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作者:张丛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焦佩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

【摘要】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背后,是国际条约与地区规则之间的碰撞,以及不同治理主体地位与利益的博弈。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应对与解决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还是确保自身海洋战略利益,我国都应全方位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责任体系、推进协同治理、搭建资金机制,助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当前我国在责任体系、协调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凝聚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力、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改善全球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方式

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融入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体系,以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为引领,中国如今已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初步形成了以国家为主体,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共同参与的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主要有:参与国际立法;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主动构建国际海洋合作平台。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提供资金支持。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二是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提供多种专业服务,广泛参与全球海洋污染防治、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全球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相关工作。三是培育海洋新业态。通过建设海洋科技园区、促进海洋技术转移等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全球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主要为:一方面,社会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学调查研究等项目;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海洋科技、生物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另一方面,公众通过开展海岸垃圾清理活动、践行绿色生活与消费方式等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涉海法律、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第一,我国海洋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国的“海洋基本法”立法工作尚未启动,我国缺少一部协调涉海问题的基础性法律。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造成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生态损害行为的处罚力度较低。与美国、欧盟、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法的缺失,导致省级海岸带管理条例缺乏上位法支持。第二,海洋标准体系国际化不足。我国在海洋生态环境标准制定方面总体表现为主导权不足,在海洋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益服务等领域缺少统一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规范与标准指引,尚未实现国内海洋标准“走出去”。此外,虽然我国在深海观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海洋检验检测、海水利用等方面参与了国际标准的研制,但目前仍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状态。

多主体责任体系亟待健全。首先,治理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海洋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一方面,在海洋污染防治过程中,海洋管理体制存在部门职能交叉、职能空缺与碎片化监管的现象。如海洋生态环境由生态环境部负责监管,而国家海事局仍具有海上设施与船舶污染防治的职能,存在职能的重叠。另一方面,在海洋污染防治和执法方面,生态环境、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间也存在职能交叉、职能缺位与碎片化监管现象。其次,企业主动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不足。提升绿色生产服务能力的动力不足,往往未能及时公开海洋环境治理有关信息,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且主要集中在污染物治理等末端环节,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模式使用较少。最后,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深度不足。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成规模、力量微弱,决策参与渠道不足,难以实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参与;公众的全球海洋生态安全责任意识缺乏,甚至成为海洋环境问题的制造者。近年一些渔民在海南岛周边海域采挖珊瑚礁,导致沙滩面积萎缩,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多元共治的协调机制仍需改善。第一,我国跨部门、跨区域涉海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制,发挥综合决策与宏观协调作用的国家海洋委员会目前尚未正式成立;分层级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第二,中国与部分国家海洋信息沟通不畅,协商机制有待构建。主要表现为:中国与日本、越南等邻国存在岛礁的主权争端,制约了中国海洋国际影响力的发挥;中国构建全球海洋秩序的经验较少,资源整合能力较弱,与传统海洋强国及国际组织在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亟需改进。第一,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社会资金投入不足。2012至2018年,中央财政直接安排专项资金110多亿元支持海域、海岛和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但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我国涉海金融产品的种类较少,在国际上的认知度较低,导致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缺乏话语权。第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的设立不足。目前,中国针对海洋溢油损害事故设立了油污损害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但在海洋污染治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尚未设立专项基金。与之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设立了专门的海洋政策信托基金用于海洋污染治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项目。

如何解决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一是完善中国涉海法律体系。应当适时启动“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工作,对有关海洋问题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海洋问题决策体制、海上执法体制以及解决海洋争端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作出规定。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关于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行为处罚的相关条款,提升处罚门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尽快制定“海岸带管理法”,以海岸带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以程序性规则为主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海岸带管理项目与其它涉海项目之间的优先顺序,以此为依据对海岸带实施综合管理。二是积极主导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规范标准编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由中国牵头组织有关国家制定与修订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绿色生产和海洋信息等领域技术标准,提高海洋标准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坚持海洋标准化国内与国际发展并重,实施中国海洋标准“走出去”工程,在国际层面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标准互认;在国内层面加快相关海洋生态保护标准、政策文件的翻译工作,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等。

