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储蓄与投资

原创 蒋飞 蒋飞宏观研究 2023-11-16 09:23 发表于广东

►►►

核心观点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储蓄+消费=收入。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一直因高储蓄率而闻名,国内外也有不少专家分析过去三十年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我们前期一系列报告也分别从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探讨高储蓄率的原因,现在本篇报告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中国的投资率相比其他国家已经偏高,为何还能在此基础上出现持续的贸易顺差?

1980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就一直在30%以上,一般国家能积攒储蓄满足这一高投资率就已不易,我国还能溢出部分输出海外。2000年至2008年间,经常项目差额逐渐增加,最高时接近GDP的10%,同期储蓄率也持续攀升,最高达51.61%。是什么让一国的居民可以在达到非常高的投资水平之后还能大量净出口?宋铮和Michael Pettis分别从两种角度给出解释,一种是从企业内部结构资源转移来分析,一种是从企业政府和住户部门资源转移来分析,都解释了为何储蓄率能够高出投资率。

我们认为从居民消费入手,进而解释企业储蓄行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利率走低,以及国有企业的低分红,居民自身的防御性储蓄意愿较高,造成居民储蓄明显偏高,再叠加中国人口结构的波动,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最后出现了特殊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现象,同时还向世界输出贸易顺差。 2012年之后随着劳动者报酬增速的提高和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国民储蓄率逐渐下降,贸易顺差占比也逐渐缩窄,这一失衡问题逐渐改善。

要纠正中国的内外部不平衡问题,首先还是要找出其内在规律。我们利用宋铮(2009)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修订,可以大致测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储蓄率以及各自贡献走势。在2008之后实际的居民企业储蓄率是明显低于宋铮模型,这就是国有企业资本回报率下降的结果。 “四万亿”救市政策出台之后,大量以城投业务为主的国有平台公司成立。2012年之后,资本从短缺向过剩转变,在理论上表现的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中国的MPK(边际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在实体经济上表现的就是产能过剩,造成资本回报率下降。对于当下的我国经济来说,降低最优储蓄率至能维持资本回报率水平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在前期一系列报告的基础上,得出中国的经济特征并提出建议。

1

高投资率和贸易顺差

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储蓄+消费=收入。一国储蓄是其国民生产总值中除去消费剩余的部分,因此消费低的国家储蓄必然会高。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一直因高储蓄率而闻名,国内外也有不少专家分析过去三十年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 Bernanke(2005)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过剩,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李扬(2005)从人口结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的综合角度分析过高储蓄率的原因,到2009年又进一步深入到各个部门分析高储蓄率的动机,认为私人部门的储蓄率与人口结构、金融深化、养老保险等因素有关。这与周小川(2009)观点不谋而同,原央行行长认为东亚国家储蓄率普遍偏高原因包括: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家庭和人口结构以及经济高增长阶段。汪伟(2009)通过计量方法实证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徐忠(2010)将国有企业从“企业部门”分离出来,然后与“政府部门”合并为“公共部门”,然后研究发现中国储蓄率的高涨,是由公共部门的盈利性动机产生的投资持续高于消费的结果以及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私人部门不得不增加预防性储蓄共同造成的。林毅夫(2012)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对高储蓄进行了新解释,认为在资源禀赋基础上的经济结构变迁必然会出现高储蓄和高投资现象;任志军(2015)认为初次分配结构和预防性储蓄变化造成储蓄率的变化。徐丽芳(2017)认为金融发展是决定国民储蓄的重要因素。蔡昉等(2020)把决定消费的因素归为决定储蓄的因素,其中生命周期假说可以很好的解释中国居民储蓄水平,在个体生命周期对储蓄有稳定影响时,加总的储蓄率会随人口结构变化而变化。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我们前期一系列报告也分别从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探讨高储蓄率的原因,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中国的投资率相比其他国家已经偏高,为何还能在此基础上出现持续的贸易顺差? 在宏观经济学中,Y代表一国收入GDP,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C+G代表最终消费,NX代表净出口,由公式可以看出,一国储蓄减去投资等于净对外盈余。1980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就一直在30%以上,2008年之后更是在40%以上,远远高于OECD其他主要国家。一般国家能积攒储蓄满足这一高投资率就已不易,我国还能溢出部分输出海外。2000年至2008年间,经常项目差额逐渐增加,最高时接近GDP的10%,同期储蓄率也持续攀升,最高达到51.61%。是什么让一国的居民可以在达到非常高的投资水平之后还能大量净出口?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经济学家宋铮针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这就是后来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中国式增长》。 该论文通过构建一个新古典模型,将中国企业分为国有和非国有,通过两类企业的资源分配差异以及银行作为唯一金融资源中介来推算在结构转型时期的经济表现,最后给出了答案:中国之所以能够在2008年之前维持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是因为资源在从国企向民企转移(参见《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之所以在1992年至2005年储蓄率呈现U型走势是因为2000年之前工人财富逐渐积累造成的消费增加,降低了储蓄率;而2000年之后由于民企发展迅速,且民企是高储蓄率企业、只能依靠内部融资,提高了储蓄率。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是因为作为银行主要信贷出口的国企在不断收缩,造成剩余储蓄无处投资,只能选择海外资产造成的。

