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任 欢 邱 玥
社会保障是民生所依。它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国民生福利的持续改善,也映射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但覆盖面较小,而且保障功能较弱,抚恤救济标准也有待提升。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转变,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2016年年底,中国政府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发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稳稳守护着亿万百姓。
良好的社会保障让老年人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图为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建国里社区,在“以邻为伴,幸福为老”邻里节、重阳节文化活动中,一位老年人开心地与志愿者交流。任晓宇摄/光明图片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日,江西省遂川县在南江乡南江村“童伴之家”录制快闪视频,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肖远泮、肖桂香摄/光明图片
为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成渝两地居民凭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可以无障碍地享受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服务。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3年,重庆将逐步实现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成渝阅读一卡通服务“全覆盖”。今年年底前,社保卡还将实现主城区公交、轨道交通出行等应用功能。
自1999年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在上海首发以来,社保卡已发展到第三代,从一张普通的卡片发展成集办事卡、银行卡、智慧卡于一身的民生服务卡。如今,社保卡承载的服务已达100多项,涵盖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向居民服务“一卡通”稳步迈进:不仅可以用社保卡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服务,还可以用社保卡领取养老金、失业金、伤残津贴和就业补贴……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35亿人,全国95.4%的人都有了社保卡。此外,社保卡还有了电子形式,可以用电子社保卡在手机上直接办理社保查询、失业金申领等40项全国“一网通办”业务,3亿多人已领取电子社保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项目日益完备,制度运行安全有序。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保障好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切实织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2017年年底以来,全国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持续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2021年一季度,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280.2万人次,救助非本地户籍对象1.9万人次。
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建立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12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2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72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用一项项政策措施,把关爱与温暖送到广大群众身边,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看病不再难,看得上也看得起病了!”“我们农民也能领养老金,真是没想到!”一声声赞叹的背后,是广大农民对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期盼,是党和政府对不断改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努力。
早在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居保)在全国实现全覆盖;两年后,新农保、城居保两项制度吹响合并号角;到2015年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基本完成两项制度的整合,实现了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新农保、城居保成为历史名词,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消了城乡居民的身份标识。从天南到海北,从城市到农村,把城乡、地区差异巨大的十几亿人纳入一张社保网络,其难度和贡献绝非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可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养老服务作出重要部署安排。
不久前,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加大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力度,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让更多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方面,把老年人的幸福放在心上;另一方面,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2016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2019年,民政部联合国资委等印发《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企业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自2018年以来,连续4年指导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为外出务工父母及其家庭提供政策宣讲和监护指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020年通过中央财政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共投入4200多万元用于儿童关爱服务。
深化改革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紧紧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更积极的进取精神勇涉“深水区”,保障人群持续增加,保障水平逐年提升。
各地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生活。建立健全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2012年到2020年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增长1倍;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不只是养老金,一个个稳步增长的数字,成为“可靠社保”的生动注脚。