健全各方责任体系。第一,在政府层面,明确各主体责任,优化海洋管理机构及其职能配置。如:在海洋污染防治方面,可将船舶污染防治职责归并到生态环境部,实现其对海洋污染问题的统一监管;授权国家海警总队牵头与各沿海地区的涉海部门共同建立常态化、区域性、联合性的海洋管理执法机制。第二,在企业层面,提高国内企业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度。企业应着眼于海洋经济绿色转型,积极培育海洋生物科技、海水淡化、深海资源等绿色低碳循环的海洋产业;积极推动建设蓝碳、海洋牧场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行示范区。第三,在公众层面,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完善法律与政策规定、搭建网络平台等方式,拓宽公众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渠道,在管理决策、信息发布与交流、公众监督等环节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参与效果和参与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尤其是科普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一方面,构建由以下四项机制组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协调机制由国家海洋委员会承担,建议将该委员会由原来的国家海洋局成员组成转变为由中央政府、有关涉海部委、地方政府、社区、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各利益相关方组成的议事机构,保障其决策权和监督权,强化其宏观协调职能。管理执行机制由各级涉海部门共同承担,重点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科学咨询和评估机制由独立的科学委员会来执行,为规划、保护和开发策略、绩效评估等提供科学支撑;社会参与机制重点确保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加强中国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中的主导权。宏观层面,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海洋合作组织”,将建设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领域环境治理体系的新规范。微观层面,应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国际条约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议题设置、约文起草及缔约谈判,增强中国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话语权与主导权。

积极探索“金融海洋”发展新模式。一是拓宽海洋治理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政府合作设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基金。其中,政府负责基金的决策和管理,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负责运营,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构建良性的基金运行管理模式。二是增加专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基金类别。建议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导,在海洋污染治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三是鼓励扩大蓝色债券的发行。积极培育蓝色债券发行主体,鼓励更多的海洋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蓝色债券发行,提高整体发行能力;储备蓝色项目资源库,以庞大的蓝色融资需求推动蓝色债券市场发展;鼓励蓝色债券品种创新,例如发行由政府与相关利益方签订、当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改善而节约公共预算时由政府方履约付款的蓝色社会影响力债券等。

就前景而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下,中国已由国际海洋法治的维护者逐步向和谐海洋秩序的构建者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转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作为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和崛起中的海洋强国,我国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话语权将不断增加,亦将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更具合作性和可持续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注: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与海岛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D05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年。

②张晏瑲、石彩阳:《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以系统论为视角》,《南海学刊》,2019年第3期。

来源: 人民论坛

微塑料“灾难”:你的深层清洁,海洋的深度污染

海洋污染的论文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微”字很网红,微信微博微商微电……可是当它与塑料“面对面”时,却成为一个正在惹麻烦的全球环境问题。“微塑料”,这个听上有点拗口的新名词,已经被联合国专家组(GESAMP)列为海洋生物的“温柔杀手”,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垃圾。2015 年,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实际上,这个看似高大上的全球科学问题几乎每天在我们的指尖滑落。磨砂、去死皮、按摩颗粒......洗面奶、牙膏、沐浴露等个人护理品中,“深层清洁”的金字招牌,就是靠微塑料“挑大梁”。日前,美国政府已立法宣布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此项禁令的国家。由于众多国家呼吁,欧盟开始着手制定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的提案。2017年起,英国也禁止在化妆品以及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一海洋环境的“新威胁者”。

在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已于2016年底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重点实验室李道季教授牵头启动,中国科学家也开始呼吁应该禁止在个人护理品中添加用于深度清洁的微塑料颗粒。至于“脸要更干净,妆容更美丽”,完全可以找到可生物降解的替代材料与新技术。

海洋污染的论文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孙绍波 图

27亿片塑料垃圾=900座帝国大厦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受纳水体,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倾倒入海洋。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数据显示,自1964年以来,塑料生产量增长了20倍,在2015年达到3.22亿吨,相当于900座帝国大厦。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辆装满塑料的垃圾车将垃圾倒入海洋。按当前消费率发展下去,到2050年地球将新增330亿吨塑料。塑料在海洋中逐步积累,目前全世界海洋漂浮塑料垃圾的量估计高达 27 亿片、25 万 吨之多,海洋几乎成了一个“塑料世界”。

据估算,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可能超过鱼类总和,60%~90%的海洋垃圾是塑料。对你我来说,一只塑料袋,一个塑料瓶微不足道,但对海洋生物来说可能就是致命“凶器”——海龟、鲸和海鸟等生物摄入后,会生病甚至死亡;破坏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的栖息地,产生化学污染;犹如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产 生有害影响。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是,曾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发现了成千上万只信天翁由于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塑料垃圾有些易分解,有些难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塑料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等。同时,科学家越来越意识到,塑料个头变化可能也“有毒”,大型塑料肢解塑料碎片,小塑料分解为微小塑料,微小塑料在裂变成微塑料……渐渐的,海洋微塑料污染作为新的海洋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相关学者研究的新热点。