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在《大失衡 : 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中其写道:近年来,国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企业和政府储蓄的急速增加导致的,而这又是通过低利率和其他隐性的转移、将资源从家庭部门转移到政府和企业部门带来的。这些隐性转移包括政府为基础建设投资提供或明或暗担保、补贴土地的出售、便利的土地征用权、社会安全网的恶化以及环境恶化等等。 除此之外,佩蒂斯还认为汇率低估、货币低估和金融抑制是中国国内失衡的三大原因。其中汇率低估是对所有的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货币低估是一种简单地增大一国生产和消费差距的强有力机制,并且迫使储蓄率提高;金融抑制是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都非常低,它能有效地将大量资源从储户手中向借款人手中转移。

一种是从企业内部结构资源转移来分析,一种是从企业政府和住户部门资源转移来分析,都解释了为何储蓄率能够高出投资率。 那么哪一种的解释更加合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前期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准备。

2

高储蓄率与结构失衡

国民储蓄分为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 其中居民储蓄占比接近一半,1978年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达约到70%-80%,所以研究居民消费有利于解决上述难题。

居民收入占比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李扬(2007)认为主要由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比重的双下降所致。其中居民劳动报酬的相对减少,主要是由于企业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相对下降;并且居民财产收入的下降和从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的减少,都表明居民收入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被转移为企业部门的利润和政府的收入。白重恩(2009)也认为主要原因是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和低利率政策导致居民部门以较低的资本价格补贴企业部门,其中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应的是企业经营性留存上升。周小川(2009)认为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之前,企业改制让大量利润留存未转化为居民的养老医疗等福利,造成企业储蓄率较高;陈斌开(2012)认为金融抑制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居民补贴企业、穷人补贴富人的“倒挂”机制。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存款利率被严重压低,作为存款者的穷人获得的财产收入非常低,这种低廉的资本价格被用于补贴国有商业银行和获得贷款的企业。徐高在其《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著作里也提到“中国消费不足与大量存在的国有企业有一定关系”,2011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时国有企业资产占54%,2018年第四次普查时为56.3%,变化不大,均超过一半。正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效用函数不同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低分红造成居民消费不足。

我们在报告《中国低消费之谜》中已经提出,中国消费倾向较低是人口结构、收入分配占比低以及防御性储蓄意愿较强等共同导致的。 在报告《再议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中也分析到,中国过去是二元经济体,刘易斯拐点之前劳动力过剩而资本不足,之后资本过剩而劳动力不足,因此劳动收入份额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在报告《中国企业储蓄率行为》中也表明,中国企业的分红率和利息支出占比均较低,这与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一直不高正好相关。佩蒂斯就认为“贷款利率一般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四至七个百分点,那么从家庭部门转移到政府、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投资者以及其他机构的金额占到每年GDP的3%-8%”。

