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描绘和刻画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美术作品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怎么写。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它包含着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两个方面。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些交叉与互补的关系。美术实践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并不完全拒绝逻辑思维的方法;美术理论则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亦不排斥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方法的应用。
所以说,美术理论是对美术的理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人们凭借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有效方式。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作为理性认识的美术理论主要是通过逻辑方法来完成的。逻辑方法是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从而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的方法。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思维。抽象与感性直观是对立的,一切科学的概念或范畴都是抽象的结果。抽象既与感性直观相区别,又是感性直观的发展,它是以感性直观为中介的对客观对象的间接反映,它所提供的关于对象本质的认识是感性直观不能达到的,因而,它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人类只有借助于思维的抽象力才能揭示和把握感性直观所不可能发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抽象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它主要是指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过程与方式。它是通过逻辑方法而获得认识成果的。逻辑是一门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以得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作为根据或理由的那一个或几个命题是推理的前提,由前提得出的那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逻辑作为一门科学,不仅研究个别的正确推理形式,而且还研究各种正确推理形式之间的关系和提出关于正确推理形式的系统理论。
人们的思维活动除了理性的、逻辑的因素外,它还包括着感性的、非逻辑因素。非逻辑因素一般主要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想象、联想、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一般可分为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两大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非逻辑方法,是指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非逻辑方法,而并非是指美术实践中的非逻辑方法。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却具有相互补充的功能。在学术研究中,逻辑方法出现阻隔时,非逻辑方法往往是另辟蹊径的有效手法,而一旦用非逻辑方法沟通了认识的渠道之后,又需在新旧认识的鸿沟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我们强调逻辑思维在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但并非排斥非逻辑思维的价值与地位;恰恰相反,由于美术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这种实践特征本身又具有鲜明的非逻辑思维因素,因而,不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补充,同时在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认知时,还需要研究者必须对非逻辑思维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在某些方面,它还要求研究者甚至要具备非逻辑思维的实践经验。不可想象,一个不具备色彩感知的人会在色彩艺术理论研究中取得什么可靠的理论成果,一个缺乏对毛笔性能掌握的人会在书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可以说,一个缺乏对美术品的直觉感受或对美术实践不曾有过直接体验的人,其所谓“理论成果”往往是不可靠的,有时甚至还是美术理论中的“伪科学”.我们无须要求每个理论家都必须是实践家,更无须要求每个实践家都必须是理论家。但对视觉形式的感知与体验,却应是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理论”必然建立在虚无之中,这亦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也是美术自身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认为它甚至应该成为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美术理论作为一种学术形态,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征决定了它无法对非逻辑思维方法采取忽视的态度。事实上,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方式往往呈现着一种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有机状态,两者之间仅仅会在不同的研究方式中出现主次差异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逻辑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加工整理感性认识材料,把实践经验由个别提升到一般;它能从已有的知识推出更新的知识,并把知识构建成系统而严密的体系;它可以借助于被实践检验过的知识去探求假说是否具有真实性;它能预测事物发展的前景,给人的实践活动以目标与信心。非逻辑方法则排除了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或按照逻辑程序进行推理的理性范式,从而有助于人的内在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借助人们可以感知的形象,传达着人类用语言或理性方式所无法表述的思想与情感;它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因素往往给人们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提供直接的帮助;它的思维方式也往往成为学术创新的基因。在美术理论研究中首先必须遵循逻辑思维的方法和范式,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非逻辑方法,注重个人感受与生命体验,在以逻辑方法为主体,并在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科学地揭示出美术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学术的创新。
