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学位论文的撰写也是一项重要的训练。与随笔、杂谈、一般性的文章不同,学位论文的写作必须要遵守严格的学术规范,所涉及的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都需要符合形式上的要求。
一个“学术人”从一开始就要接受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学术训练。 大家都是研究生了,都要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进行学术规范方面的严格训练。学位论文在学术规范上的要求比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更严格。本讲将说明关于学位论文的一些学术规范和写作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01
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对论文题目的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研究的方向、角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和质量。在选题时,要考虑到以下的要素。
1.语言。 研究一个哲学家必须知道该哲学家原著使用的语言,不能依赖翻译。思想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紧密,翻译往往会曲解原文的概念。因此,做博士论文,不懂希腊文,不要选希腊哲学方面的题目;不懂拉丁文,不要选中世纪哲学的题目;不懂德文、法文,不要做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方面的题目。硕士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可以放宽一些,但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涉及外国资料时,关键的地方不能依赖翻译,再好的中译本也只能作参考,有疑问处要核对原著(至少要核对英文本)。
2.精力。 要考虑到自己的精力,不要在短时间内,选择宽泛的题目,要小题大做,而非大题小做。诸如“论工作方法”、“论人的素质”、“论全球化的本质”等大题目,应当避免。
3.相关 知识。 哲学涉及各种学科,一些题目要求对论文涉及的相关领域有所了解。如,科学哲学的一些题目涉及对理论物理学的了解,社会哲学方面的题目涉及对社会科学的了解,商业伦理学涉及商业方面的专业知识。
4.时间。 我们往往很容易低估了论文写作的时间。不要对初始的写作计划太乐观,从思想到语言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认识会有所改变,工作量会大大增加。比较科学的计算论文的写作时间是:按照最宽裕的打算,然后再加一倍。
5.资料。 在选择论文题目时,我们最好先检查、确认可以利用的图书资料。北大图书馆的查询系统有主题词检索,可用这一手段查询本校图书馆和可以馆际交流的资料,以确定所选题目是否有足够的资料保障。
同学们在选定一个题目后,应与老师讨论题目的弹性(feasibility)。如果写作时发现题目大了,或是做下去有困难,可以把题目缩小到什么程度,可以改变到什么程度,事先要心中有数。
一般而言,论文就其选题范围来说可以有三种:
“
(1)科学批评,这是在对当前学术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思想;(2)哲学史研究;(3)做古典文本的注释性的翻译或新编一个批驳版(critical edition)。
”
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立足点,也都有自己必须克服的困难。我们要做到一下几点:
“
(1)要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包括该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关键是提出充分论证的新观点。
(2)如果是对古代哲学的研究,需要保证所用的文献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如果是对近现代哲学的研究,要注意哲学家之间因思想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日趋复杂的思想关系。
(3)要对所翻译或整理的古代文献做出详细的注释和合适的导言,以及批判性评价。
02
论文的研究
选题之后,我们要开始论文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一下几个步骤。
1.综述。 一般说来,我们对论文所涉及的题目,需要做一个综述。在综述中,我们要说明关于论文的题目、前人的研究状况(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论述的观点)。在综述的最后,作者要提出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说明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培养我们对背景知识的概括能力,以及有意识地提出新问题的创造能力。
写出一份好的综述,要求我们广泛地阅读。但在写作中,我们必须用精炼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综合的叙述,概括观点,提出问题。概括能力和问题意识是做好论文的两个关键,不但要在综述里体现出来,还要贯穿在论文研究的全过程中。
2.文献的综述。 观点的综述是概括出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而文献的综述是要介绍国内外在此问题上的文献资料。文献综述一要求全,二要求新。
3.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对于科学批判性的论文,第一手资料是与论文相关观点的经典性、奠基性的作品;对于历史研究性论文,第一手资料则是论文所要研究的哲学家的原著,而后人关于该哲学家的研究都是第二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虽然不同于第一手资料的原创性,可是第二手资料对于初学者入门却有很大的帮助,在参阅第二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一手资料。学驾驶飞机,身边不可以没有教练,第二手资料的作用就相当于“教练”。
现在面临的困难是“知识爆炸”,第二手资料太多,稂莠不齐。所以我们要选择权威性的有价值的第二手资料。但是什么是权威,什么是有价值呢?对此要保持开发的心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的观点之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能用先入为主的偏好来选取材料。
4.大纲和笔记。 在动笔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先有一个初步的大纲,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搜集和阅读资料的时候,还要做好笔记。以前,老先生要求至少要做一万张卡片才能动笔写文章;现在敲计算机代替了做卡片,但计算机只是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不能代替做笔记这一研究的基本功。要充分用数据库的技术搜索资料,做笔记。
5.批判性评价。 论文的导言包括观点综述和文献综述,论文的正文是针对问题所作的论述和论证,在论文结束之时,还需要有一个批判性评价,即对自己的问题的认识。
评价又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
外在评价 ——对所使用的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评价。
内在评价 ——比如,对所论述哲学家的时代特征的分析,这往往涉及他的时代局限性。再比如,可以评价所论述的哲学家的思想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导向是否正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哲学史上,无论是正确的导向还是错误的导向,同样都是有价值的。还比如,所论述哲学家的论述是否合理,他的前提是否可靠?
