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的文化哲学意蕴 学校教研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其中,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美育也被纳入了“人生第一课”。《意见》还提出,要科学地将“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作为课程目标。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将开始接受教育的儿童称为“童蒙”,把针对儿童的初等教育称为“蒙养”或“发蒙”,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蒙馆”或“蒙养院”。先秦典籍《周易·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提出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纯正的教育,以此造就成功之路,从而将“蒙养”提高到人生实践哲理的高度。可见,“蒙养”对于人认识世界、观照世界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由于童蒙稚幼懵懂、天真好奇,拥有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天性,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此阶段接受的教育宜以艺术游戏为主。所以“蒙养”之为教育,实际上是“寓教于乐”的美育。借由“蒙养”审视幼儿美育,其中不乏丰富的哲理意味。

一曰“生生”。“蒙养”作为幼儿美育实践,其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敬重生命、尊崇生成的“生生”美学。《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序卦传》有言:“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天地生万物,而人或物创生之始,必然像刚出土的幼禾那样,处于稚小蒙昧未化的状态,而其特点就是“蒙”。“蒙”就是生命原初幼稚状态的象征。《周易》以阴阳并建,《屯》《蒙》主要象征万物创生的初始状态,紧随《乾》《坤》之后,宇宙生命开始孕育与创生。可见,“蒙”在此有着深刻的生命象征意义。当代有美育学者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艺术的创生智慧,以“创生性艺术教育”提升国民艺术素养,此论几乎与“蒙养”的“生生”精神相通。创生性的美育,既包括对稚幼生命的呵护与培育,还包括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通过美育让童蒙得以启蒙教化的过程。

二曰“天真”。童蒙的天然本性是纯真。《周易·蒙卦》六五爻辞说:“童蒙,吉。”《周易本义》解释道:“纯一未发,以听于人,故其象为‘童蒙’。”童蒙纯正柔顺,承教于师,天性本真的状态无疑是吉祥美好的。这其中蕴含了生命的本真之美。这种对纯真之美的爱赏与追求已融入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天之德纯而不杂,这是天的本然状态和性质,所以《中庸》说:“此天之所以为天也。”这是儒家对纯正本真之天性的追求。道家、佛家也追求返归这样的纯真状态。老子倡导以“婴孩之心”返璞归真,赞赏这种澄澈纯正超越功利的人生境界。魏晋诗人嵇康《游仙》诗曰:“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葛洪也在《抱朴子·诘鲍篇》中以“童蒙”写照人生所求的质朴无邪、自然天真的生命真实之境,“且夫远古质朴,盖其未变,民尚童蒙,机心不动”。明代李贽则力求以“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扫除遮蔽内心的纤尘,从而抵达真实无妄之至境。在中国美学看来,这种“天真”是生命之本真,人生与艺术皆由此出发,也向之返归。童蒙天然具有这样的天真,所以从幼儿美育角度看,我们当以婴孩天真之眼观照婴孩之身,使之葆全天真,而勿以功利世俗使之杂。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美育当为符合幼儿自身以自然天性为主要特性的教育,从而蒙养其正。

三曰“自由”。自由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审美教育是对自由的经验和体认。《意见》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艺术游戏作为幼儿美育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一种体验自由的教育。孔子“游于艺”之说,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为,以游戏的方式接受艺术教育。朱熹释“游”曰:“游者,玩物适情之谓。”由此,艺术游戏可以理解为一种体验身心自由的审美教育。反之,艺术教育也是一种体验自由的审美游戏。这一理念也已深入传统童蒙教育。如儿童读物《声律启蒙》,从书名便看出古人重视通过文学艺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儿童在艺术游戏活动中,悠游自在,从而陶冶性情。

四曰“创造”。蒙养,有着发蒙教化之义,意味着这是始于原初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宋代思想家张载著《正蒙》一书,将“蒙”之于发明正学的功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释曰,“蒙者,知之始也”。启蒙,是人生最早开启心智之举。孟子有言:“始条理者,智之事。”对此,王夫之说:“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也。”这就要求重视人生起点的教育,以美培元,以美化人,将幼儿引上求真求善求美正轨,使之符合正道,最终学以成人,从而“顺理成章”。初始阶段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为创造。这种创造,充满了无限希望和可能。清康熙时,设蒙养斋,旨在鼓励、推动人类技艺的创造。《清史稿》记载:“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其中,有以编修乐律作为音乐教育之用。桐城派代表方苞就曾在此编制乐律,从事音乐艺术创作。清代大画家石涛注意到这种原初的创造性,将《周易》“蒙养”思想引入其艺术哲学,力求通过笔墨氤氲,回归鸿蒙初开、充满创造性的原初状态。创造,是宇宙“生生”的体现,幼儿美育当鼓励、引导童蒙萌生新意以及对世界探知的尝试。

