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点,议论文阅读知识详解——论证方法

一、常见题型

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指出下列语段或句子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二、什么是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

三、常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语言标志:如、比如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举了王阳明观竹 而失败的例子、实验研究竹子性质的例子、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例子等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这就是举例论证。

作用: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语言标志: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提示,如“某某曾说过”等。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引《大学》中的句子“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这就是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的作用:引用……的名言,证明了……,从而证明了……,增强说服力,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语言标志:运用比喻的修辞。有时用“如同、像、是”等比喻词。有时没有比喻词。

如《敬业与乐业》中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

作用:把……比作……,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使道理通俗易懂,使语言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语言标志:一是运用“反之”“但是”等词语,二是运用反义词。

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这就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作用: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增强说服力。

四、中考例题展现

例1:2020年鞍山市中考卷《规矩是生命的防线》26题:选文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原文选段:③《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时,下令任何人不得踩踏,违者斩,可自己的马却受惊踏入其中,于是他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却带头去破坏它,又怎能让三军执行呢?"说罢,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古人割须割发都是一种刑罚,而他自刑,全军震动,也使军队纪律更严明。如果他带头不守规矩,那么他就不可能打下自己的江山,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解答:举例论证。列举曹操带头守住规矩,从而打下了江山,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每个人不仅要懂规矩,还要守规矩”的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例2:(2020年丹东卷)《攻坚克难见精神》选文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④飞天梦就寄托着中国人敢想敢干、矢志赶超的壮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太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新加坡《民报》报道称:“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全世界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202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是因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中国航天人才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在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九天之上,中国卫星为我们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闪耀,为全人类造福。

解答:举论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具体、突出、准确地证明了“攻坚克难要敢字当头”的观点,进而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增加了论证的可信度。

例3:(2020年抚顺市中考卷)《给阅读加点养》24题:选文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画线句:优秀的书籍才是阅读文化的“良药”“面包”。

解答:比喻论证。将优秀书籍比作“良药”“面包”,生动形象的论述了优秀书籍对人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高分低能议论文 中考重点,议论文阅读知识详解——论证方法 高分低能议论文 中考重点,议论文阅读知识详解——论证方法 高分低能议论文 中考重点,议论文阅读知识详解——论证方法

高分低能议论文 中考重点,议论文阅读知识详解——论证方法

「高考作文」写作攻略:高分议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文章分析是否到位能够反映出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低。在一篇议论文中,“分析”的本质就 是把握对象、事理之间的联系。

议论文中的“联系”,主要有篇与段、段与段、段与层、层与层几个层次。具体而言,这些层次中又有着各种关系。

高分低能议论文 中考重点,议论文阅读知识详解——论证方法

01

从篇与段的关系看要确立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我们写一篇议论文,经过审题、立意阶段,最终要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拆分”中心论点,是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大的挑战。有些同学在写作时习惯于只写一个论点,然后列举事例,论述层次单一,缺少分论点的层次。这是思维简单化的表现,也是许多同学写不好议论文的 症结所在。

中心论点一般是表述清晰、明确、完整,语气肯定的判断句(或祈使句)。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为证明一个中心论点的正确性,通常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个方面,是点;两个方面,是线;只有三个方面,才是面。所以一篇800字的作文,主体部分要有三个分论点,文章才饱满,论述才充分。

示例一

露锋与藏锋

卢仁江

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是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最好地发展自己,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小人面前,他们却会因你外露的才华而伤害你、掣肘你,那么,“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的现象就会在你身上发生。 汉武帝时,有个将军叫灌夫,能文能武,才华横溢,他对没有多少才华的丞相田蚡甚是不服。当时,文武百官都去巴结田蚡,而灌夫不但不去亲近田蚡,还常在他面前耍枪弄刀、 卖弄技艺。有一次,他当着田蚡的面出言不逊,说:“你靠奉承权势起家,不过是椽作梁用, 有何荣耀?”由于灌夫过于露锋,终为田蚡所忌,将其处死。(典型的反例)

当灌夫遇见了心胸狭隘的田蚡,又一味露锋,自然会 惹祸上身。如果灌夫注意揣摩说 话对象,适当藏锋,就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可见,你有才能和亮节,是藏还是露,要视面前的对象而定。(通过假设来析例,言之成理)

露锋与藏锋要看时机。(分论点之二)三国时期的杨修就因为不择时机、盲目露锋而丢 了身家性命。曹兵进退维谷,曹操本已心烦意乱,而杨修偏在此时大肆露锋,“妙解”鸡肋, 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擅自命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拂逆了曹操之意,杀身之祸倏然降临。

