是否直接围绕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进行,可以将论证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⑴直接论证:用论据正面确定论点是正确的论证方法。
我们上面所说的引证法、例证法和喻证法等,都是属于直接论证的方法。
⑵间接论证:通过论证与论题相关的其他观点的错误而确证了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
以下我们介绍间接论证的一种方法——反证法。
反证法:即从反面看。先论证与论点相矛盾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然后指出,这两个相矛盾的观点是非此即彼的,因此,文章原来的论点是正确的。其论证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①求证:p论点正确。
②假设:与 p相矛盾的做法正确。
③证明:如果非p,那么结果是q。
④因为:结果 q错误。
⑤所以,与p相矛盾的做法错误
⑥所以,p正确。
反证法也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一样,都在求证几何题或者代数方程式等式成立中经常使用到。我们如果联系所学的几何代数知识思考问题,就能更好地使用这些推理方法论证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议论文的写作
知识精讲
一、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论点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提出论点的方法一般有四种:①文题,如《俭以养德》;②开篇,如《谈骨气》;③文章中间,如《拿来主义》;④结尾,如《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以经典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或者说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如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这些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具体、生动。论据的运用是为了说明道理,因此对使用的论据一定要极力展开,充分运用。
3.论证。这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1)论证的基本类型有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是三段论式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可说是引论、本论、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和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①例证法,即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叙述事例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材料安排的详略。②喻证法,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否则就不能起到形象说明的作用。③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有的人是全盘抛弃,有的人是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对比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使人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④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外,建议同学们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此外,论证方法还有假设推理论证、因果论证等。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1.借助于关键语词、语句。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一个语段内,句与句之间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让人读后能知道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说法,它后面的话往往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或表明文段、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总之”、“然而”等词语,一篇短短的七八百字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达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同学们要善于使用这样的词语组织句子。
2.学会论证的全面性。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文,这样的文章极易失之片面。写作时,无论选其中哪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比如,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作些“补全”: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就有“近墨者未必黑”的条件。
三、议论文写作需要哲理的思考
1.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物。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正因为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的是说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平时政治课上学到的许多哲理及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2.议论文写作要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从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内容看,我们会发现,出题者对考生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能力有相当的兴趣,我们也要经常去思考一些热点问题,如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要求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定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谈谈你的设想。2003、2004年上海语文高考题《杂》、《忙》都是现今社会现象的反映,它需要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并进行深刻的反思。此外,像环保问题、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问题、社会未来发展问题等,都很可能成为写作的命题材料。