在明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分析企业的行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基础薄弱,资本存量少,物资短缺和资本短缺造成投资意愿高涨。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很高,但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尽最大可能支持企业的投资,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利率补贴、环境政策支持以及大量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比如1998年至2010年,企业储蓄比例是明显高于居民储蓄比例。 2000年之后的十年里(2000-2010)年GDP平均增速为14.7%,劳动者报酬平均增速为13.6%,城镇家庭人均收入平均增速为11.4%,国有企业利润平均增速为35.7%。2010年左右中国劳动人口达到顶峰,资本从不足向过剩转变。也几乎是在同时,国有企业资本占比开始回升,全社会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企业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劳动者报酬增速超过GDP和企业利润增速。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贸易顺差是金融可投资盈余造成的,金融可投资盈余主要来自储蓄-投资或者收入-支出。 这一点可以从国民收入分配表观察到。2021年企业和政府是净支出方,金融和居民是净盈余方,两者之差就是净出口。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历史走势,住户一直都是稳定的净盈余方以及资金供给方,企业也一直是稳定的净支出方以及资金需求方,政府时常是净收支方,时常是净盈余方,金融机构几乎保持不变。净出口则是先放大后缩小,不过始终是净支出。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具体来说,1990-1999年利息过高压制了企业投资,鼓励了居民消费,政府维持正盈余;2000年发生经济危机,企业大幅缩减开支,政府不得不增加支出,对冲企业需求缺口。这一形势几乎维持到了2005年,2006年伴随着出口大幅增加,企业重新扩张,居民和政府开始净储蓄,经济呈现出典型的外向型特征。2007年达到了顶峰,随后出口部门占比逐渐萎缩,居民消费逐渐扩大,不过企业仍在扩张。2012年企业扩张达到顶峰,之后如上述所言,资本过剩造成投资意愿下降,居民部门也因抚养比回升逐渐提高消费比例,整体国民储蓄率逐渐下降。期间由于2018年之后企业部门缩减的过快,政府不得不再次扩张弥补需求的不足。2020年之后由于疫情的冲击,出口部门有所扩大,但对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影响不大。另外,对于金融部门储蓄来说,在2000年之前盈余占比较小,但之后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到2017年达到顶峰,甚至超过出口部门。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总结:由于利率走低,以及国有企业的低分红,居民自身的防御性储蓄意愿较高,造成居民储蓄明显偏高,再叠加中国人口结构的波动,企业所有制的变化,最后出现了特殊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现象,同时还向世界输出贸易顺差。2012年之后随着劳动者报酬增速的提高和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国民储蓄率逐渐下降,贸易顺差占比也逐渐缩窄,这一失衡问题逐渐改善。

但佩蒂斯不这么认为,其在《大失衡 : 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中提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和储蓄水平很大程度上不是由其公民的节俭程度决定的,而是由其贸易政策和贸易伙伴决定的”。比如伯南克在2011年初的一次讲话中说道:”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在经济危机之前,净资本流入高达其GDP的6%”。其把原因归结于全球储蓄过剩,并来自两方面:一个是世界人口结构从年轻正逐渐转为老龄化;二是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世界经济的增长必然需要更多的储备货币,因此美国只有持续逆差才能提供这么多的储备货币。这一点与宋铮的“国企不断收缩,造成剩余储蓄无处投资,只能选择海外资产造成的”观点不同。

1960年特里芬出版了一本名为《黄金与美元危机》的书,该书的基本观点是:在对美元依赖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一种内在的致命缺陷。伴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所有固定汇率体系都需要增加可用的储备,换句话说,就是增加可接受的国际货币以满足这种需求,因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满足增长需要的国际清算手段来源只能是美元。而把美元转移到世界其他国家手中的唯一途径,就是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由美国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和日本前大藏省国际金融局长行天丰雄合著的《时运变迁》把全球储蓄现象上升到了国际经济学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不仅是国内储蓄过剩的结果,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满足贸易和安全需求之前,我国有意增加美元储备;但当两者都满足之后,我国也正在纠正经济的不平衡问题,2012年之后外汇储备逐渐稳定下来。

3

合理的储蓄率是多少?