露锋与藏锋要看环境。(分论点之三)一个人才能的显露,要有相应的平台和合适的环 境才能够发挥到极致,故此,露锋要适当顾及其时其地的人们的感受。

旧时,某地有一座砖瓦窑,窑主给工匠们规定,每人每月必须制成1万张瓦片才能领到工钱,超过1万张的工匠按数量的递增领取档次不等的赏金。窑里有个叫牟炳的工匠,每月制瓦1.2万张,总拔头筹。然而,一天,窑主又招来了一名叫徐冲的工匠,他上窑场操作了两天,每天制瓦达600张,且瓦面光洁、质地坚固。收工时,他便触到了一道道恼恨的目光, 当跑到伙房吃饭时,他的碗筷又被人扔在了一口猪食缸旁。徐冲立刻意识到自己遭人嫉妒了。 于是,他便有意放慢了制瓦的速度,制瓦的数量跟牟炳他们相近。接下来,他还接近牟炳等人,告诉他们一些诀窍。经徐冲传授技艺,牟炳制瓦的技能大有长进,每月制瓦达到 1.5 万 张,其他工匠的制瓦技能也普遍提高。这下,牟炳及其他工匠都开始感激徐冲,请他使出所有本领为大伙儿树标杆。于是,徐冲使出浑身本领,每月制瓦都达到 1.8 万张。人们不仅不嫉妒他,还佩服他、尊敬他。(这是正面的事例,也是全文亮点所在,它很能说明“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

环境是否适合以外,更需要自己积极地营造良好环境,进而使环境有利于你的露锋,使自己的聪明才智、技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显露和发挥。(既紧承上一段进行了概括,又有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文意已深入到“转锋与人”和“积极地营造良好环境”)

这是一篇相当标准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主体部分从“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证,运用的事实论据颇为丰富,反面的有汉朝的灌夫及三国时的杨修,正面的有工匠徐冲,文末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学习徐冲,正确处理藏锋与露锋 的关系,为了良好的结果对过程进行艺术化处理。此外,文中叙例很有讲究。如“三国时期 的杨修就因为不择时机......杀身之祸倏然降临”这段文字,叙述时处处紧扣“时机”一词。

02

从段与段的关系看,

必须考虑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横向拓展,也可以表现为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纵向开掘。

横向关系中,各个分论点相对独立,内容上不交叉,体现出思维的广阔性(如并列关系、对照关系);纵向关系中,各个分论点则环环相扣、渐次递进,体现出思维的严密性与深刻性(如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次到主、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

示例二

明星高薪低能:

沦为“表情包”,可悲!(节选)

张贺

某国产古装电视剧最近惹得观众一片哗然,片中主演大量使用抠图和替身,不少镜头破绽百出,如雨中打斗头发却一点儿没湿,此类穿帮镜头不胜枚举。有网友笑称:该剧开创了 新的电视剧拍摄模式——开口有配音、拍戏各种替、不用实景拍、后期全包圆。类似乱象在 影视圈内早已不算新闻:有年轻演员不背台词,演戏时只做口型不出声,全靠后期配音来弥补;有当红明星恨不得一年拍一百部戏,档期太紧,剧组竟然制作面具,除了近景戏,其他全用替身。观众戏称,今天做演员不需要演技,只要有颜值,能做“表情包”就行了。

国产电视剧质量欠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心浮躁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火热,投资方生怕“过了这村没这店”,不愿意花时间打磨剧本,更不愿意拉长拍 摄时间增加成本,急于变现的心态使创作过程粗制滥造;演员把表演视为“青春饭”,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尽可能多的财富,多接戏、滥接戏,体验生活、实地采风对他们而言犹如传说。浮躁心态的本质就是在名利的诱惑下失去定力,失去人生和事业的长远目标。要求目光短浅、心态浮躁的影视从业者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无异于缘木求鱼。不克服浮躁心态,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观众不会永远为烂片买单。

......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强调的是踏实沉稳的心态对人生和事业的益处。急于追求名利的演员,如何能知止而后定,从容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演艺事业呢?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的一句经典名言。所谓“小演员” 不仅是演不了大角色,更是指做人做事的格局太小。前者是能力,可以通过积累经验来提升;后者是胸襟,只能通过改变心态来培养。而改变心态的第一步就是正视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用高远的志向激励自己在事业上精益求精。否则,身为一名演员,却沦为“表情包”,难道不可悲吗?

这篇时评首先引述时事,并列举同类现象,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然后“析因”——从 演员自身、投资方身上找原因,一语中的地指出“浮躁心态的本质就是在名利的诱惑下失去定力,失去人生和事业的长远目标”;而后借用《大学》中的名句强调志向高远、步步踏实的重要性;最后以李雪健的一句经典名言作结,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反问句收束,引人深思。全文例证得当,行文缜密,段落间的推进环环相扣,可谓层层深入、合理妥帖。

03

从段与层的关系看,需要找出材料与分论点的联系

一个规范、典型的议论段应该是有多个层次的,至少应包括“分论点+材料”两个层次,其中“分论点”是核心、主导,“材料”要服务于“分论点”。

示例三

三国之骂(节选)