从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看,一部分考生的写作思路放不开,内容贫乏,反映出他们平时阅读面过窄的问题。素质教育对高中学生的一个最大要求就是引导学生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四、议论文语言形象化处理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鲜明、准确、概括、生动。议论文语言形象化的方法主要采用由抽象化思维向形象化思维转化的方式。
1.比喻法。比如写书籍:书籍好比一位朋友,与之交流就会获得很多的感受;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智慧之门。
2.形象阐释法。阐释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阐释语要精当简要。比如写“直线”:直线的无尽说明它有着执着的追求,直线的挺拔是它刚正不阿性格的体现,直线的不曲证明它具有宁折不弯的高贵品质。
3.事例论证法。即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使抽象化的概念更加具体。表述事例时要具体、形象,用事实来说话。
4.引言论证法。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话语,它们往往有警策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可使文章富含哲理,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五、议论文的基本题型
1.论点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写作重点则是选择论据。写作时,只要认真审清题目的真正涵义,着重考虑选择哪些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如何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论点是正确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常乐》、《要敢为天下先》、《择善而从》、《学贵多问》等。
2.论题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目是文章的论题或范围。写作时最重要的是围绕论题确定论点。确定论点的步骤与方法一般是联想与筛选。首先围绕论题,多角度展开联想,把能够想到的、自认为正确的论点,统统罗列出来,越多越好。接着进行筛选,认真分析、比较,去俗求新,却浅求深,确立最佳论点。然后选择论据进行写作。如《习惯》、《气度》、《谈价值》、《另一种魅力》、《说包装》等。
3.关系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组成各种不同的关系。写作时,首先要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列的、递进的、条件的、因果的、从属的还是选择的等。然后根据它们的内在关系,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写作时着重阐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苦与乐》、《读书与做人》、《清流与活源》、《失败、奋起、胜利》等。
4.寓意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目往往用一个比喻性或象征性的词语、事物或事件,暗示某一个道理。题目除了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寓意。它的本意简单、肤浅,可是寓意却丰富、深刻,题外之音更强。写作的重点在于细心领悟寓意,写作时将寓意一一罗列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其中一个感受深刻而又有材料可写的比喻义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其他意义一概不取。如《读〈画蛋〉有感》、《路,就在脚下》、《人生处处是考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5.批驳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常用反问的句式,或用“驳……”的形式,提出一个需要剖析、批驳的论题。写作这类题目时,需要采用驳论的形式,要求针对对方的错误论点,提出自己的理由将其驳倒,从而提出正确的观点。一般采用破立结合的写法,既要批驳错误观点,又要树立正确观点。如《驳“难”》、《“人生是一场交易”吗?》等。
例文选讲
(一) 只有细节
也许,这是一种怪癖——当人们激昂于国际的风云变幻,我却惊心于伊拉克一个孤儿的眼神;当人们沉醉于爱情的跌宕起伏,我只感动于一对夫妇的会心一笑。大起大落,沧海桑田,并不能令我铭心,真正刻骨的,只有那不经意的细节。
细节,锤炼永恒的经典。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尽道春风无限;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渲染月夜情趣。磅礴的经典,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白;婉约的经典,在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寂寂。纵观古今,一字之改而令全诗跃然而出的点睛之笔,不胜枚举。甚至于到了近代,朱自清的“月光如流水般泻在荷叶上”,亦是描写月光的神来之笔。细节,就如同王冠上的精致宝石,由工匠细心雕琢,精心镶嵌,而造就永恒的经典!
细节,打造进步的阶梯。
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征途中,查德威克第一次证实了卢瑟福的预言:“原子核内除质子、电子外,还存在着一种中子!”当他凭此享受着诺贝尔奖的光荣时,小居里夫妇却在扼腕痛惜,几年前他们就曾发现中子,却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它的略大质量而定其为光子流,可惜地错过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正是由于他们对一个数据偏差的细节的忽视,致使人类的科学探索又慢了几年。试想,倘若人们足够重视细节,将完善多少科学理论与发明,打造多高的进步阶梯!也许只是一毫的偏差,却将谬之千里。那为何不重视细节,力求完美,从而打实路基,造就足够的阶梯,而不致从顶端坠落呢?
细节,折射真正的大气。
尼克松曾在回忆录中提到,周恩来曾主动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伸出友好的握手,后者却在握手后扔掉了手套。对于这个令人尴尬的举动,周恩来只是微微一笑,拿出手绢擦拭之后同样弃之不顾。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了周恩来不卑不亢的气度,在外交上传为佳话。由此想到了周恩来小时候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石破天惊般折射出一个伟人磅礴大度的胸怀。细节如同一枚钻石,折射出璀璨的磅礴大气。