要纠正中国的内外部不平衡问题,首先还是要找出其内在规律。 根据宋铮(2009)模型,我们大致可以测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储蓄率以及各自贡献走势图。从其报告可以测算得出,非国有部门的资本回报率明显高于国有,且因受到融资限制,其储蓄率(含企业及其员工)明显较高。相应的国有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含企业及员工)明显低于非国有部门,两者的权重在其研究的时间段(1992-2005)内不断变化,并由此导致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企业和居民)储蓄率的变动,如图(13)。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模型研究时间只到2005年,2008年之后的走势并不与宋铮所预期的一样。 比如其预测高效率的私营部门占比会持续扩大直至将低效率的国有部门挤出市场,实际上2014年之后国有企业资本存量占比就已经停止减少,逐渐回升;比如其预测的融资成本会在2020年之后降低至0,而实际上到融资体系仍然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息差虽然近两年在大幅下降,但到2021年金融机构的储蓄占比仍然超过外贸部门。比如其预测私营部门和国有部门的资本回报率保持不变,除非融资成本有变化。但实际上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在2008年至2015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见《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图22)

我们在宋铮模型的基础上对一些参数进行修订,比如我们在《低消费之谜》中已经阐述消费者主观贴现因子应该大于1,此处我们调整为1.1。 修订后的图(14)比图(13)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调整后居民储蓄率大约上升两个百分点)。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进而我们可以观察出,在2008之后实际的居民企业储蓄率是明显低于宋铮模型,这就是国有企业资本回报率下降的结果。 “四万亿”救市政策出台之后,大量以城投业务为主的国有平台公司成立。2012年之后,资本从短缺向过剩转变,在理论上表现的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中国的MPK(边际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在实体经济上表现的就是产能过剩,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淘汰落后产能造成国有企业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这一点在宋铮模型中并未讨论到。(因为在其模型中TFP的70%是由低效率的国企向高效率的民企转移带来的,实际上从2012年之后这一过程就停滞甚至反转,所以造成TFP回落,详见《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图18)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由此,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中国最优储蓄率水平。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在给定人口增速、技术增速的前提下,经济会自身达到稳定状态。 当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化的稳定状态时被成为黄金状态,此时的储蓄率为最优储蓄率。根据公式可以得出: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此时资本回报率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根据上述公式测算出来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在过去三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高于实际储蓄率,这与资本净回报率持续高于GDP增速相一致。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疫情之后资本回报率与经济增速已经非常接近,并且在《中国人口趋势研判及建议》以及《再议中国潜在经济增速》中认为未来中国人口增速会呈现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仍在下行,因此有可能会促使MPK降至折旧率水平,最优储蓄率水平会与实际储蓄率靠拢,甚至会同步下行。

对于当下已经资本过剩的我国经济来说,降低最优储蓄率至能维持资本回报率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前期一系列报告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如下经济特征并提出建议:

(1)中国居民具有防御性储蓄需求 ,大概是2个百分点的储蓄率(详见图14)。

(2)由于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的偏好,导致私营企业储蓄率比国有企业显著的高

(3)国有企业因为分红率低,不仅造成本身储蓄率较高,同时也造成居民防御性需求高 ,影响到居民储蓄率。

(4)现有投融资体制下(实际利率一直低于经济增速、银行息差保护以及银政关系),金融机构仍占有一定的国民储蓄 。2021年时为3%左右。

(5)杠杆率的持续上升映照了资本回报率的不断下降 ,理论上阈值就是2013年超过的185%(具体见以往报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6)随着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储蓄率会向投资率回归,贸易顺差会逐渐缩减至零甚至为负。

(7)为促使经济外部平衡,政府收支缺口可以大幅扩大,降低国内过剩储蓄。 但这一趋势必然会破坏经济内部平衡。

(8)为达成国内外共同平衡,最优策略就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主要方式就是提高居民资产,消除防御性储蓄。 居民消费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9)谨防人口、生产率等经济增长指标持续下降 ,造成资本回报率低于折旧率,经济进入长期收缩状态。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口径误差所导致的与实际情况偏差;部分数据提取不及时;最优储蓄率模型参数设定偏差;投资回报率与储蓄率测算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参考文献:

[1]宋铮.中国式增长.1999

[2] Michael Pettis. 《大失衡 : 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

[3]徐高.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中国视角》

[4] Bernanke, Ben, (2005), 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No 77, Speech,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U.S.).