《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幼儿美育,其要义在呵护新生。循其天真,促其创造,既是幼儿美育观应有之义,也是幼儿美育的实践原则和精神追求。

(作者:彭智 乔光辉 单位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乔光辉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王船山‘势’论思想研究”[KYCX19_0131]成果)

责任编辑:曹金玥

浅谈美育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参考文档

研究小学开展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困境,研究美育工作实施成果以及探索美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外延已经不单指向艺术教育,而是指向多角度,融合性的育人方式。通过对美育现状的分析,探索学校美育教育改革创新突破点,提升教师对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美育指导能力,培养美育专业化人才,把学生综合性发展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研究提高对学生美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美的品格,提高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和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学校而言把美育列到学校整体规划中,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四有新人。

美育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一直深受重视,尤其近年来美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2022年学校美育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本次研究以美育在我国小学发展历程阐述美育的意义,从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说明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基本情况,阐明美育发展中的问题,为美育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美育;小学教育;重要性

一、 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研究方法 1

1.文献研究法 1

2.比较研究法 2

二、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2

(一)美育的定义 2

(二)美育的意义 2

三、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3

(一)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 3

(二)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4

1.美育能够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

2.美育能够约束学生行为习惯 4

3.美育能够塑造学生品格,提升道德意识 5

4.美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

5.美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5

四、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5

(一)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6

1.美育体现在学科教学上 6

2.美育体现在校园活动中 6

(二)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基本情况 6

1.校领导对美育重视程度较高 6

2.师资力量勉强可以满足需求,但美育培训严重不足 6

3.美育形式单一化 7

(三)美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7

1.美育教育应重实质而非形式 7

2.美育应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8

3.强调美育发展的核心 8

五、 美育的对策及建议 8

(一)树立美育理念 8

(二)营造美育环境 8

(三)丰富美育教学内容 9

六、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一)美育的定义

我国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的人是王国维,强调了美育的独立价值;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将美育、德育、智育和体育并列为四育,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展现、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但美育不是传授技能,不能以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估。美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养成,提升学生人格的塑造,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美育的意义

美育具有道德提升的意义。美育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美育能够促进人的感性发展,增强同理心,对事物的感受力以及对高尚事物的追求,美育能够约束人的行为,以较高道德标准自我约束。道德的发展源自美,美育是对道德的提升和升华。

美育具有创造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美的学习,引导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美育过程中丰富学生想象力,在感知和鉴赏过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美育具有全面发展的意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缺一不可。美育融合于其他四育之中,不仅抓好智育发展,也要抓好德育发展,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综合性、全面性发展。美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美育具有培养人终身幸福的意义。在美育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向善求真,培养学生拥有幸福的能力,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蔡书太,陈良豪.以美育人以美立校:项目式美育教学的实践路径[J].辽宁教育,2022(04)

[2]弭宇航,吴林龙.《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信仰思想论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01)

[3]周福盛,黄一帆.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01)

[4]张利军.建设优良校风,助力生命成长[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12)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6]王鹏.增强小学美育实效应提升六性[J]. 教学与管理,2016(20)

[7]李媛媛.秦巴山区小学美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陕西科技大学,2019

[8]杨珏.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9]王鹤.关于小学美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0]李晓瑜.农村小学美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小学美育论文 幼儿美育的文化哲学意蕴  学校教研 小学美育论文 幼儿美育的文化哲学意蕴  学校教研 小学美育论文 幼儿美育的文化哲学意蕴  学校教研

相关问答

英语翻译本论文所论述的观点主要是20世纪以来,中外中小学初...

为以后踏入美育这一行业积攒一些教学方法,也给自己敲一个警钟,避免在将来的实践中犯下不应该有的错误.本文共分四个篇章(不含引言和总结),引言部分将初级美术教...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内容?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哪些?

展开全部1、主要课程主要开设课程有:教育通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普通心理学...

简述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有哪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呼声越来越高,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在目前社会当中,为了更好...

万方收录的教育类论文有哪些?

.《试题与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纯教育类刊物,中小学试题与研究中心权威期刊,国家优秀辅导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教育学术权威期刊,面向...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生动,富有感染力。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师...好...

陈水根主要事迹?

陈水根,男,汉族,江西东乡人,研究员。1973年8月在江西师范学院(现为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留校,在艺术系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师从...4.《...

为什么有的小学语文老师喜欢让学生背诵课文呢?

不知是不是现在孩子们都在家,因疫情原因,一时半会儿还开不了学。结果孩子们在家完成老师们给留的作业而把负责任的家长给闹得焦头烂额了。有道是不辅导作业,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设计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怎么样?

2009年,段慧垚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心理效应》获省二等奖。2010年,罗敏获得山西省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论文一等奖。2012年,李莹获得第七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