细节,蕴涵至诚的情感。
《背影》的父爱之所以令人难忘,在于“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细节举动包含了多少难以开口的深深父爱!三毛的爱情之所以铭心刻骨,更在于当荷西出水上岸时,不顾卸下身上的装备,而与妻子牵手对视的深情。细节,是荆棘途边的野草小花,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它的美丽;细节,是宴席聚会后的一盏清茶,只有历尽繁华的人才能从中领悟真情。
细节,并不是锱铢必较的小气与吝啬,也不是虚情假意的伪善与修饰。它是精致的代言,严谨的表现,大气的折射,情感的流露。它是人生真正的瑰宝。
一生中热热闹闹,烟消云散后往往只留下一些小小的、闪烁着光芒的细节。那是一抹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甚至只是一个眼神。就让我们正视细节、重视细节、珍视细节,品味属于我们的细节吧。
【评析】 细节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的问题,但是它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细节决定成败。”作者从三方面对细节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论据,涉及到文学、政治、科学等多方面,颇有说服力地论证了观点。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文章。
(二)得 与 失
姿态艳丽如牡丹、月季的花朵,总无法带上几许芳香;沁人心脾似丹桂、幽兰的娇客,总也不能鲜亮夺目;既艳且香如玫瑰者,偏偏还要长上这么多利刺。这世间只怕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十全十美,有得必会有失。
失去,不代表厄运。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药物中毒而失明、失聪,但即使经历了这样的灾难,海伦依然一步步艰辛地成长,成为伟人中的一员。她的书激励了千万个同样陷入不幸的灵魂,她的名字和拿破仑等人一起留在了人们心灵的最高点。没有人能轻视她幼年时的失去,但谁又能说她的人生没有些许遗憾呢?失去一些东西并不会让人一无所有,反而极有可能是另一种获得。海伦失去了两种重要的感官,但得到了超人的意志和专注力。特殊的经历也让她更深地体会到了自然的恩赐和人性的美丽,得到了精神的最大升华。
失,是无法避免的,人的一生都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青春、失去亲人……但在失去的同时却也得到了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得到了人性精神的最高收获。对失的哀怨只能让人消沉,挖掘失背后的所得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得,未必是恩宠。权利和金钱永远是人们奋斗的目标,而集这两项大成于一身的帝位也就成了许多人永世追捧的目标,数不尽的“豪杰”不断争斗试图一享它的光辉,但即使得到了,他们又能如何呢?历史上一半以上的帝王都死于非命,袁世凯的复辟使他成了遗臭万年的民族罪人,洪秀全的称王挑起了王国覆灭的开端。
积极争取自己的追求并没有错,消极的维持现状只会带来社会的退步。但不择手段地追求“得”最终只会带来更多的失去,“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会让人忽略许多,在欲望的不断扩张里失去自然、失去平和、失去原本普通的一切。
得与失是相伴相随的,两者间并没有清晰而绝对的界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的智慧就在于看清了祸与福之间微小的距离。“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福和祸的辩证关系正对等于得与失。萧何以“三散家财”的方式避免了君王的刀斧,范蠡用美丽的西施巧妙地避开了冰冷的坟墓。他们以放弃的形式取回了真正的所需,失去的同时更有了获得。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造物主每天都创造着数不尽的悲喜,看似恩宠不定,却深深把稳了公平这杆秤。“雪胜梅花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世间没有不付出的获得。花朵美丽而娇弱,青草渺小却旺盛。“上帝关上了这里的门,又打开了那边的窗”。不要沉湎于获得或徘徊在失去,理智地作出等价交换,稳步踏向前方。
得与失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把握好得与失才能创造精彩的未来。
【评析】 美花不香,香花不美,这似乎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又何尝不是这样。造物主在冥冥之中似乎都与我们事与愿违,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完美离现实总差那么一步。作者在深谙此理之后提出了对“得与失”辩证关系的思考,这本身就是高屋建瓴的见地。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理性的分析,显示其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丰富的论据运用不仅增添了说服力,精练而富有文学性的表述更使一篇极富思辨的文章凭添了几许文采。
写作能力训练
(一)全命题作文
1.文题:由一件小事想到的……
提示:写作本文应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情,把它概括叙述一下,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选材时尽量选择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小事,并且此事与现实生活中某件事物有联系,从中挖掘出新意,据事论理。
2.文题:山水有情又无情——谈生态平衡
提示:本文的题目已点明了中心意思,而且提示了文章的思路。因此,可以从山水的“有情”和“无情”两方面立意构思。写作本文应该先从正面入手,描述青山、绿水、森林、草原以及整个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奉献,人类从大自然得到无限恩惠。然后再写现实状况,山水有情人却无情,人们争相对大自然强取豪夺,滥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于是大自然便给人类以惩罚,表现得非常“无情”。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因此行文时,就应摆出事实,突出文章的中心——山水有情,人也应该有情,爱护大自然,否则便会后患无穷。
3.文题:我最喜欢的名言(格言)
提示:“名言(格言)”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可以激励一颗纯真的心,并带着他走向光明。写作有关名言(格言)的文章,只要写出自己喜欢的几种理由即可。但也可以写得别具一格,例如在阐明自己为什么“最喜欢”的同时,引用名人的事迹、言论或诗句,安排好层次并做到开头点题,结尾和开头照应,突出文章中心。
4.文题:开卷有益?
