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无非做好三件事:小事、大事、苦事。
小事不争,大事不怠,苦事不屈。做事不外乎一个法则:心境如大海般豁达,心态如大树般强壮。
前者让我们容纳各种闲言碎语,不轻易被扰乱心绪;
后者让我们独自撑起强大的“保护伞”,为自己遮风挡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
正所谓: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
真正成大事的人,都会把小事、大事和苦事处理稳妥。
就像做文章一样,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小处从容面对。
就算经历了大风大浪,也平静得像一汪湖水。
达到这样的境地,便是真正成熟的人:
性格里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力量,处事时有一种不慌不忙的淡定风格。
古人云“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沿途要经过无数处风景。有美丽的浪花朵朵,有蜿蜒盘旋的崇山峻岭,也有泥泞不堪的草地沼泽,我们不能陷于一城,困于一处,处处流连忘返,要成大事就不能拘于小节。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叱咤风云、功成名就,“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领域,心无旁骛,不拘小节,不懈不怠,不负韶华,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小事者不争。 这里的小事与小节同义,与“细节”则存在本质区别,细节决定成败,自然影响人们成就大业,但小节、小事不是细节,是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的琐碎小事,拘于小节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小事不争,默默耕耘。容人所不能容,我们就必须要放宽心胸,不为小事争一日之短长。北宋名相富弼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有天他被一秀才堵在街上挑衅:“听说你才学渊博,能否回答我一问?”富弼见此,依然保持谦恭。秀才说道:“若有人公然辱骂你,你该如何应对?”富弼故意思考了好一会,回道:“我假装没有听见。”秀才嗤笑一声,然后卖弄自己的才华,以此奚落富弼,然后转身离去。富弼却不恼不怒,全然不理会秀才的辱骂。
你自身的才能与格局,并不会因别人的评价而有所改变。不争,不是软弱,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表现自己的强大。不管你内心的理想有多么远大,斗志有多么热血,只有做到宠辱不惊,不被外界影响,默默耕耘,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事者不怠。 一个人是否能够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仅有才华还不足够,还必须具备“坚忍不拔之志”。对待任何大事,都不能有一刻懈怠。任何的懈怠,都足以摧毁我们之前所有的苦心经营,浪费我们所有的异禀天赋。懒惰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根性的钳制。
成大事者在大是大非面前,会适当放弃较小利益,然后选择较大利益,取舍之间,“舍”与“得”拎得很清,因此,既能全身而进亦能全身而退。在热带丛林中存在一条生存法则:被毒蛇咬伤四肢的人,只有五到十分钟的时间救治,倘若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得不到救命血清,被咬的人就只有一个选择:砍断被咬伤的肢体,壮士断腕。这里面更深的,其实是一种理智,更不敢丝毫懈怠,稍存侥幸的人都死在蛇毒之下。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苦事不屈。 生活如饮水,甘苦自知。真正成熟的人,心里有再多的委屈,也只是默默放在心里,不抱怨,不悲怜,然后自强不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生活中,各种苦事层出不穷。只有自强不息,我们才能够对抗苦难,把自己修炼成“参天大树”,成为自己的“保护伞”。韩信忍气吞声,承受耻辱,从小混混的胯下钻过,只因为他知道大丈夫能伸能屈,不拘小节。也正因为他留得了“青山”,才名垂青史,光耀千秋啊。
所以,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这个世界五彩缤纷,有太多太多吸引我们眼球的东西,随着网络的盛行,面对层出不穷的种种诱惑,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不能将精力投入到这些无谓的事物上去,不拘小节,快马加鞭,“山高我为峰”,用有限的光阴创造无限的辉煌!