[5]李扬. 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现象分析[C]//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5:10.

[6]周小川.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2009

[7]汪伟.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C]//《经济学季刊》编辑部.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出版者不详],2009:24.

[8]徐忠,张雪春,丁志杰等.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0(06):93-107+222.

[9]付才辉,郑洁,林毅夫.发展战略与高储蓄率之谜——一个新结构储蓄理论假说与经验分析[J].经济评论,2021,(01):

[10]任志军.中国储蓄率演变规律及成因:2000—2015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5):

[11]徐丽芳,许志伟,王鹏飞.金融发展与国民储蓄率:一个倒U型关系[J].经济研究,2017,52(02):111-124.

[12]蔡昉,都阳.中国的储蓄率变化、决定因素和影响[J].新金融评论,2020(03):18-37.

[13]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06):14-26.

[14]陈斌开,林毅夫.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12,35(01):3-23.DOI:10.19985/j.cnki.cassjwe.2012.01.002.

硅谷银行倒闭:原因、影响及展望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文:任泽平团队近期美国硅谷银行股价持续暴跌,由于巨额亏损和被大幅挤兑,在尝试出售资产和再融资失败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3月11日称,硅谷银行被加州监管机构关闭,硅谷银行正式宣布破产。但是,其拥有约2090亿美元资产,硅谷银行倒闭导致美股暴跌,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上升,会否重演2008年的“雷曼时刻”?未来如何演变?对中国影响多大?如何应对?1 原因:美联储前期直升机撒钱超发货币、后期激进加息收紧货币,引爆金融风险

每次美联储加息总是引爆金融风险,上次是2008年雷曼时刻和国际金融危机,这次是硅谷银行宣布破产,而且不止一家,美国头部加密银行Silvergate近期爆雷后宣布停止营业。

美联储正面临两难,通胀在高位,必须加息,但是经济衰退风险和金融机构爆雷风险,不能加息。

2023年将是对过去几年美联储无上限QE、直升机撒钱任性超发货币的总清算,不尊重规律迟早要付出代价的,即使是美联储也不行。通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这在经济学上就像物理学的万有引力。

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过度超发货币没少给全球制造麻烦,美元嚣张的特权、货币纪律性不够和向全球过度收铸币税,导致通胀、资产价格泡沫、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过度投机期限错配,这极大的损害了美元的信用,并制造金融风险。

为应对疫情和经济衰退,2020年3月美联储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随后承诺将长时间维持0利率水平,直升机撒钱导致流动性泛滥。截至2022年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时,其资产负债表累计增长110%,达到9万亿峰值 。其中准备金、财政部一般账户以及衡量剩余流动性的隔夜逆回购用量分别增长135%、57%以及712%。 过剩流动性埋下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银行在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大量购入美国国债 ,在2020年全球大放水的环境下,银行贷款需求疲软,银行资金无处可去。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期间,美国银行业存款增加了超过5万亿美元,其中仅14%被用于贷款。同时,隔夜逆回购账户、货币市场基金和T-Bills等收益较低 。现金存入美联储隔夜逆回购账户只能获得约5bp-15bp的年化收益,货币市场基金与T-Bills也仅有不到20bp的年化收益。截至2022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前,美国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约4.6万亿美元,较量化宽松开始前增加53%。 大幅度加息暴露潜在金融风险,2022年3月,美联储宣布开始加息,截至2023年3月,美联储累计加息450个基点,导致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此前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大量购买的美债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 ,被归类为可出售资产(AFS)的美国国债开始出现浮亏 。虽然AFS亏损可以转回,但当银行开始出售AFS兑换流动性时,AFS的亏损则必须计入损失。根据FDIC数据,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系统内未实现损失约为6200亿美元,其中可售国债及证券约为2795亿美元。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2 引爆:激进加息导致清算时刻来临,硅谷银行破产 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后,美国不少金融机构成本收益倒挂,前期配置的债券面临账面浮亏,资金期限错配,难逃流动性危机,看美联储怎么收拾,存款保险、破产清算、放缓加息、注资重整等等,避免挤兑风险和传染链扩散。