微塑料来自哪里?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展,直到 2001 年一位国外科学家报道了其研究海域水体中微塑料的密度每立方米约有上亿个,才逐步引起各国政府、媒体和研究者的广泛关 注。特别是 2004 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微塑料(Microplastic)这个概念。

微塑料被更多地定义为尺寸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环境中发现的微塑料大多在微米级别,肉眼往往难以看见。 这种看不见难以摸着的小颗粒主要来自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塑料。它们有的是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层层分解,大变小,小变微,最终形成了环境中的微塑料,有的是化妆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如今,越来越多的牙膏,也可能含有塑料成分,添加具有摩擦清洁功效的塑料微珠,被认为是有效的清洁配方;就连合成织物都可能是微塑料“制造者”。有证据表明,洗衣机不能有效地过滤超细纤维,每洗一件合成织物,可能产生1900个微塑料纤维。

最终,不同来源的微塑料聚沙成塔,经过河流、污水处 理厂等排入海洋环境中,然后可能需要数百年才能在海洋中降解。旧的不去,新的又来,经年累月中,它们微塑料由陆地进入海洋,最终被悄无声息地输送到各种海洋环境介质中。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存在于表层海水、沉积物和海滩,甚至出现在最偏远的极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中。在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的亚热带环流带、澳大利亚沿岸、孟加拉湾和地中海等发现的垃圾带让人们终于意识到,微塑料垃圾已在海洋中普遍存在。

海洋污染的论文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图说:看得见的污染惊心动魄,那么,看不见的呢?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微塑料去向何方?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数量巨大、增速迅猛,表面上却不露声色。据统计,海洋中约有3.5万吨微塑料,占比超过总塑料垃圾数量的55%和重量的72%。在过去40年中,仅北太平洋中部洋流中微塑料的浓度升高了两个数量级,而表面的塑料垃圾浓度则没有显著变化。 最新的一个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显示,大洋海水中测到小于 4.75 毫米的微塑料数量比预测的要少 90%左右,大量微塑料不知去向。

科学家们猜测,巨大的数据“黑洞”可能是因为: 这些微塑料被微生物降解掉或降解到纳米级,彻底看不见摸不着了;或者是被海洋生物吞食,或是沉降到海底沉积物中。由于海洋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营养级生物,例如浮游生物,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密度,且许多海洋捕食者不能区分他们和塑料的差别,因此微塑料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

来自各方的研究显示,“猜测”可能正在发生:来自于英吉利海峡的 504 条鱼类中,36.5%鱼的消化道里存在微塑料;在收集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 385 个藤壶中,33.5%的个体消化道中含有微塑料;在来源于养殖场和超市的成熟的贻贝和太平洋牡蛎消化道中,研究者同样发现了 微塑料的存在……

科学家们开始担心,除了破坏海洋环境外,海洋微塑料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2014 年,英美研究人员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观点文章指出:微塑料已遍布整个海洋,而 生物体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以及造成的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是当前微塑料研究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全球都已开始行动,中国也要抓紧

为此,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采取行动,唤起公众对微塑料垃圾危害的认识,从源头上阻止微塑料垃圾产生。 2014年6月,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海洋废弃物和微塑料问题,并最终达成了“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决议”,提出开展有关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的研究。

目前,欧美等国家都加大了对微塑料研究的力度, 有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制定了一些法规或政策,如禁止在化妆产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等。随着人们对微塑料认知的逐步深入,不排除今后会在相关产品 的生产、管理和海洋环境污染责任归属等方面中制定相应的国际性法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微塑料污染也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去年,我国正式启动第一个有关海洋微塑料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聚焦微塑料在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中污染的现状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复杂行为,在此基础上对微塑料的海洋环境风险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监测、管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呼吁,我国应尽快加强生产和使用环节关于陆域、海域塑料污染的管理与控。国家各级环境监管部门制定对陆域、海域塑料(或微塑料)产品生产和使用环节排放塑料污染物的监测指标、标准和措施,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超标排放处罚措施。建议由全国人大尽快开展限制微塑料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立法调查工作,针对特定的可替代性的广泛使用的微塑料产品立法限制生产和使用。

海洋污染的论文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图说:减少微塑料污染,你也可以有所作为。视觉中国 资料图

【市场实录】 少一次“深度清洁” 少5000颗“微塑料”