张利国/文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在年轻的群体中,特别是在校学生,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书法审美观念短浅幼稚,方向不明,雅俗不辨、美丑不分,与文字严重“脱籍”。将字写得东道西歪、长撇短捺、极度冲突、夸张变形、行笔无序,不具备真善美的内蕴,丧失了汉字的起码的审美标准。对青年人来说,提高书法书写水平及欣赏能力已迫在眉睫,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眼界,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提高书写能力。本文根据本人的学习经验与积累,从笔画、结构、章法、墨韵四个方面浅谈欣赏书法作品及如何提高书法欣赏水平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书法;鉴赏;提高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在年轻的群体中,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书法审美观念短浅幼稚,方向不明,雅俗不辨、美丑不分,与文字严重“脱籍”,将字写得东道西歪、长撇短捺、极度冲突、夸张变形、行笔无序,不具备真善美的内蕴,丧失了汉字的起码的审美标准。作为每一个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书法欣赏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眼界,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提高书写能力。
怎样才能正确地欣赏一件书法作品呢?根据本人的学习经验与积累,欣赏书法作品最基本的规则包括笔画、结构、章法、墨韵四个方面。
1.刚健有力的笔画。笔画是线条艺术,任何一幅书法作品,不论是篆隶、还是行草、楷书,无不都是用线条组合而成。而这些书写的线条(点画)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字的艺术效果。书法线条应象“钟表中运行的发条”,不能像“汤锅中被煮烂的拉面”。书法线条须富有弹性,具有内在的气势或力感。所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都是形容力的表现。只有如此挥毫才会写出“点有青山坠石之势”,“钩似长空初月之美”。面对一幅作品,作为行家里手,他就不难看出点画形体是否生动优美和刚劲有力,也是决定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所在。
2.疏密有致的结构。大家知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它包含着形象性的物证,具有一定造型美的因素。正如《九势》中所说:“凡落笔结字,以上复下,下以承上,使其行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就是说凡是好的书法其造型,都是讲究结构匀称、疏密有致,多样统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要求字的造型,结构平整匀称,并不是把每个字都写的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千字一面,如千篇一律的字模印刷体。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中指出:“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可见写得呆板的字,即使有一定的功力,也不能算是最好的书法。可说是千姿百态,情趣天然,懂行人看了之后,便会感到韵味无穷。
3.意境优美的章法。欣赏书法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整体的分行布白,章法布局。为此要使章法美就要做到字与字、行与行,整体首尾必须一气呵成,脉络相连,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还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全篇具有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和生动优美的意境。
什么是布白?就是指整幅作品的空白处,也就是不着笔墨的地方,布置要得当。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曾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意思是说有点画的地方是点画,没有点画的地方也是点画。即是说在创作中,大到通幅,小到每一个字,不仅要注意笔画的实处,即使空白的虚处,也要纳入创作的范畴之内。一张好的书法应使形式烘托主题,为通篇内容服务。字多不繁,字少不空,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笔势的走向与气脉连贯通畅,笔画处处得体并松灵透气。
4.形具而神生的墨韵。一幅书法作品的成败,不仅要有美观的外形,而且还要有精神内蕴,而这种精神的内蕴就是指书法内在的气韵,它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秒道,神采为上,行质次之,兼之者方可超于古人。”什么是“形质”?形质就是指的纸面上看得见的东西,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和形体上的大小斜正,章法安排的纵横开合,以及用墨的浓淡干湿等等,都属于形质范畴,也是说的是艺术的外貌。而真正的艺术精神所在,是在于书法“情性”上的发挥,也就是神采。它是通过笔墨运动,使书写出来的文字不仅具有千变万化的优美形态,而且还具有跌宕不羁的活泼精神。总之,如果你想得到书法艺术的享受,就必须具备艺术欣赏的基本素质。
第一,读帖。不仅在临帖前要读,在临帖过程中也要读,仔细揣摩、体会碑帖中字的形态、用笔方法、结构特点、章法布局、神采气韵。第二,观展。尤其要看一些大型高水平的书展。观赏书展是书法的一种再创作,见多识广,吸取营养并推动自己的书法创作。第三,理论学习。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实践的批评、总结、对书法艺术的健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学习理论,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是帮助理解书法艺术的构成原理。于是我们的创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奇妙理于豪放之外。”第四,文化修养。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因为它容纳了哲学的思辨、史学的深邃、诗歌的天籁、绘画的气韵、武术的刚柔相挤、禅家的洗心入静、中医的阴阳五行,音乐的节奏旋律,建筑的造型布局,舞蹈的情感姿态……书法学习是书“内功”和书“外功”两方面的学习。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如钟繇、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郭沫若等无不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修养。
(孟云飞转自《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7年第7期)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摘要:音乐是无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在音乐欣赏课上,我听到了许多从未听过的音乐,接触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以下是音...
[最佳回答]鉴赏古典诗词方法之浅见摘要: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就要从古典诗词的宝库中汲取丰富的养分,这也正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此类...
为何说王受之的建筑设计理论如此之惊人与不可想象呢?其实是这是因为王受之的书,都是通过多年的设计经验以及对于设计独特见解,以及累积丰富的建筑设计理论而写...
因此,我要说,真正的文学永远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是一种对我们生活的揭示,也是对我们自身的批判。她是我们这个民族自主的存在,是我们这个民族中具有独特气质...
以下是我的回答,齐白石画鉴赏论文:齐白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家,其人从艺经历及晚年在国画上的创新精神感染着许多年轻人。在近代写意花鸟画领域,少有人能...
刘野作品中所传达出的带有卡通艺术的变形、幽默、夸张、讽刺、滑稽的童趣特质,以及洛丽塔情结和女性思索,还有作品中的政治寓意和蒙德里安元素,使其在当代艺术...
[回答]浅谈汽车防盗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文章从汽车防盗器的定义与类型、发展与应用对汽车防盗器作了系统的阐述。【关键词】汽车防盗器;电子防盗...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
关键看自己说不定你自己写的比李白的还好!!!
好的,以下是一篇关于G弦上的咏叹调的音乐赏析论文:《G弦上的咏叹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浪漫主义的古典音乐作品。它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