硅谷银行轰然倒下,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案。SVB与近半数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以及44%去年上市的美国风险投资支持的技术和医疗保健公司都有业务往来。它的突然倒闭,给整个创投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的VC在月初就已经通知被投企业“撤资”,有的本周还在紧急转移资金。

硅谷银行关闭凸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激进加息的负面影响。硅谷银行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硅谷银行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眼下的困境。

激进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利率变化的准备不充分酿成了硅谷银行今天的惨剧。 硅谷银行作为专注于面向科技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公司的硅谷本地银行,其存款在流动性充沛时迅速扩张。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其资产较2019年的630亿美元增至1900亿美元,涨幅约为200%。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同样的,硅谷银行选择配置美国国债等,较为激进 。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硅谷银行资产端增长了1400亿美元;其中55%配置了MBS,7%配置在美国国债上,而现金及等价物仅6%。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美联储加息,资产端受挫巨亏。 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硅谷银行资产端中的AFS(主要是国债)资产开始出现浮亏。为了遏制浮亏,硅谷银行对其AFS资产进行了重新分配。其中88亿美元的AFS资产转换到HTM资产中。但其AFS资产占比下降并不明显。持有的HTM(主要是MBS)又具有路径依赖的“负凸性(Negative Convexity)”,因此整体组合的久期随着利率的增加变得越来越长。截至2022年底,硅谷的HTM资产(主要是MBS)的久期延长至6.2年,同时持有的AFS资产(国债)录得约25.03亿美元的未实现亏损(URL)。若计算其HTM资产浮亏,则硅谷银行在2022年底已经技术性破产,其175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已经超过了其153.9亿美元的资本权益。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负债端承压,流动性快速消耗,雪上加霜。 美联储开始加息后高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开始变得困难,并且开始消耗其存款 :硅谷银行3月8日在文件中表示其客户烧钱速率是2021年之前的3倍。自2022年3月起,硅谷银行的存款项从净流入变为净流出:存款从2022年3月的1980亿美元下降到2022年12月的1730亿美元。同时活期无息存款由2022Q1峰值1280亿骤降至2022Q4的800亿,而有息存款由700亿增加至920亿,大大增加了负债端的利息支出压力。截止2022年底,硅谷银行存款成本为1.17%,该值在2021年底仅为0.04%。“未实现亏损”浮现,引发投资者恐慌并挤兑。 随着现金资产被消耗殆尽,硅谷银行无奈出售AFS资产换取流动性。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为了重新调整资产负债表以应对存款流出并增加灵活性,决定售出210亿美元AFS资产,同时认损18亿美元。斩仓亏损的AFS资产以筹措流动性的行为带来了存款的挤兑,而其相对集中的客户群体(科技类公司)则加速了这一“死亡螺旋”。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3 直接影响:科技企业面临存款损失及生存困境,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面临恐慌情绪传染及流动性紧张压力 科技企业首当其冲 ,主要是因为在SVB银行中存款的科技企业大多为初创型的科技公司 ,其自身盈利能力存疑。当其融资获得的存款面临损失后,公司盈利是否能够覆盖其日常运营。在流动性宽裕时期融资较容易,初创型科技企业或许可以找到其他资金。但在目前流动性偏紧的时期,初创企业是否能够继续顺利融资还有待观察 ,未来或将出现科技企业破产。 海外科技企业正在发酵硅谷银行破产风波。 彭博社报道,将近200家英国科技公司发函财相求干预,英国子公司料将宣布破产,且已经停止交易,也不再吸收新客户。能否拿到存款和给员工发薪水的疑虑在该国初创企业创始中引发了恐慌。约180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致函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请求政府出手干预。硅谷银行在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国家都有分行。 美国银行系统面临信任危机和传染效应。 由于SVB的商业模式有其特殊性,其客户的相对集中化,加速了存款的挤兑 ,但并不代表SVB将是一个特例。除SVB银行外,第一共和银行等其他经营方式和客户构成较为类似的银行或也将面临相似的窘境。 资本市场面临恐慌情绪传染和流动性紧张。 虽然SVB事件主要暴露的是潜在金融风险,但受SVB经营性质影响,其与科技行业息息相关。自SVB事件出现以来,美国三大股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道格琼斯指数下跌3%,标准普尔下跌3.7%。 可以看到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下降较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SVB事件引发市场对银行业流动性的担忧,导致风险资产价格全线下挫。