“一次释放2000颗清洁柔珠,让你一天神清气爽,干净到底!”这样的广告词,电视或是卖场里常常看到吧。洗护产品的广告总是噱头十足,推陈出新,宣称产品中含有一些“柔珠”“微珠”“颗粒”之类的物质,号称具有深入清洁及按摩皮肤等作用,让人听了“专业味”十足。殊不知,无论多柔和,多细微,多舒适,这些“颗粒物”大都是微塑料。

记者走访本市多家超市和化妆品店看到,带有磨砂效果的“微珠”洗护产品曾经受到热拥,如今仍旧销量不错,而且多是老客户。特别是男性洗护用品,如男性洗面奶,男士洗发水,尤其突出深度清洁功效。一位联华超市洗护用品专柜的促销员告诉记者,“曾经女性消费者很青睐带有磨砂效果的清洁产品,后来担心伤害皮肤,购买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泡沫式洗护产品。如今,男性成为按摩类洗面奶的消费主力军,几乎所有畅销的男性洗护用品,都带有磨砂功能。”

从去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中心博士生彭谷雨开始调查上海市场上销售的个人洗护产品中,到底有多少含有为微塑料。她走遍各大卖场超市,发现市面上20多个主流洗护品牌几乎都有含微塑料的相关产品,其中以男士清洁产品,女性卸妆用化妆品、按摩型沐浴露或洗发露为主。“产品成分标注中含有PP或PE的,基本都有微塑料。”彭谷雨告诉记者,一瓶洗面奶、一罐磨砂膏、一管牙膏,只要带有清洁按摩功能的,基本都有微塑料的身影。

微塑料犹如细沙,通过摩擦可以舒缓面容,可是被水冲入下水道后,就成为永不消逝的颗粒物。 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第283次学术研讨会上,有环境科学专家指出,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无法降解微塑料。以上海为例,每年有数千吨微塑料沉积在城市污泥中,最终慢慢归入大海。

令人担忧的是,微塑料进入海洋后,正在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由于海洋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营养级生物,例如浮游生物等,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密度,许多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不能区分,极易误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华宏透露,一项来自我国的海洋鱼类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日益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安全。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及其监测规程。而超市中,添加了微塑料的洗手液、香皂、牙膏、剃须泡沫、泡沫浴、防晒霜、洗发水等琳琅满目。实际上,既能清洁彻底又不污染环境的清洁颗粒,完全可以不用微塑料,取而代之的可以有各种纯天然磨砂颗粒,比如将燕麦、玉米、海盐、杏仁或核桃壳等天然物质。“只是,已经成熟的微塑料产业链要被打破,需要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推动,纯天然颗粒添加物进入产业链,则需要一定时间。”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可以从我做起,主动拒绝“微塑料”——在选购洗护用品时,先看产品看配方,有“微珠”的能不使用就不使用。曾经买过还没用完的带有“微珠”的洗护产品,可以搁置起来不要再使用了。每天少用一次类似的个人护理用品,就可以少往海洋中丢弃5000至95000个微珠。

海洋污染的论文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图说: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目前少之又少。视觉中国 资料图

【延伸阅读】人类不知不觉早已将微塑料摄入体内 健康风险有待评估

此前,《科学美国人》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采集的所有中国食盐样品都含有“微塑料”,尤其是海盐。一时间公众哗然,人们开始谈盐色变,吃盐等于吃“微塑料”?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

这项研究的原创者,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此项研究是希望揭示,微塑料除了进入食用的海洋鱼类、 贝类和虾类等海产品外,是否还会进入食用的非海洋生物产品。选取我国食盐作为样品,完全是因为实验材料易得。结果已经众所周知,在非生物海产品中也首次发现了微塑料。

虽然对公众来说所,“微塑料”是个新名词,但是环境中微塑料已经无所不在,并非食盐中独有,也并不只在中国。在欧美国家,关于环境或食品中发现微塑料的研究也都有过大量报道。如研究人员发现德国的啤酒中含量高达 150 个/升微塑料,蜂蜜中每千克最高达 400 个;加拿大的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 高达 1.3 万个。而根据年摄入量计算,欧洲人通过食用贝类对微塑料的摄入量最高达每年 1.1 万个。而据目前分析的数据,通过食用海盐摄入的微塑料最高含量为每年 1000 个。