提示:“开卷有益”是一个成语。读书就有好处,这一解释在一般人心中似乎已成定论。其实这是值得思考的,文题中的“问号”就作了这样的暗示。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说“开卷有益”,这要看读什么书,为什么读和怎样去读。读好书有益,读内容不好、乃至有害的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读的是好书,也还有动机、方法的问题,能否有益也不可一概而论。写作此题,可以先肯定上面提出的结论,再提出问题:问题不在书的一面,关键在于读者是否有理解、辨别、批判能力。若有,则凡书均可读,或从正面受益,或从反面受益。
5.文题:学会“沙里淘金”
提示:“沙里淘金”是一个成语,意为洗去沙砾,提取金粒,比喻从大量材料中提取精华,也可以比喻费力极大而收获极小。按题目中的“学会”,显然是取前一种比喻。此题的说理重点在于阐明“沙里淘金”的好处,而不在说清如何“沙里淘金”,这才显示出“学会”的必要。就好比写调查报告,调查到的材料一大把,你得找出最本质的东西来,否则就拿不出有价值的报告。要读书,天下的书浩如烟海,各类出版物鱼龙混杂。人生有限,韶光易逝,为求“开卷有益”,就必须要有点“沙里淘金”的功夫。
6.文题:也说“弃学经商”
提示:学生弃学经商是某些地区很盛行的一种做法。弃学的原因不外乎有两方面:一则太穷,必须自谋生路;二是金钱观念在作祟,金钱至上,读书是可以放置一边而不顾的。针对这两种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不同的,首先要做出一个观点角度的选择,然后进行酝酿思考。“也说”二字具有“不敢苟同”的含义,即针对某种看法、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也可以不表示反对却予以补充和深化。
7.文题:“不卑不亢”说读书
提示:顾炎武说:“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做学问离不开读书。世上读物汗牛充栋,无穷无尽,容易使人产生望洋兴叹的心理或学不如人的自卑。而读了一些书之后,又容易产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自我感觉,从而自足自满,傲视他人。这些都是不对的。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求上进的人是必须读书而又感觉总也读不完的,所以正确的态度是“不卑不亢”。
8.文题:美与丑
提示:这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是具有思辨内涵的题目。美的事物中不乏丑的内容存在,而丑陋的事物中也往往掺杂了美的内涵。美中有丑,丑中蕴美,世上恐怕每一样事物都不能清楚地分辨出黑白、美丑。面对这样的题目,也许辩证地去看待事物是一条便捷的道路,讲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可。
(二)半命题作文
1.文题:_______的启示
提示:这是一道带有对社会现象、人物评议类型的文题。首要的是找准“启示点”。对事件的“启示点”往往是多样的,既可以就事件本身的主旨发表感想,也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发表感想,甚至就其中的某一内容谈感想。“启示”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启示点”确立之后,在论证过程中要发挥联想,通过联想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来阐发启示点,联系自己的实际,合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文题:信心+_______=成功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成,然后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本文的标题中某部分作了限制,还有一部分需要补充。在正题等式的空白处可加入你认为“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如毅力、智慧、胆略、勤奋等;在横线上可填你所记叙的事件。但应该注意的是,所填的要素同所填的事件应具有内在联系。
写作本文时,首先应根据文章题目的特点,补充完整题目,然后按写议论文的方法进行写作。
3.文题:从_______想到的(或:从_______说起)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再写成读后感、短评之类的文章。
提示:文题可补充的内容很多,可以是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俗语,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一支歌等,还可以是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如“浪费粮食”、“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随地吐痰,乱扔烟头”、“遇见坏人坏事不敢管”等。写作时要先在文题基础上找准“感点”、“评议点”,然后按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论述,阐明文题的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后强调“感点”和“评议点”,照应开头。
构思好本文,关键在于选好“感点”、“评议点”,而“感点”、“评议点”又是在所补充的内容中产生。必须注意,所谓“感点”、“评议点”一般只能是一点而不能把它扩大,这样才能集中一点,说深说透,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文题:我最爱_______
要求:先将文题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本文属半命题作文,文题中可补充的内容范围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如爱文学、爱读书、爱运动、爱音乐、爱旅游、爱师长、爱兄弟姐妹等。写作本文首先要把最喜爱的对象填好,然后有条理地阐述爱的理由。但要注意理由一定要充足,否则便不足以说明问题。还要注意文题的“最”字,它表明不是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爱,这样才能论述得深刻,突出文章的主旨。
相关问答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演绎论证——概念、写法与案例分析夫辩者,将以是非之明,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摩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
[最佳回答]一、议论文段的写作可采用“五步法”来完成(1)第一步,段的首句:开门见山,一定要摆放这一小节的分论点.(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分论...
1、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2113提出的对某一个问5261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4102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1653、鲜明、有针对性。2、论据论据是...
[回答](但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写散文)首先我们先说议论文吧!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要有大量的论据(这你平时要多积累些名人的例子,名言等),当然,在写作是...
天上有太阳的议论文。是通过对太天上太阳的一种论点进行三段论式进行议论。天上有太阳的议论文。是通过对太天上太阳的一种论点进行三段论式进行议论。
戏剧的三幕式结构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简单来说,三幕式结构指故事的建置,故事的核心,故事的解决。这就类似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最佳回答]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论点(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
[回答]这些题目都很美,但是,是可以分类的:1.抒情类:1.《三十年的重量》2.《为了忘却的纪念》5.《那次回眸》19.《雪化了是水》,这些文章,最好是写成抒情散...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在高考中,作为写作的一种主要文体,一直是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重点之一。一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推理逻辑性强的议...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论点(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