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 要 1
一、绪论 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研究背景 2
(2)研究意义 2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3
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二、研究过程 5
1准备和探索阶段 5
(1)研究对象 5
(2)研究关系 5
(3)抽样方案 5
2访谈和观察阶段 5
(1)深入访谈 5
(2)观察 5
3资料分析阶段 6
三、研究结果 7
1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 7
(1)名义上的“居委会人员”身份对服务对象形成强迫性行为 7
(2)“需求为本”的服务原则落地困难 7
(3)利己主义倾向滋生 7
2相关改善建议 7
(1)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素质建设 7
(2)加强行业内部组织建设 8
(3)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相关制度和法律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 要
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使得有关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越来越热,研究范围也在持续扩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一样,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处于“上层建筑”的位置,对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的调节、指导和约束作用。然而,具体到化工职业道德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职业道德现状及成因方面,成果寥寥。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绝佳机会。
本研究基于系统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名义上的“居委会人员”身份对服务对象形成强迫性行为,“需求为本”的服务原则落地困难,利己主义倾向滋生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整体,针对社工出现的连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尝试性给出改善建议。分别从租会工作者自身素质建设、行业内部以及制度和法律层面入手,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行业从业口槛、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化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档案等途径,改善当前社工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职业道德 道德教育
研究意义
(一)通过查阅过往文献发现,笔者发现除了2018年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外,关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具有丰富国内相关领域的作用,有利于充实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知识体系。
(二)随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度的加大,社会工作项目呈现遍地开花之势。社会工作是一口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的专业性非盈利职业,要求其从业者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其职业道德高低直接关系着服务质量的好坏。笔者对社工的职业道德进行研究,可从整体上把捏当前社工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的问题,挖掘产生送些问题的原因,尝试性提出改善这一现状的建议。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研究过程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祈
(一)名义上的“居委会人员”身份对服务对象形成强迫性行为
(二)“需求为本”的服务原则落地困难
(三)利己主义倾向滋生
三、研究结果
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祈
(二)相关改善建议
四、结语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名义上的“居委会人员”身份对服务对象形成强迫性行为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服务,服务对象有权决定自己是否要接受
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社工出于方便自己工作的考虑,强迫性的为服务对象安排一些任务,加上社会工作者名义上的"居委会人员"身份,许多服务对象就会默许化会工作者的强迫行为。除了狂会工作者自身的原因,周围环境也会导致狂会工作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难以坚守"需求为本"的服务原则。
3.1.2“需求为本”的服务原则落地困难
“需求为本”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原则,必须基于这一原则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甚至忽视服务对象的需求,社工想当然的提供一套自认为完美的服务,这些与出发点背道而驰的问题时常发生,尤其是在从业不久和非专业社工身上尤其突出。
3.1.3利己主义倾向滋生
在对机构的信守方面,社会工作者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整体是向好的,但是也有些不和谐因素出现,如果任由此种行为蔓延下去,将会给整个社会工作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首先,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许多社会工作者并不能够妥善管理项目上的资金,存在不依指定用途使用和滥用资金的现象,利己主义倾向明显。
参考文献
[1]范逢春.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8-39.
[2]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69-72.
[3]敬枫蓉主编.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5.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46.
[3]马克思.资本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9:77-78.
[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9-101.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2.
[6]张春兴.青年的认同与迷失[M].台北:华东书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3年重印),1993:26-29.
[7]周晚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一多维视野巾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54.
[8]史铁尔.整体着眼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10).