对此,美国专家 Sherri Mason 作出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论:“鉴于微塑料已普遍存在,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货架上食盐中发现微塑料已经不重要”,微塑料同样可能存在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食盐中,也可能同样存在于我们周边的其他产品甚至空气粉尘中。其实,从早起刷牙到晚涂面霜,你可能无时无刻不在跟微塑料接触,因为部分牙膏和化妆产品中添加有塑料微珠。因此,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通过各种途径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很多微塑料。相比之下,从食盐中获取的微塑料可能微乎其微。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道季教授告诉记者,由于微塑料是近年来才关注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还非常少。大多开展的是微塑料健康风险研究,还局限于室内高浓度微塑料对动物的暴露实验,其实验数据暂时还无法外推到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由于暴露途径复杂和检测困难,目前无法估算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每天到底会摄入多少塑料。

海洋污染的论文 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路径

图说:对微塑料污染说不,需要来点“大招”。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背景解读】我国将建相关生态风险评估 “限塑令”能否升级为“强制令”?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微塑料污染也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然而,微塑料在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中污染的现状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复杂行为,科学家知之甚少,缺乏风险评估。2016年底,我国正式启动了第一个有关海洋微塑料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

与国外相比,国内微塑料相关的研究还比较零星,微塑料的分布与来源等基本事实不清楚,公众对微塑料也知之甚少。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及其监测规程。2007 年,国家海洋局根据制定的 《海洋垃圾监测技术指南》规定了监测海洋垃圾按大小和材料分类,并未涉及海洋微塑料的污染监测。

2013 年,我国科学家开始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先开展了长江河口及东海海域的微塑料污染研究, 接着研究了我国沿海南部海岸以及东部几个河口海域的海洋微塑料,结果表明海水表层微塑料的数量在获取的样本中占 90% 以上。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已普遍存在于我国河口和沿岸的海水中,河流输入对近海的微塑料含量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了我国海洋生物双壳类体内含有微塑料。国内还有科研人员研究了三峡大坝下游、南海底泥和香港海滩等区域的微塑料污染现状,以及海滩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等。

此次,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首次聚焦微塑料,将全面认识海洋微塑料在我国管辖海域的污染现状、有害影响,并寻求管控防治之道。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道季告诉记者,在未来3到5年里,项目将选择我国典型河口(长江口、珠江口)、渤海、黄海、东海典型断面及我国沿海重点岸滩为研究区域,研究海洋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漂移扩散路径,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累积与传递, 建立一整套海洋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研发海洋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技术和源头管控技术。

同时,我国应尽快加强生产和使用环节关于陆域、海域塑料污染的管理与控制。李道季表示,我国的限塑令对减少塑料垃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还不足以阻止塑料垃圾“满天飞”。他建议,国家各级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制定对陆域、海域塑料(或微塑料)产品生产和使用环节排放塑料污染物的监测指标、标准和措施,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超标排放处罚措施,将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规范由“限制级”升级为“强制级”。针对微塑料,可以由全国人大尽快开展限制微塑料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立法调查工作,针对特定的可替代性的广泛使用的微塑料产品立法限制生产和使用。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相关问答

论文海滨旅游安全问题怎么写?

写论文海滨旅游安全问题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但是重点应该放在防患于未然方面。1、海滨旅游安全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需要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心理因...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论文摘要?

海洋生物学(marinebiology)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也是生海洋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包括海洋有...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物的论文?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如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研究方向海洋生态环境遥感;雅思打算考7.5,论文1篇SCI,1...

在院校背景和学术成绩方面,题主拥有很大的优势。两个阶段所学的专业都是海洋学相关的,然后在博士阶段是主要想参与研究人文类的公共政策相关的专业,...

400字的科普论文要适合初中生,剩下的嘛,如题._作业帮

[最佳回答]我们的水球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

海中的PM25指的是什么?

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纤维或颗粒。2004年英国科学家在全球顶级杂志《科学》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

简单的气泡“屏障”如何帮助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

当人们在阿姆斯特Westerdok区的运河边漫步时,可能会看到在运河边堆积着大量的塑料垃圾。而现在荷兰初创公司TheGreatBubbleBarrier正在与该市的水务局和阿姆...

气候变化为什么会引发南半球更大规模海浪?-红网问答

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一个国际合作组织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到下个世纪,气候变化可能在南半球引发更大规模的海浪,而在其他一些地区,波浪的高度则...

【英语翻译需要写论文,要翻译成英文谢谢高手了【内容提要】:...

[最佳回答]Shipisfloatingintheseavoyagebuildings,willinevitablyencounterallsortsoffailure.Hostis...

江苏海洋大学论文查重是在知网吗?

是的因为知网系统是查重费用优惠,你可以选择性价比高、准确度高、检测快、还可以论文免费查重的paperera论文查重网站进行检测论文。是的因为知网系统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