美国科技股受益于近十年来美国的低利率货币政策,其估值较高。未来随着美联储更高更长的加息目标叠加金融风险,估值获将难以持续。 4 “雷曼时刻”会否重演:美联储尚有弹药避免流动性危机,风险点来自于中小银行和错过应对时间窗口 虽然硅谷银行危机的本质还是其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但从目前美国流动性总量上来看,我们认为距离出现流动性危机仍有一段距离。 美国流动性仍有余地:1)隔夜逆回购账户虽承载了一部分准备金挪出的需求,但整体处于高位,未来仍有释放流动性的能力;2)美国财政部一般账户处于低位,在债务上限到来之前不会挤出市场流动性。 自缩表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累计减少6千亿美元。其中,准备金和TGA账户较高点分别下降30%和83%,但隔夜逆回购账户并未出现显著下降。截至2023年3月8日,隔夜逆回购账户余额约为2.5万亿美元,较高点下降3%,仍处于高位。 屡超预期的就业数据和美联储坚定的抗通胀信心导致货币基金存在久期厌恶情绪,更倾向于保存流动性,支撑隔夜逆回购账户余额。 虽然短债利率在部分时间高于隔夜逆回购利率,但在未来美联储加息路径不确定的前提下,购买短债收益并不能保证。因此,货币市场交易者更倾向于配置高流动性资产。 无论是美元在岸流动性亦或是离岸流动性,尚未显现整体流动性危机的信号出现,事件演变取决于美联储不能错过应对时间窗口,避免“雷曼时刻”重演。 回购便利工具(SRF),贴现窗口工具(DW)、FRA-OIS利差以及中央银行流动性互换工具都未出现大幅使用的情况。截至2023年3月,回购便利工具用量为0。FRA-OIS利差为5bp,较2022年11月的高点大幅下降45bp。从海外流动性看,中央银行流动性互换工具使用量为4亿美元,较高点下降5千8百亿美元。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市场上的“便宜钱”逐步消失。 政策性利率抬升,贷款需求受压制。美国银行贷款年利率约为7.75%,大幅高于加息前的3.25%。同时,联邦贴现窗口工具融资额近期出现小幅回升,似乎预示着流动性紧缩开始出现。截至2023年3约8日,联邦贴现窗口工具融资额约为45.8亿美元。我们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小型银行流动性减少,二是小型银行AFS投资组合的未实现亏损增加,三是大型银行通过贴现窗口进行流动性防御。未来的系统性风险或来自小型银行,关注点在商业地产 。虽然美国总量流动性目前仍处于宽松状态,但其流动性分布却并不平衡。根据FDIC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美联储准备金中72%的流动由1%的银行持有。因此,在面对美联储加息缩表时,小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敞口显著大于大型银行。 截至2023年,美国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与资产比基本回归2019年水平。同时,小型银行贷款占比较高的商业地产,受疫情影响表现平平,此前的黑石商业地产违约也可以体现。因此,未来美国流动性风险或将集中在小型银行身上。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5 对中国影响及应对:警惕海外金融风险传 导,发展是防风险最好的根基 美联储的应对策略是影响本次事件未来走向的关键变量。 美联储已经确定3月13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周一晚11:30)开启紧急闭门会议,评估并决定联邦储备银行的预付利率和贴现率。 若美联储及时干预救市,挤兑风险得到遏制,风险将可控。 硅谷银行破产如果不控制好,将引发金融恐慌甚至危机,分为三波:第一波美国股市暴跌,流动性紧张,叠加美联储过去持续的加息,雪上加霜;第二波,向海外传染,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波及全球金融投资投资者;第三波,全球经济衰退。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对中国的影响 有限。 但如果出现第二、三种情况,表明美联储应对不得力,则需要注意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科技产业链出口。 由于SVB银行所涉及的公司行业均为科技型企业,科技行业企业受影响最为严重。若科技公司受本次事件影响出现破产,无疑会波及中国技术相关产业链的产品出口。 其次是恐慌情绪蔓延和外资抽逃。 流动性危机将导致严重的流动性通缩,海外投资机构流动性紧张从而抛售资产。资金进一步回流美国自保,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调整。 若全球陷入深度衰退,外需将急剧下滑,贸易收缩。 若任由风险蔓延,则会导致美国流动性本就偏紧的小型银行率先暴雷,进而传导至中大型银行,再次重演雷曼时刻,企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波及全球需求。 如果美联储处理不好,将导致民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危机和挤兑风险,希望美联储能吸取2008年的教训,避免重演2008年雷曼破产的覆辙,及时止住传染链条,不要波及全球。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复苏的通道,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国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全力拼经济,发展是防风险最好的根基。 如果能够启动以新基建新能源领衔的扩大内需经济复苏计划,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有望化危为机,就像2009年一样,如果应对有力,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 投资银行论文 储蓄与投资

