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以民族器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欣赏、学习、传承的喜爱。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音乐的许多优秀民族器乐作品,如流传至今的《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将军令》《高山流水》,以及现代作品《花木兰》《愁空山》《春秋》《双阙》等,不仅在创作、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爱国精神、价值观念等,是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佳作。
20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先后经历了音乐教育的体制化、音乐表演的舞台化、音乐创作的现代化“三次浪潮”,形成现代民族器乐的专业结构。当前,中国民族器乐发展仍然面临困境与挑战,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是民族器乐界一个基础性课题,也是新时代依托人民、引导需求、发展民族器乐的前提。
目前,民族器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因为价值观念原因和本土资源问题,民乐专业化、高质量程度不够,表现为作品总量尚不丰富,民族器乐对社会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民族器乐一直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民乐作品创作滞后,精品供给严重不足,人们耳熟能详的依旧是有限的作品,如合奏《花好月圆》《彝族舞曲》《春江花月夜》《春节序曲》《步步高》、独奏《渔舟唱晚》《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百鸟朝凤》等,作品固然经典,但会让观众产生名曲较少、缺乏新意的判断。二是民族器乐发展程度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定,社会影响力与电影、戏剧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借助市场化运营支撑传承发展的机制还不够成熟。三是民族器乐发展参差不齐,例如古筝、二胡、琵琶、笛子受众广,社会接受度高,打击乐器和扬琴、中阮、中胡、柳琴等在民族音乐演奏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还属于小众乐器,有些器乐传承后继乏人。四是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对民族乐器改良不够,也成为制约民族器乐发展的一个问题。
民族器乐在新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代民族器乐事业存在的问题,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人民需求,从理论研究、教育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四个方面探索和推进。
大力加强民族器乐理论研究。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民族器乐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从目前发表的论文、专著看,研究演奏技巧、乐种风格的比较多,进行科学抽象和完善丰富民族器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未来方向等的价值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够。下一步,需要加强中国民族器乐理论性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器乐理论的宝贵经验,进行实用性探索。
高质量发展民族器乐教育。要加强民族器乐学科建设,在国家教育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和发展这一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学科;探索将民族器乐教育贯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校外教育等,形成立体化教育格局;进一步完善专业民族器乐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路径,发挥顶尖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老一辈德艺双馨艺术家、教育家的作用;全面发挥民族器乐的独特优势,发挥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创新民族器乐作品和形式。要适应时代,服务当代,坚持因时而变,不断创新,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无愧于时代的民乐优秀作品。主动创新和改良乐器,使民族器乐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审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发展中创新,拓展表现手段,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民族器乐文化作出新的“阐释”,用新的高科技手段和表现形式丰富民族器乐的表演方式,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推进对外交流传播走深走实。近年来,民族器乐以不同形式走出国门,走到国际舞台上展示民族艺术的魅力。民族器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国际化视野,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的有效载体。未来,还需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积极借助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渠道和方式,搭建民族器乐推介展示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器乐传播格局,扩大民族器乐社会影响力。(钱伟宏)
文/夏瑾钰
编辑/夏瑾钰
在中国,礼乐制度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国文明三千多年以来最根本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本论文从民族乐器的背景入手,分析其特点。从而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标准。
乐器就像音乐,能让人平静下来,让人变得纯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在乐器方面,与自修相关的内容,从乐器的背景,到乐器的质地,到弹奏的方法,无不反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化境中,个体的修养是根本的标准。
修养,主要指的是文化修养,它讲述的是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谐,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由孔夫子所创立的礼与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自我修身养性。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这样一句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案牍之繁重",其中“丝"与“竹" 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两种材料。在这首诗中,我们已将乐器与音乐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在远古时代,乐器与音乐都是由音乐所组成的。在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重理,而乐重情重义性的艺术,理智与感情的结合,注定了在传统的音乐中,理智的力量和西方人完全不同,它会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影响。乐器而音乐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修养上。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传统的音乐保存了许多的文化遗产,就像中国的文化一样,具有隐晦的个性。同样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那些懂得音乐和乐器的人。在制造与弹奏中,古筝的音色是一种均衡与协调的状态。
美妙的声音,美妙的旋律,让人的心变得宁静。用法。比如笛子,以竹制为主,在上面打上几个音孔,吹奏出一种清脆的声音,就像一根竹子。
由自然界而来的东西,由人而来经过艺术处理,就成了能承载艺术与修养的载体。竹节,岁寒。“三友” 中的一位,古代人把君子的品德,用笛子的声音,用乐曲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美德。竹子的出离之意能轻易地在人的心中造成深刻的冲击。
