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马克思主义、上合组织发展、就业歧视、数据要素 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季正聚: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季正聚表示,历史和现实一再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何以行,是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伟力,人民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大底气,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改造世界的强大威力,开放性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和强大的战斗力,还有革命性、时代性、真理性、整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相互辉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从人类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从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在理论、运动、制度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开辟社会主义新境界。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来看,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全世界民族解放的新天地。从人类思想史看,马克思主义谱写了最为辉煌的新篇章。从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来看,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气象。从世界政党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行动的指南,形成了世界政党发展的新跃迁。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全面地剖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历史发展、弊端、危机和矛盾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打破了资产阶级散布的神话。从中国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更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伟力和强大生命力引领我们不断谱写辉煌篇章。新时代,只有不断坚持、丰富、完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我们才能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胜利、赢得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伟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这一强大政治优势】
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王伟光表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中,最具革命性意义和原创性价值的是被称为“两大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引起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党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注重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和强大优势。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
【孙壮志: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在9月16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在“上海精神”指导下上合组织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上合组织的发展思路,为地区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现实路径。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局部冲突等多种挑战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成员国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之策。“上海精神”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是上合组织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与号召力的根基所在,是上合组织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而且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充实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上合组织发展进入第三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多和经济体量的增加,具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明确各个领域的合作方向与合作重点之后,需要通过切实努力付诸实践。此次撒马尔罕峰会规模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最大的,体现了其倡导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参与上合组织或与上合组织相关的合作框架。可以说,上合组织肩负着重要职责,面向未来,上合组织要齐心协力完善全球治理,携手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李长安:共同发力消除就业歧视现象】
李长安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现象又有所抬头,正成为侵害劳动者基本权益、妨碍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实现和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一大障碍。目前主要的就业歧视类型如性别歧视、身份歧视、年龄歧视、身体健康歧视,此外还有地域歧视、婚姻状况歧视、经验资历歧视等。就业歧视不但会对被歧视者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造障碍。为此,要努力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不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让就业歧视行为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其次,精准执法遏制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行为。只有在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下,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各种就业歧视现象才会得到有效遏制并最终消失。最后,加大反就业歧视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反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的宣传力度,尽快纠正由某些习俗和观念带来的歧视性偏差。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自觉抵制就业歧视行为;劳动者应该大胆举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实现就业领域的真正公平。
摘编自《学习时报》
【段龙龙: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段龙龙指出,加快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动力转型和效率转型的战略选择。然而在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分级界定制度条件下,必然遵循“谁拿谁用、早拿早用、晚拿落后”的强盗逻辑,导致数据资源非法占有使用、数据要素无序扩张乱象频出。因此,必须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分类分级制度落地,为建立稳定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法治基础。从数据要素自身属性看,代谢周期、重要性、可编辑状态和反映事物准确性是影响其市场化配置能力的四个关键,构成了数据要素分类分级的基本依据,社会化程度的不同也给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再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数据要素分类分级后,再经过统一的确权授权便可拥有市场化配置能力。但是确权的有效性和授权的公正性如何保障,依然需要遵循数据要素的社会性强弱原则。社会性一般的企业数据,确权的第一步是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归企业、所有权归劳动者的两权分离机制;会性强的公共数据,根本原则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而非经济效益最大化,重点在于末端的数据产品经营权。总的来看,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市场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数据资源持有权应同时保障客观事务劳动者和数据劳动者两类主体权益,保障数据加工使用权应依据数据加工程度建立使用权权能分级制度,放活数据产品经营权要更加防范平台垄断风险,从而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问题,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有力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才能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自信自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才能善于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才能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只有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才能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才能更好肩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正确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战略布局、战略举措不动摇,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只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加强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经过了半学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加强对执政党的建设...
[回答]辩证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体现辩证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
大学生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张立荣,马先辉(徐州师范大学学生处,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本文论述了大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所必须坚持的五条原则,即原...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自己的科学体系,强调自...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山东财经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目前该学院只招收研究生。2011年7月,山东经济学院...
一、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其中如果被发表在一类期刊上,则可以被算作两篇,其他种类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包括自然界和...
[最佳回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
政治论文涉及民主制度、政治哲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台湾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政治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撰写政治论文旨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