03
论文的写作
1.写作计划。 论文的写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不能重复;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思考线索明确,或以时间为序,或以逻辑为序。
2. 写作过程。 在具体的写作之中,我们每写完一章之后,都应该交给导师审查,这样做可以给论文的下一步写作带来保障,一旦出现了问题,返工不会太大;在修改论文时,我们要大胆地修改,不必囿于已有的成见,不能吝惜已经写作的字数;在提交论文之前,必须再进行校对,因为错别字的出现会降低他人对论文的评价。我们系对学位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每10000字的错别字必须少于1个,包括标点符号。
3.内容。 论文应有一下内容:(1)标题。注意论文的题目的名称在论文任何地方都必须一致。(2)前言。前言要简短,致谢一般可以放在前言之中,而致谢的内容不宜过于冗长,不要廉价。(3)目录。目录要详细一些,至少要有章节目录。(4)导言。主要是综述,通过综述,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文的结构。(5)正文。内容的分段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最好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和小结,这样可以减轻读者的负担。(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可以放在正文之前,也可以放在正文之后。如果注释方式采取文中注,则将参考文献放在正文之前比较方便。(7)后记。在论文的结尾处,可以再一次简单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点,不要长。
04
引文
论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对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学术规范的训练,而不是对哲学问题的个人化思考(personal reflection)。所以学位论文一定要有引文。没有引文、注释的文章,那只是你自己的个人化思考,而不是学术论文,更不是学位论文。同时,论文不是引文的拼接,对引文要有自己的解释,并对引文在论文中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评述。有引文而无解释和评述,是论文写作的大忌,要避免。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引文和注释。引文的规则往往是大家最不了解,又最容易弄错的,需要特别小心。
对引文的要求分两部分——内容上的要求和形式上的要求。
1.内容上的要求。 在引用对象上,我们应该引用权威人物的作品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我们选择的引用对象必须和论文的论述内容有关系。比如,我们不能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学上的权威,在写社会学论文的时候也引用的他对社会学方面的阐述。或许他在社会学方面并没有什么论述,即使有,对于社会学而言,爱因斯坦的话也不重要。
在引用内容上,我们的引文要引用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字句,引文最好不要过长,对于很长的引文,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者在自己的概括中,插入引文的关键性字句。在引述之后,应该有自己对引文的解释和评论。
在引用位置上,引文可以在正文之中,也可以把引文放在脚注里或者附录中。放在正文中的引文是必要的非引不可的证据。但是另一些枝节性的引文可以放在脚注里。或者在正文中将引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引文比较重要,而且特别长,我们就可以将引文作为附录附在正文之后,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翻译和整理的古籍,更值得采取这种方式。
2.形式上的要求。 对引文出处一定要有所交代,这是对引文形式上的要求。一般说来,引文的形式有三种:脚注、尾注和文中注。尾注由于计算机的功能,现在已经逐步被淘汰。
(1)文中注。 对于中文古典文献,大部分用的是文中注的形式。比如,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对于同一文本,在论文中大量引用的话,我们可以在第一次引用时用脚注详细说明该书的资料,而后面的则可以用文中注标明页码。如:“——。”(34页)
如果我们将参考文献放在正文之前,并且对参考文献的作者、书目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那么在正文中,我们就可以用文中注。例如,假设罗素有三本书都是出版于1921年,可以在参考文献中对罗素和与他相关的书目这样介绍:
Russell , B. , 1921 (1) The Analysis of Mind , George Allen and Unwin Press, London.