截至2021年4月底,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684元/人·月,月人均补助483元,平均农村低保标准为6045元/人·年(按月计为504元),月人均补助301元;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2012年的707元提高到2020年的1506元,月人均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2020年的3449元。
医保改革也大步向前。2016年,国家启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到2019年年底全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城乡居民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享受待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也从2007年人均40元增长到2020年的550元。改革后,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求医问药时报销的多了、自付的少了、封顶线高了,看病负担明显减轻。我国保基本、全覆盖、守底线、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2020年,全国住院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44413家;国家平台有效备案人数771万人。全年住院跨省异地就医585万人次,其中跨省直接结算300.23万人次,跨省直接结算医疗费用742.80亿元,基金支付438.73亿元。2018年起,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南五省区相继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12个先行试点省份累计结算达到302万人次,医疗总费用7.46亿元,医保基金支付4.29亿元。2021年1月起,在全面联通三个片区的基础上,新增山西等15个省区作为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省份,参保人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医保参保人员住院或门诊结算时,只需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其他费用由医保部门与定点医院结算。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必将全面建成一个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5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坚持“高线”,坚守“底线”,是党员干部修身、律己、用权、做人、谋事、创业的基本遵循。党员干部既要坚持把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线”,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在坚持“高线”和坚守“底线”中超越自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高线”是党员干部精神层面的崇高追求和价值坐标。“高线”就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纯洁的党性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宗旨观念。 “高线”是指引前行的“灯塔”和“指南针”,是目标和方向,具有思想引领作用。革命年代,无数党员干部正是靠着“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信念,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焦裕禄、谷文昌、雷锋式的党员,至今仍被人们铭记在心。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和众多诱惑下,有些党员干部却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淡漠了理想、信念和宗旨,把权力与享受放在首位,失去了对党和事业的忠诚,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远离了道德“高线”。坚持“高线”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打好理想之铁,炼出信念之钢,切实做到思想上返璞归真、党性上固本培元、行动上踏实奋行,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底线”是党员干部行为层面的最低约束和最低标准。“底线”就是党的纪律和规矩。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堤坝”和“高压线”,是尺子和边界,具有制度约束作用。“底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既然是先进分子的代表,就必须具备高于一般群众的思想觉悟与水平。而在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组织观念弱化,无视纪律,不讲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触碰了纪律“底线”。坚守“底线”就是要把党的政策视为“生命线”以自持,把党纪国法视为“高压线”以自醒,把廉洁自律视为“警戒线”以自律,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高线”与“底线”,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能割裂。“高线”与“底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境界、标准、功能不同。“高线”凸显的是政治品格和思想境界;“底线”凸显的是从政纪律和行为操守。“高线”要求强化信仰意识,增强政治免疫力;“底线”要求强化遵循意识,增强腐蚀抵抗力。“高线”解决的是思想认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问题,更多的是自觉的力量;“底线”解决的是治理规制、行为规范、管理监督问题,更多的是他律的力量。思想“高线”是内因,“底线”约束是外因,“底线”能否起作用关键要看思想“高线”,思想“高线”生了锈,“底线”的约束也很难产生化学反应,没有“高线”,想要坚守“底线”也是难上加难。
“底线”是基石,“高线”是追求,坚守“底线”,更要坚持“高线”。没有“高线”,“底线”也很难守得住。只有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才能筑牢纪律约束的“底线”。对党员干部来说,若把“底线”当“高线”,不仅离真正的“高线”相去甚远,而且会最终突破“底线”,走上不归路。而那些真正坚守了“底线”,并且一直追求“高线”的党员干部,不仅胸怀坦荡明白做人,也深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无论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还是“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谷文昌,他们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可谓既坚守了“底线”,也坚持了“高线”。这样的好干部,受百姓敬仰,为人民缅怀。
坚持了“高线”,则离“底线”远。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有了作为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有了经受住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头脑的清醒、行为的纯洁,不为各种诱惑所俘虏,不为各种困难阻力所屈服。如果模糊了“高线”,则精神上就没有了支柱,就会“缺钙”,患上“软骨病”,或面对诱惑时目不转睛、馋涎欲滴,或遇到问题矛盾时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甚至一片树叶飘下来也会抱住头,则肯定守不住“底线”。
坚守了“底线”,则离“高线”近。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无私无畏。一个人若真无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时时处处事事以党的纪律为不可触碰的 “底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决不会把工作、事业、民生当儿戏,决不会拿职权、政策、原则做交易。世上还有一种无畏,是无知无畏。如果模糊了“底线”,则必然因为糊涂而胆大、因为胆大而妄为,因为妄为而触碰乃至突破“底线”,岂不是离“高线”愈来愈远了吗?