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培养思路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社会转型时期,现代企业最看重的是职工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只注重了人才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手段过于简单,只限于德育课堂的说教,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大部分毕业生踏入社会后眼高手低,缺乏敬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出现了中职生就业过程成群地进、成群地流的局面,造成了家长对职业学校的不信任,使得中职的发展举步维艰。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要着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这种行为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毕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终身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本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且担任过多届中职的班主任,和在校学生及已毕业的学生接触较多,了解他们的求职心理、工作现状,同时也多次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要求,近年来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途径做了一些探索。笔者认为,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途径应该是全方位、多渠道的,现归纳如下:
1。改进德育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内容,拓宽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部规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职生第一学期的德育内容,大部分学校只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很多德育教师采取的是简单的说教形式,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教学方法滞后、单一,而且课本案例与学生接触到的现实社会出入很大,缺乏时效性,老师讲授的内容很难被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德育教师应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因材施教,在内容上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所侧重,并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渗透;同时,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案例要充满正能量、趣味性和时效性。其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大“门诊对话”式教学、实例教学的力度。课堂上还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模拟招聘、简历制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堂更好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把德育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并在实践中锻炼巩固。除课堂讲授外,还可请相关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举办专题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解答就业方面的疑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努力成才的意识。
2。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真正让职业道德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让德育易于被学生接受。
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全面灌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努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1)以日常管理为重点,注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必须从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学习,遵法守纪,诚信诚实。
(2)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生大都喜爱课外活动,因此,应将各类活动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开展以下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开学之初的军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班内以及班级之间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开展参观、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开展以讲诚信、讲奉献、讲勤俭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奉献、勤俭都是一个企业员工应遵循的美德,从而自觉地在自己身上传承这种美德;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3)以入学教育和顶岗实习为抓手,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在新生入校之际,开展入学教育,由院长亲自向学生宣讲在科技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技术人才的发展前途、往届毕业学生成才的典范等方面内容,引导新生热爱专业,稳定他们思想,灌输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要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感受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人文环境,按照实际的生产工艺现场操作,经历从“学生”向“员工”的转换过程。在工作中去领悟、感受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4)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依托,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载体,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学校还要和企业合作,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如在教室里、走廊里张贴优秀企业家、道德标兵的头像,给学生一种激励作用;在实验室、实习工厂里,将企业生产流程、操作规程以及安全制度张贴上墙,体现“教学工厂”的要求,营造真实企业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形成职业操守。
3。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合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内在统一。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在社会转型时期,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素养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认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是一名英语教师,在中专第一学期的英语教材中有一单元的标题是《ICanDoIt》,该单元任务是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三年以后的英语名片。在课堂教学中,我让每个同学都设想一下自己中专毕业后想从事的理想职业,并让他们讨论从事该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最后启发他们怎样去获得这种能力和素养,鼓励他们为理想而奋斗,不枉度中专的`学习生涯。在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后很多同学学习态度和各方面的表现进步不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在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中融合职业道德教育,拓宽了德育教育途径,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全过程育人”。
4。以专业技能实训为契机,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技能是社会应用型人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它是从业者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实训是学生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在实训过程中,要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相结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具体方法如下:
(1)实训教师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参观,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生从教室到车间,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要把技能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来,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技能训练也是一种艰苦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从而慢慢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责任感。
(2)实训教学要有意识地针对能力培养训练开展各种项目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承担角色,完成任务,以此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提高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意识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4)在实训教学中,还应渗透机遇意识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愿意思考、主动思考,学会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5)实训教学应制订合理的实训大纲、实训方法和考核规则,科学安排实训内容,严格执行实训操作规范,培养学生严守纪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由此可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环节。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常态下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找准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点和生长点,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和个案研究,探索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更多途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学工老师和专业老师有信心、耐心和毅力,通过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造出一条中职学生日常管理、日常教学和职业道德培养相融合的新路子。
【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培养思路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生职业素养在焊接实训教学的培养论文11-21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论文11-17
中职生职业素养在焊接实训教学中的培养论文09-05
漫谈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12-05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11-17
中职学生茶艺课程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论文11-17
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11-22
网页设计教学中职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论文11-23
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职业素养分析论文11-18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论文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势蓝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着重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一、引言在撰写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毕业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论文的主题和背景,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二、论文提纲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定义与...
一、引言1.1背景介绍:简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研究意义。1.2研究目的: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2.1道德概述:介...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的写作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
[回答]浅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关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若干问题的探讨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浅谈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浅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又以一名财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建设,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在实际工作中,将劳...
因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
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的首要前提。它请求财会人员端正思想,充沛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会计职业道德论文结束语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爱岗...
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规章的有(cd)A.《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行政法规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规范性文件C.《企业会计准则—基...多项...
[最佳回答]这就是给你翻译的:【Abstract】AccountingEthics,istheaccountingofficertocorrectlyhandletheaccounti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