(2) ——————
(3) ——————
假设我们在正文中引用The Analysis of Mind 中的内容,就可以在正文中直接用括号表示,即(Russell, 1921(1) , pp. 56-58)。目前这种文中注的形式比较流行。
(2)脚注。 脚注的内容不仅仅介绍引文的出处,也可以包括自己的议论。如果自己的议论和正文的主题线索有所偏离,可以把这些议论放在脚注,作为正文的补充,这样不会影响行文的连贯。
在用脚注注释引文的出处时,脚注的内容要包括: (a)作者,如果是第一次引用,那么要写作者的全称;(b)书名,外文书名和期刊名要用斜体字,中文用书名号《》;(c)文章名,外文文章打双引号“”,中文文章用书名号《》;(d)如果想省略重复出现的书名,外文可以用op.cit(同一本书)或者 ibid(同上),表示和上一次的引文出处是同一本书。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写:Russell, op.cit , pp.55-58。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脚注不能和上一次引文脚注的间隔太大,而且如果两者之间已经引用了其他的书目,则不能用这种省略形式;(e)出版社,包括出版社的地点;(f)出版年份,以书的版权页为准;(g)版本;(h)引文所在页码,单页用p.的形式,而要表示引文从16到20页的时候,就用pp.16-20的形式,而pp.157ff则表示引文在157页之中和之后多次出现。
下面我就罗列出一些外文引文的脚注作为示范:
(A)书
Andrew G. . van Mels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quesne studies, Philosophical Series, 13),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Pittsburgh, Pa. , 或(Pittsburgh, Pa. :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 2nd ed. , 1961, Ch. Ⅲ, Sect. 4, pp. 156-158.
这个示例不仅说明了书名和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等内容,也说明了这本书是一个系列出版物中的一本。
(B)论文集中的文章
Helmuth Plessner , “ On Human Expression ” , Phenomenology : Pure and Applied , ed. by Erwin W. Straus ,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 Pittsburgh , Pa. , 1964 , pp. 63-64.
注意,该论文集的主编放在书名之后。
(C)期刊中的文章
Mark Fisher, “Category-Absurdities”,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 vol. 24 (1963-1964), pp. 260-267.
注意,期刊年代放在总卷号后的括号里。
(3)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一些不规范的注释。
(A)外文书的引文注释不要翻译成中文,如写成“《存在与时间》(德文版)”之类的不规范注释。 因为我们做注释的目的在于方便阅读者的查证,而将外文书的引文再翻译成中文的话,会给查证带来麻烦。
(B)在引用的时候,用一本书尽量用同一个文本, 不要一会儿用中文版,一会儿用英文版或德文版。但是当我们对这个文本的翻译有疑问时,可以参考另一个版本。对文本的变更,需要说明理由。
(C)尽量不要采用转引。 实在需要转引,但又找不到原书,应该用标准页码的形式。比如:“《圣经·创世纪》11:12”,表示引文在《圣经》“创世纪”的第11章12节,同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和胡塞尔等人的著作也都有了标准页码。但如果我们采用的是这些著作的中译本,还是需要进一步注明中文本的资料,包括翻译者。对于古代和中世纪的没有标准页码的文献,它们的版本比较多,可注明卷章节。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和引文注释基本相同,但是在引文注释中,按照外国人习惯,作者的名字在姓氏的前面,而且作者的名字除第一次出现之外,可以用缩写,形式如“I. Kant , ——.”。但是在参考文献中,姓氏在名字的前面,用逗点与名字隔开,名字也可用缩写,形式如“Kant , I. ,——.”。
参考文献要适当分类,可以将中文参考文献和英文参考文献分开,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比如按照作者姓名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序。还要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参考文献分开。
来源:博雅好书
- END -
课程推荐
《像他们一样思考——你不可不知的十位思想家》
限时优惠69元
打卡全部章节送中读限量版实体年卡
还有超丰厚的思庐珍藏「思想密藏」 等你领
哲学文创上新
限量哲学茶壶 面世
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出台,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订。
2019年,全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进入“大查重”时代。六年来,全国高校对论文要求越来越严,查重、评审、答辩、回查、抽检……流程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细。
如今,新《学位法》出台,其中新增的“不授予学位和撤销学位”条款,让有些学生担心:“拿学位又难了?”
大学生们获得学位,真的会更难吗?