相关问答

急需个人投资与理财论文一篇3000字以上20分-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

[回答]百度知道>商业/理财>个人理财添加到搜藏待解决浅议我国居民个人应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规划论文悬赏分:10-离问题结束还有13天17小时要求2500-3000字希...

投资理财方面的毕业论文-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市民投资理财的现状与结构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市民投资理财观念受到的冲击也较大,本文采用抽样调查...

急求一篇商业银行课程论文..._银行从业考试_帮考网

尊敬的提问者,以下是一篇关于商业银行课程论文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扮演着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

个人理财论文怎么写1000字-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

[回答]第一个是3-6个月的生活费占百分之10-20,你会怎么理财呢;(其中养命的钱包括给儿女上学,自己养老用的)第四个账户是用来投资占百分之20;第二个账户是...

金融,投资理财方面的毕业论文和PPT报告怎么做啊...-汇财吧...

[回答]银行理财中保本产品,以及保本保收益产品,通常都是在表内核算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理财资金会算存款,因此还要缴准备金,而准备金利率,央行定的低得很...

大学生理财规划论文-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以下是莫言的自述:各位专家好,小女子慕名前来讨教理财问题。请各位大虾施加援手,感恩不尽。小女子今年25岁,毕业三年,工作三年,成婚两年,现在正在续...

关于商品打折销售问题,银行存款问题等等,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最佳回答]你可以查一下银行存款利率,然后算一下同样的钱,采用不同的存款方式存十年,所得利息分别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形成论文.你可以查一下银行存款利率,然后...

帮我弄个货币金融学论文-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给你推荐一个不错的论文网站,你看看,幸福校园论文网站.当代货币金融学说论文[资料介绍]摘要:本文从利率对国民经济的主要作用及其管理体制入手,结合...

银行从业人员的见解论文..._银行从业考试_帮考网

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撰写见解论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行业现状分析1.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2.阐述银行业在国...

急寻高手帮我翻译下论文的英文摘要,立刻追加50分!标题:中外...

[最佳回答]Foreignbanksoperatinginthegovernanceanddevelopmentstrategyofcomparison[Abstract]Inre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