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中国第一条实现“无人驾驶”的高铁面世……近年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创新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三级跨越。背后是200万铁路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总结发展经验,赓续努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台,推动我国高铁在“十四五”实现更大发展。
打造亮丽名片,赓续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高铁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从“闪着泪光的事业”到“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经过几代铁路人接续奋斗,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在2020年底达到3.79万公里,实现了“世界最长”;商业运营速度在京沪、京津、京张、成渝等1910公里高铁线路上实现了“世界最快”;运营网络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岭、通达四面八方,通达水平实现“世界最高”,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高铁在路基、轨道、长大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站和系统集成等方面,攻克了大量世界性技术难题,北斗导航、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高铁得到成功应用,繁忙的高铁干线和城际铁路列车高密度、公交化开行,高峰期发车间隔仅有4—5分钟,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部署2700余项监测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从安全性、效能性、舒适性、便捷性、经济性等运营指标来看,中国铁路大力实施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全面提升高铁运营品质,打造了具有世界一流运营品质的中国高铁品牌。
擦亮幸福底色,中国高铁跑出发展加速度。高铁作为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成果,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一骑红尘妃子笑”、“缩地成寸”、茶马古道……千百年来,在华夏人的初心里,饱含着对 “路”的渴盼,而今,中国高铁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初心使命,实现了“坐着高铁看中国”的人畅其行,释放了高铁平行径路的既有铁路货运能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效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小时交通圈、4小时城际圈、8小时南北通达……伴随高铁的发展,城市群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高铁的绿色低碳优势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10-26 09:05 刘坤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訾谦
如今,“复兴号”驰骋,高铁网络挺进大草原、大沙漠,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这背后,是无数铁路科技工作者在执着坚守、默默奉献。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一线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国高铁科技创新”与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
高铁研究就像一场接力跑
“我拿的这款动车组模型,网友亲切地称之为‘飞龙’,它的外观造型取自传统中国龙的元素,身上披着红飘带,非常漂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一边展示手里的模型,一边向记者们介绍。
张波表示,无论是在试验阶段,还是在运营阶段,“复兴号”都表现出优秀的性能,不少旅客出门首选“复兴号”。目前,中国铁路已经装备的“复兴号”数量超过560组,正在向系列化、智能化以及品牌化方向发展。
“高速列车是巨大且复杂的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积累,就像一场接力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张波说,我国对高速列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正是因为整个行业在这方面有深厚的积淀,“复兴号”的研发创新才能在一个较好的基础上顺利开展。
“复兴号”的成功,是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我国在铁路勘察设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究、铁路客票系统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王长进是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工程实验室主任,他从事铁路勘察设计工作已有33年了,亲眼见证了我国铁路勘察设计工作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最常用的铁路勘测手段是使用经纬仪、大板尺进行手工测图,效率很低,一个小组五六个人一天也测不了两公里。”王长进说,现在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北斗卫星进行控制测量,用国产高分卫星进行遥感和测图,用机载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进行地形测绘,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如果说线路是高铁的骨架,那么,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就是高铁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列车运行安全的守护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信号专业主管莫志松说,近20年来,我国高铁列控系统经历了从设备进口到中外联合设计,再到完全自主创新的3个阶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所首席研究员、12306技术部主任单杏花从事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工作已有23年,见证了我国从铁路手工售票转向计算机售票、从车站独立售票转向全国联网售票、从传统线下窗口售票转为12306互联网线上售票的“售票之变”。她表示,如今,12306售票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票务交易系统,运行越来越稳定,功能越来越丰富。
“1991年,我考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在火车站排了一天一夜的队才买到第三天的火车票,那时候买票难,出行也难。”单杏花说,旅客的需求是技术创新最大的动力,12306售票系统的发展,让“通宵达旦排长队购票”之痛彻底成为历史。
靠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难题
中国高铁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在科技创新方面遇到了很多挑战,也攻克了很多难关。
回忆起技术创新时的困难,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工程三部部长兼京雄高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杨斌感慨地说,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软土、黄土、季节性冻土、岩溶、戈壁等复杂地质,还有高温、高寒等复杂气候条件。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复杂建设场景。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只能靠自主创新,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难题。”杨斌说,这些年来,我国坚持自主创新,以重大工程为平台,通过科技攻关来解决技术难题,构建了覆盖面全、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高铁设计、建造和验收的建设标准和技术体系。
张波介绍,牵引传动系统负责为动车组高速运行提供强大动力,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全面掌握了这项技术。“我们在做‘复兴号’的时候,就想着要让‘复兴号’拥有‘中国心’,所以研发团队立足自主,最终软件硬件都实现了完全自主化。”
未来高铁将变得更绿色更智能
科技日新月异,中国高铁也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未来,高铁列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节能、更绿色、更智能。”张波说,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结构将不断采用,铁路科技与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列车重量和阻力将不断降低,列车噪音等会进一步减少,列车也将具备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能力,变得更加智能。
王长进认为,高铁建设一定会实现“数字孪生”,就是要依据三维设计信息模型来指导施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安全系数,为将来的运维提供极大便利。
“中国高铁将在智能和绿色的快车道上继续领跑。”杨斌说,未来高铁建设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智能建造,即铁路建设将与数字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二是绿色环保,要扩大对环保节能材料及新技术的应用。
单杏花表示,未来的高铁应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温馨。今后要不断结合铁路运输场景去开展铁路信息技术创新,研发全渠道售票服务功能,让旅客购票更方便。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6日 03版)
责编:王楠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
中国已经进入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成果举世瞩目。论文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总结了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高速铁路发展对我国经...
去看看铁路规划,什么四横四纵,八横八纵,过程都有开工开通日期,按工程自己总结,每年都有新线路开工和开通,是个动态的过程。去看看铁路规划,什么四横四纵,八横...
[回答]辅以喷播、复膜等技术,恢复地表植被,将铁路沿线建成绿色长廊.2、冻土环境的保护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地表一些不大...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高校的排名历来是最受大家吐槽的,但是又是最吸引大家注意的。各个组织机构对于...
其中,既有关于外语、历史、政治、物理等专门学科史的研究,又有清末教科书问题的探讨和综述,更有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清末民初若干重要概念如...
中级列车员资格证书证明你有下列资格。高铁旅客运输组织、旅客运输心理分析、高铁动车乘务实务、高铁客运规章运用、高铁服务礼仪与沟通、高铁乘务应急处理、...
中国科技应该已经从全面落后世界水平,上升到部分领域赶超发达国家的程度。如果硬要排名的话,中国科技水平应该仅次于美国,和美国同属第一集团。我们可以简单...
中国高铁2017年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截至2016年底,我...
这个问题提出时,恰逢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奖颁奖季,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在问中国近年来是否能出现有潜力问鼎诺奖的重要科研理论成果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