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乐器,要么是在民间流传,要么是在考古中发现。但他的声音,却是清脆动听,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味道。在古代,乐器和音乐仍然是统治阶层的一种传播方式,
很久以前就有效果了。《周礼》里的金石、泥土、皮革、丝绸、丝绸,从木制和葫制的乐器来看,这一时期的乐器系统已基本成型。这样的乐器就成了一种礼仪和音乐体系的重要标志,从而使乐器有了道德,文化的影响。
到了汉代,中央才有了“乐”这个词。“府制” 一直持续到封建统治结束。专业音乐总监随着学科的发展,在课堂上增加了音乐教学内容,使得乐器与音乐其教化效果日益显著,对音乐的约束已成了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统治的方式。纵观传统乐器的发展历程和功能演变,我们可以发现,它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教育的主体。涵义的功能,渐渐取代了乐器的音乐功能,变成了一种对人类的塑造。这是一种提升修为的有效方法。
与现代生活、现代艺术表现相结合,将这种自我的提高与修炼相结合。想要将这把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就必须要尊重它的历史找到真正的音乐特点。
自我修养是一种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的直接反映,它属于一种内在的东西。内心的主观表现。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与儒家、道家、佛家等相结合的。一种意念的综合,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修为。
孔子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并将其列为“六艺” 中的一种,从而使人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乐曲为文化修养之代表,是古代士大夫的修养水准。
器物亦因而具有了德性,具体包括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等九大要素。琴声为上古礼教,钟声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在很多时候,钟鼓已经成为了宗教的代名词。
人们在主观上表达思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不同的时代里,这种方式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活方式,或者是缺少了什么。
音乐的内涵是一种文化的表现,音乐的形式在客观上是一种文字的证明化身。拿筝来说,每个时代的弦数是不一样的,但是从外观上看,它基本上还是保留了最初的模样。
古时主要是十二根弦子,琴的脸略微凸起,形成一道弧线,代表着天空的穹顶。中空;钢琴的底座是笔直的,代表着大地的平坦。
钢琴的空腔,代表了“六合”,代表了十二个月,代表了十二个音符。一根三尺长的横梁,代表了“三才” 中许多古筝的不同部份这些都是文化的表现,它们不仅可以演奏出可以提高人的修养的乐曲,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到乐器之中,让乐器以客观的方式来代表自己人的修炼。
古代人在学习乐器的时候,首先要掌握的是乐理和乐律。在断弦练习中,控制着乐器。而乐律通,则是由《乐经》而起。
“渐”是一个读书人自身修养的象征。 因为乐论可以尤其是传统的音乐,用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表征中国3000多年来的文化遗产,承袭了上古时代的文人风范灵性。
《论语》里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 ,好的事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的,在古代,乐器已经是一种文人修养的象征。在当今社会中,提高个人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乐器的教育效果。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非常注重音乐的实践,也非常注重音乐的修炼。在他看来,礼乐制度都只是一种维持统治秩序的工具,更是一种个人的修炼。
修养的必要条件。乐器的质量是指演奏者,聆听者的质量。不管经历了多久,它都是可以用来表达音乐的。它代表着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能够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手段。
要想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必须从认识乐器开始,尊重乐器开始,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
素质与修养。中国的音乐,往往都是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规范”与“理念”,是各个时代士大夫们对自身修养的具体要求。两汉杂记钟,象征着皇权的权威,也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先进文化,生产标准和演泰节目是文化素养的反映。
对于古代的成果,我们既要钦佩古代的智慧,又要理解古代的智慧。乐器在我们心中所引起的震动,使我们联想到古老的文化和古老的音乐我们发现,传统的乐器不仅仅是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
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乐器已经变成了像二胡、笛、箫筝等普通的一种在外形上做了一些改变而仍保留着原来的乐器中能感应人类因子,保存竹子和木制的现代传统乐器等传统材质,精湛的工艺更增添了乐器的乐感。
笔者观点,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琴经历了太多太多。它的发展,它的改变,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的文化的标志,它是一个国家的传统。
一部份对于提高自身的修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独特的古琴承载着古人的德行,它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反映要有自制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弟的历程M1.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2]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相关问答
中国民族器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就象一颗璀灿的明珠,印证着我们各个民族丰富的想象和多彩的生活。每一种民族乐器,都具有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和漾溢...
音乐教育系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既有音乐学专业特长,又具有适应大、中、小学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该系还根据综合大学...
[最佳回答]他主张艺术家要成为“新时代的预言家”。他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先河,是中国左翼电影音乐奠基人之一,他建立的教学体制为国内其他音乐院校仿...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广西民族大学的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音乐表演(声乐和器乐方向)、舞蹈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上海音乐学院的民乐系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音乐表演艺术和民乐作曲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在贺绿汀院...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云南民族大学的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舞蹈学、美术学、音乐学、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产品...
摘要的写作方法因论文的具体要求和学科领域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目的、方法、结果和。下面按照给出详细1.竹笛论文的摘要要。...
歌词代表作与主要获奖作品有《我为祖国守大桥》、《战士歌唱毛主席》、《中华美》、《日月星辰》、《别挤了》、《生活的节奏》《,江南雾中雨》等。论文代表...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家也指出...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艺术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美术学-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环境设计-本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