【点评赏析】
这篇议论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事例,阐述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一中心论点,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论证有力,论据充分,非常有感染力,能够吸引读者,让人欲罢不能,流连忘返,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老师谈特殊教育
“本人提供林俊杰爆款同款医生,同款配套药水,已经挂水的血针头……有需要微信留言。”
很难想象,这种话会出自公立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之口,但这样的事情就能在现实中发生。据报道,林俊杰日前在镇江演唱会结束后,因为感冒去当地医院挂水,事后,有人竟出售林俊杰用过的针头和注射液包装袋。而他躺过的病床也遭殃了,一帮医护人员嘻嘻哈哈地在上面轮流打滚,“床单被套全被扒了”。
据说,后来相关医院对此事进行了处理,11名医护人员被停职。处罚似乎很严厉、很及时,但该医院公信力的损失恐怕一时难以挽回。
追星,看似稀松平常,人畜无害,但倘若漫无底线,也可能恶心大众,危害社会。 此次发生在镇江的事,之所以特别恶劣,不只是因为粉丝们拿肉麻当有趣,更因为他们还是公职人员,在做出极端行为的同时,还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侵犯了患者的个人隐私,也触犯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护人员的形象亦是极大的损害。
是故,林俊杰经纪公司也特意发表官方微博,“对极个别的工作人员无视职业操守的信息外泄的偏差行为深表遗憾,同时呼吁不要因极个别人员的行为抹煞所有其他在医护岗位上为社会积极奉献的贡献,不要有过激言语和行动。”其情可感,就是不知效果几何。
让人担忧的是,最近饭圈事端频发,除了林俊杰“带血的针头”,王源“抽过的烟头”,莫文蔚睡过的房间,都曾被人拿来在网上拍卖。再联想起2016年,李易峰开着兰博基尼撞桥墩上了,结果竟然也有人从中觅得商机,跑去现场捡跑车碎片……我们真的不得不感叹:追星不只是门技术活,也是一种生意经。
按理,眼下追星既已成一种行业,我们也不反对追星追出“效益”,但前提至少是要合情合理合法。像上述无下限地贩卖“爱豆”隐私的行为,有悖常情,不合常理,有的还触犯相关法律,不只是为社会公众所不齿,恐怕也是他们的“爱豆”所不愿看到的。
当然,理性的粉丝也不乏其人。在林俊杰一事发生后,就有粉丝留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真的羞愧难当,长沙演唱会的时候他住的酒店我只要过个桥就能到,但是我没去,因为我爱他,他有他的生活,他希望的是我们在作品中相遇,在舞台上舞台下相遇。接送机是最后的底线,不打扰私生活。”
对比那些把带血的针头当宝贝的脑残粉,这名粉丝的态度真的值得点赞!
粉丝追星,已成当代社会一大特征。某种意义上,没有粉丝的存在,就没有现代娱乐工业。随着自媒体的日渐发展,粉丝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以前的粉丝,顶多是买买专辑、海报,看看演唱会……而现在混“饭圈”的粉丝,每天一睁眼就是“超话”签到,“百科”送花,“贴吧”赞评,“圈子”打榜,“词条”净化……总而言之,现在的粉丝似乎更忙,要做的事情更多。这其实也无妨,但失去自我,越过底线就不好玩了。
追星的底线在哪儿?我理解,有法律的,比如不要侵犯偶像隐私,不要影响他人生活,不要危害公共安全;也有常识的,比如偶像也是人,偶像带血的针头也是医用垃圾,偶像睡过的床单一样会脏;还有情感上的,比如爱偶像不等于拥有他(她)的全部,不等于要成为他(她)的另一半。偶像是偶像,粉丝是粉丝,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过,偶像再友好,也不能代替粉丝生活。
记得央视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曾在一档节目里说:“追星其实是在追自己,最终追来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想想他这话也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们总是喜欢在虚幻的世界里,把偶像当作另一个自己,期待理想世界的自己变得更好。追星一事,从心理层面追根溯源,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以是观之,追星本来是一件美好的小事。倘能守住底线,保持理性,和偶像一起成长,追星是可以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正能量的 。追星之所以在当下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一是因为饭圈文化的确存在乱象,社会监管亦有缺位,二是有些粉丝可能也没摆正追星的位置——追星,本是生活的点缀,不能代替工作,也无法取代生活,你非要让它成为支撑自己的全部动力,那结局大半好不了。那个为见刘德华一面卖肾卖房子弄得家破人亡的著名女粉丝杨丽娟,便可为前车之鉴。
据说现在已经有职业粉丝了,对他们似乎应另当别论,但我总觉得,通过追星挣钱,已经偏离了粉丝的初心。毕竟,对一个人的爱是不能变现的。让追星回归“业余”本色,且不要用力过猛,那才是普通人应该拥有的一种小确幸。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问答
小事成就大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不做,再小的好少做多了就能成就大事了。...
[最佳回答]小事不小,或曰,小事不可小看,这句话说的千真万确.实践证明,是否重视细微小事,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小荷作文网www.zww.cn,你也可以投稿忽...
[最佳回答]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曰:“合报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有些人常常把大与小割裂...
开头:岁月像秋天的风,从身边呼呼刮过,从手指尖轻轻绕过,从发梢上匆匆掠过,带来了萧瑟,带来了甜美,也带来了繁星般的琐事.转眼到了六年级,摘下一颗秋风携带着的...
[回答]①大千世界,万象归一。这就是:小的决定大的。小事决定大事。如期不信,请听分解。②当代社会最让人惊慌害怕的是什么,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是至今人...
[最佳回答]可以以成大事者对小事也一定是认认真真完成好的为文章中心
[最佳回答]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从细节入手,一味追求伟...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水文工作者,她每天都重复着那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然而,就是这一件件平常的甚至有些琐碎的小事,又体现了妈妈工作的不平凡。星期日...
素材作为内容的核心部分,自是关键。人、事、景、物、名言警句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只不过不同文体有不同素材要求。接下来,老穆就分别从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
[最佳回答]oo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