大学的“层层加码”
其实,大学生们如何才能取得学位,国家有统一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法律法规,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要想取得学位,都得满足相应的要求。
比如: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成绩合格或修满学分;按照国家体测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而要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还需要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修学分、上必修课、考体测、完成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并通过审查、答辩……为了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学生们要做的已不少。而且,在统一的标准之上,有些学校还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附加要求。不少学生发现,各高校都会在授予学位细则上“层层加码”。
比如,个别高校长跑成绩及格线比国家标准高,又如,游泳本不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体测项目中,不少高校却在毕业要求中增设了这一考核项目。
同时,部分高校还把各种特色课设为“必修”课程,包括太极拳、滑冰甚至种菜。
此外还有很多教育部没有,但各高校自己提出的学位授予标准规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等合格证书。如果是研究生,还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几篇论文......
大学能给学位“加码”吗?
曾经,这个问题一度引起争议。
比如,针对部分高校“不过英语四六级,不给学位证”,时不时就出现“学生告学校”的案例。对此,教育部多次重申,从未要求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
此后,众多高校对此做了“合法化”处理,对学位授予,不再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用校内英语水平测试,或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来替代。
而新出台的《学位法》则赋予了学位授予单位更多的自主权。
曾参与《学位法》草案修订、教育部与中南大学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徐靖教授指出,《学位法》对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获取,作出了明文规定;同时也赋权给高校、科研单位等学位授予单位,结合自身学术评价标准,制定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当然,高校的学位授予标准也不能胡乱“加码”。
徐靖介绍,《学位法》明确规定,制定各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具体标准,要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充分听多方意见并公示。这意味着,高校自设的学位授予标准,不能增加违反法律明文规定、违背科学评价导向的条件。
比如,类似“获得学位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就违背了学术评价要“破除唯论文论”的导向。
总的来说,对于种种授予学位要求,只要“没有突破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应当得到尊重”。
授予学位不再“唯论文”
说到底,高等教育的目的,还是培养人才。
如今,新法的出台,正是给了不同类型的人才,以不同的考核方式。徐靖介绍,新《学位法》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规定,比以往更多元。
过去,《学位条例》要求,研究生要获得学位,除了完成课程考核、修满学分,还要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如今,《学位法》增加了两条要求:“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者专业实践训练”、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强调分类发展、分类培养。
这种法律层面的导向,自然会影响高校、科研单位,陆续调整原有的培养体系、学位授予标准,破除“唯论文”论。针对专硕、专博,不强求学术理论功底,而侧重专业实践能力,不一定非要写论文、发论文。
同时,学生的学位授予程序会更规范。
徐靖指出,此前学生在学位论文同行评议,或其他学术成果评价中,对结论有异议时,是无从寻求救济的。
如今,《学位法》确立了学术复核、学位复核制度,对学生权益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学生如果对不受理学位申请、不授予其学位或者撤销其学位等行为不服,可以通过复核解决。
比如,同样是学位论文在同行评议阶段被“毙”,如今的学生,可以在《学位法》支持下,向学位授予单位(一般是学校)申请学术复核,学校受理后要在三十日内组织复核。此外,如果学位授予单位被发现“不能确保所授学位质量”,那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可以撤销相应学位授予资格。
当然,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学位法》对学位授予的资格审核、审批主体和程序、授予条件和程序,都给出了比以往更细化、更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最终会如何落实到各个高校、科研机构的“学位授予细则”,并影响到每一位学生,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来源: 央视网微信公号
相关问答
学位论文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其中尤以博士论文质量最高,是具有一定独创性的科...
论文结构要求学位论文应采用汉语撰写;一般由十一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扉页,(3)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目录,(7...
学位2113论文是指的完成一定学位必须撰写的论文,5261格4102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1653位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
不是一回事.毕业设计是有些专业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需要自己制作的一些展示性的作品.毕业论文是对你的毕业设计的一些描述,可以是制作流程,制作方法之类的.不...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二者在格式上区别不大,基本一致只是字数有不同的要求。本科学位论文要求6000以上,硕士5万以上,博士10万以上。而学术论文则不作字数要求。内...
有。认真,实事求是的写,只要不是内容太差,都可以通过拿到学位证。毕业论文首先要避免抄袭他人,学术不端是零容忍的,如果被发现抄袭,或者论文的重复率过高...
学位论文是指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通常是为了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而撰写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和深入的...
毕业论2113文,泛指专科毕5261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4102硕1653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
从今年起,本科毕业论文每年抽检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如查实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
而硕士就不一样了,要求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自己的创新观点,能够领会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文献引用上本科没有多少的硬性要求,而硕士论文文献分为一级文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