周二中

细观书中所骂内容,大致可分三类:一是骂对方的卑微出身。三国时期讲究门第身份,如果一个人出身贫寒卑贱,往往可能成为别人的骂柄。以刘备为例,书中第一回就写他“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在第二十一回,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袁术就骂他“织席编屦小辈”,而袁术本人出身高贵,三代公卿,所以他瞧不起刘备,兜了刘备老底。第七十二回,曹操骂刘备“卖履小儿”。这是拿别人的过去发脾气。再比如说,诸葛亮曾自称“躬耕垄亩”,也就是一个种田的人,这种出身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也属于下等,故刘备第二次拜访他时,性急的张飞便 忍不住了,说:“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第三次去时,张飞更急了,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 将来!”再至后来,诸葛亮施计打败了曹操和周瑜,曹操大骂:“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周瑜 也骂:“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可见,身为“村夫”也成了被骂的原因。二是骂 对方的奇特长相。这种骂法,在今天也很常见,均是拿别人的生理特征出气。在《三国演义》 中,这种骂法比比皆是,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副凶神恶煞之相,于是就有第十六回张飞与吕布交锋时,吕布骂张飞“环眼贼”的事。再如刘备生得“两耳垂肩”,这本是长寿富贵之相,然而在别人眼里,这也可恶。第十六回,纪灵说:“莫非杀大耳儿乎!” 第十九回,吕布骂“大耳儿”。第二十六回,袁绍骂曰:“大耳贼焉敢如此!”皆是如此。再如第七十七回,关公骂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也是攻击孙权的外形。三是骂对方所做的 卑鄙之事。封建社会讲究忠义道德,一旦某人违规出格,或投降变节,或行鸡鸣狗盗之事,往往为天下所耻笑,为世人所唾骂。第七十四回,关平骂庞德为“背主之贼”。第九十三回,梁虔骂姜维是“反国之贼”等,多是由于做了不忠不节之事,故而遭骂。

以上文段谈论“三国之骂”和“所骂内容”的种类,在“骂对方的卑微出身”、“骂对方的奇特长相”“骂对方所做的卑鄙之事”之下,作者均列举了一系列事例,娓娓道来,对材料与分论点的关系能时时把握,很是到位,引人认同。

04

从层与层的关系看,

要关注论述的多角度、多方面

关注论述层次的多角度、多方面,处理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同一个语段中摆出构成正反对比关系的两则(或多则)论据;二是在叠加使用同一性质的论据时要精挑细选,让论据之间有所区别,从不同侧面来支撑分论点。

示例四

有一种姿势叫低头(节选)苏李婷

会低头的人懂得“蓄势待发”,他们深知只有甘心沉下去,才有可能浮上来。曾经被吴国大败的勾践,就明白这个道理。他虽然屈服求和,但在以后十年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灭掉了吴国。勾践这类人虽然暂时低下了头,却把目光放在了更远处,这无疑是一种处世 的智慧与立业的艺术。与此相反,项羽做不到忍辱负重,他始终高昂着头颅,最终亲手结束 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如果他没有乌江自刎,历史是否会重新书写呢?这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但至少,西楚霸王重振威风的希望还是存在的,但他却断送了这一切,只因他不懂得大 丈夫能屈能伸、“学会低头,才有出头”的道理。

文段聚焦“会低头的人懂得‘蓄势待发’”,写作时正反例对举,将“勾践卧薪尝胆”与“项羽 乌江自刎”作对比,借以论证“只有甘心沉下去,才有可能浮上来”“低下了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与立业的艺术”,起事实胜于雄辩之效;同时,例证中的引言“学会低头,才有出头” 言简意赅,能够启迪人心。

相关问答

“玩物”会“丧志”吗?高中作文800字议论文_作业帮

[最佳回答]玩物”≠“丧志”_800字作者:佚名成语“玩物丧志”意思是说醉心于玩赏所喜好的某些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但我却不完全同意,难道“玩物”与...

怎样品尝人生之水议论文_作业帮

[最佳回答]人生如水佛学有云:“看山是山,看谁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话中哲学思想说:人生从生到死,要经历很多,但是人生的本质...

如何看待成绩优异的初中生在高中阶段变差?是因为初中阶段太努力?

您好,如何看待成绩优异的初中生在高中阶段变差?是因为初中阶段太努力?这个问题是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在我身边听到不少家长和老师反应,在初中成绩优秀的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入世后,电视台搞了一次对话...

[回答]1、骂与捧。从扼杀人才的两种手段谈起,写一篇议论文,说明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2、留学生的遭遇。从应试教育造成人高分低能的现象入手,编一则...

...精彩;……请以“磨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

[最佳回答]略一、文题要亮。比如“‘低能’是怎样炼成的”,仿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题目,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又如“吃苦是福”、“吃苦不吃亏”,观点鲜...

你个人认为94年的两部电影《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相比,哪部更值得奥斯卡奖?

94年应该可以说是奥斯卡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如今似乎再也没有那一年的佳作能有94年的多,很巧小编出生于94年,这两部电影也是当年具有争议的两部电影,一那么...

珍惜时间反面名人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