坚持“高线”,就要始终做到“六个自觉”:一要自觉坚定崇高理想。 崇高理想是党员干部的立身灵魂。党员干部只有坚定崇高理想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党员干部自觉坚定崇高理想,就是要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切实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之中,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勇前行,自觉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二要自觉坚守正确信念。 坚守正确的信念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人之本。常言道:滴水可以穿石,绳锯可以断木。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念,那么思想就会荒芜,精神就会垮塌,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党员干部自觉坚守正确信念,就是要坚定对党的信心,坚信党的理论、党的路线和党的领导,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信心,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三要自觉践行根本宗旨。 党的宗旨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践行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人的天职。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根本宗旨,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切实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要自觉发扬优良作风。 党的优良作风是在我们党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成千上万的党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发扬优良作风,就是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真正牢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自觉贯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以良好的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服务发展、取信于民。五要自觉培养高尚情操。 有没有高尚的情操,是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党员干部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就是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慎独、慎微、慎言、慎行,切实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六要自觉弘扬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资源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营养源泉。党员干部自觉弘扬传统美德,就是要大力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加强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着力在修大德上下功夫,加强政治品德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努力做一个好干部。着力在修公德上下功夫,加强社会公德修养 ,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努力做一个好公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努力做一个好员工。着力在修私德上下功夫,加强家庭美德修养, 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努力做一个好成员;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大力培养正直善良、刻苦勤奋、自强自立、克己奉公、见义勇为的个人品德,努力做一个好人。
坚守“底线”,就要始终做到“六个严守”: 一要严守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就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不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不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不制造、散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二要严守组织纪律。 组织纪律是规范和处理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严守组织纪律,就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不擅作主张、我行我素,不目无组织、瞒报个人有关事项,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三要严守廉洁纪律。 廉洁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严守廉洁纪律,就是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违规配备公车、超标准接待、公款旅游和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不得用公款吃请、送礼和娱乐,不得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不得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四要严守群众纪律。 群众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处理党群关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更具有执政党纪律的特色。党员干部严守群众纪律,就是要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得刁难群众,不得优亲厚友有失公允,不得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不得对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不得侵犯群众知情权。五要严守工作纪律。 工作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党组织和党员依规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严守工作纪律,就是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按政策、原则、制度、程序办事,做到在工作时间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任何事项,工作中不出现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六要严守生活纪律。 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关系党的形象。党员干部严守生活纪律,就是要纯洁人际交往,培养健康生活情趣,遵守社会公德,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看;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真正在生活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相关问答
[回答]写不下给思路1我们的底线是什么,如规范,道德,等等2底线守不住会怎样,如摧毁,颠倒黑白等3为什么要守住底线,说说守住底线能带来的4如何守住底线,如培...
[最佳回答]有学者认为当今是中国五千年的盛世,如果单纯以物质财富来说,似乎可以称得上,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渐渐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目前中国的...
……女...公交车内,两人的唇枪舌战仍在激烈地上演,乘客们要么抬头看风景,要么低头默默摆弄手机,突然,车向一侧倾倒,而后掉出桥面,落入水底……女乘客的无理取...
霍尊人设崩塌让人意想不到,他的外表比较迷惑人,因为他经常穿白色衣服,看起来仙气飘飘,人畜无害。但他在被曝光的微信群里的发言,真是颠覆了三观,完全毁掉了...
饭后,爷爷给我讲了他对孝的理解,和他讨论后,爷爷让我写下我对孝的自己的观点。与其说是爷爷给予的任务,不如说是真的懂得了,想写下来留给自己以后看,...孝不...
科技界曾多次有预言称:21世纪中叶,将会迎来奇点。其时间的准确性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个趋势却是不可阻挡的。在现世这个已经如此发达、高度发展的时代,这又意...
对...三国志·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
有足够的实力,原则和底线才会被尊重。否则,你就是韭菜,从这个角度,祝贺EDG夺冠,鼓励各个赛道的选手。代表中国LPL赛区出战的EDG战队在1: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
[最佳回答]示例一下好每一步棋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人生如棋,下好每一步棋方能成就灿烂的人生。落子无悔大丈夫,...
[最佳回答]谈小节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注意小事、注重小节,做到了慎微.但是,确也有一些人在权力、地位、金钱、美色、车子、房子等诱惑下,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