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下》,告子是孟子的学生,是告子用来记录孟子言行的作品。

开篇以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温水煮青蛙”开始,学生不由讨论:青蛙在开水里能逃生却在温水里死亡了,是什么原因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从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看出,有作为之人的成就,都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没有安闲平稳的道路可走。本文是一篇小议论文,学习的时候要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文章对“生”和“死”的见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文章首段先摆事例,以舜、傅说等六人从卑微而达显贵,成就大业为例,阐明了人只有经受磨难,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运用排比句式连举六例,颇有气势。“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即与此相似的其他人,从个别到一般,要“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扣住“动心忍性”四字,稍作论证,动心二句为下段张本。

第二段,从正反两面论证了经受磨难和磨练的益处。从个人方面进行正面论证,从国家方面进行反面论证,从个人行为推论到治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末句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精炼概括,指意深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在写作上运用举例与说理结合的方法。

开头先举六个逆境成才的事例,归纳出“天将降大任……增益其所不能”,这一与中心紧密联系的观点,然后再引申开去,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论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用一组排比,列举了六位名人引经据典,是论证具有不可遏制的气势和项链的艺术感染力。

论证上由个别到一般推断出中心论点。

从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论证上采用正反论证,相辅相成的说明同一哲理的两个方面。先论证“生于忧患”,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了从个人推及到国家的事实,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善用排比句,全文多用短句且句式整齐。

对于同一论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阐述,行文如江河之下一泻千里,使文章富有气势,将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进行归纳。进次队长偏散。对照,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体会我是作为重点研讨的,毕竟经典的意义就是放诸任何时代都有现实意义。本文告诉我们,人才要经过艰难磨砺才能造就。艰难磨砺,并非一定要刻意经过什么艰苦的事情和折磨人的苦难,我们平时能踏踏实实的对待每件事,认认真真完成每个学习任务,不偷懒,不应付,不抄作业,就是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做好了,做到了,我们就能去成就大事。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心灵震撼,性格坚韧,增加了能力而做到原来做不到的事,告诉了我们性格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性格上的不足,急躁拖沓,好强自私,妄自菲薄,心胸狭窄,喜怒无常,斤斤计较,缺乏自信,如有这些性格不足,一定要想方设法加以改正,才能取得成就。“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会消沉绝望,导致灭亡。

讨论了许多,所以最后留下作业:

1、作文,谈谈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2、收集整理孟子名言警句。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汉刘向在《说苑》里有言“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意思是,要想不陷入困境,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置于绝境,就须事先预防。其所表达的正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内涵及重要精神特征的忧患意识。

对于未来发展,你有怎样的“早虑"和“早豫”?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说苑》中语句的解释,明确要想不陷入困境、绝境,就必须做到提前谋划和预防;二是指出这种思想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因此,作文的中心话题就是“忧患意识”。

从写作任务来看,一是写忧患意识时,要要与自身发展结合,二是注意题于中明确要求要写议论文。

立意指导:

居安思危于治忧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备无患无患才安

忧患是成长的加速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后记

【佳作赏析】: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

《荀子》中说:“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祸患降临时才开始考虑造成祸患的原因和解决祸患的办法,为时已晚矣。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政要》中建议“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由此可见,于安时思危,于治时忧乱,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是长久发展的必备思想。(诠释材料内涵,引出中心论点)

因为有忧患意识,唐太宗采纳魏征“居安思危”的建议,励精图治,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也才有了让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因为没有忧患意识,南唐后主沉溺于享乐,荒废政事,致使国破家亡,最终只留下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无尽唏嘘。(对比论证,增强论证力度)

于国如是,于个人亦如是。(由国家具体到个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孔子对“远虑近忧”的辩证分析,深刻诠释了“忧患意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那么眼前必定会有祸患;只有拥有长远的目光,心中常怀忧患意识,才能在遭遇困境、控折时拥有豁达之心、自信之胆、智慧之光。(分祈“忧息意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大鹏有远虑,故而三月聚粮以适千里;诸葛亮有远虑,故而备锦囊以解刘备危机;新中国的领导人有远虑,故而倾尽全力研发“两单一理“以解西方核武之围,对于即将结束高中生涯的我们而言,同样也应提前为自己此后的人生和奋斗方向做好谋划,事先考量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国家的未来发展,怎样在庞大的社会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国家如庭宇,万千国人之归属;青年如庭柱,決泱大国之栋梁。躬逢重任在肩的伟大时代,我辈青年岂敢高枕无忧。对于自身而言,不“早虑”“早豫”,我们未来的发展就会缺少方向指引;对于国家而言,当代青年不思“早虑”“早豫”,事先做好准备,当时代的风起时,我们拿什么谈理想、谈为国。作为将要掌舵未来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早做打算,放远目光,在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未来人生的规划中脚踏实地,在“早虑”“早豫”的警示下行稳致远,这样才能将自身发展与时代需求完美契合,做时代的弄潮儿。(结尾发出呼吁,回扣中心)

相关问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600字要用2个或3个分论点】作业帮

[最佳回答]中说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

仿写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3.你怎...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启发(150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佳回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我感觉现在人都在吃喝享乐,不也“活”得挺好吗,你觉得呢?

“行走的僵尸”也算活得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谓千古名句,它常常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安于享乐。有人说,现代人都在吃喝玩乐,不也“活”...“...

如果遇到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古文,该如何背诵呢?没有其他方法吗?

如果遇到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古文,背诵的时候要抓住文章的文体特点。此文是议论文中的立论文,背诵时可以按论点、论据、结论的顺序先后,逐段背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文的论证方式...

[最佳回答]相同之处:1.都是运用实例,最后得出论断,是典型的议论文.2.议论中的语言充满气势,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篇多用对偶排比,音节和谐,朗朗上口,既优美耐读...

如何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一、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敬畏自然》,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俭以养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然。二、开宗明义,开篇...

屈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关系老师让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

不会,真不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有哪些?议论文需要-雨露学习互助

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又称虞舜.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针对什么提出中心论点-雨露学习互助

一个是“人才造就”问题,另一个是“国家治理”问题,作者在此文中要表达的论点即是“人才和国家”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师讲过的,一个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