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科技创新再创新(评论员随笔)
前不久,《自然》杂志发布的两则新闻引发关注。一则是根据评估报告,中国在2019年首次成为“化学第一大国”,高质量化学论文产出超过日本、韩国、印度之和。另一则是《自然》杂志新闻评论部评选出2019年十大杰出论文,中国成果占两席。
论文是评价科研水平的指标之一。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综合性科学期刊上取得不俗成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相关领域科研的进步。在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有量的飞跃,也有质的提升。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国科研领域全方位的进步,与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密不可分。以化学研究为例,要想在这个基础性、交叉性强的学科做出原创性贡献,并不容易。这有赖于系统的学科知识作支撑,需要大量实验来获取数据并加以验证,因而少不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积累,甚至是一次次失败与挫折。广大科研工作者葆有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孜孜以求、刻苦攻关,推动科研不断抵达新的高度。
进一步来看,科研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也是我们长期规划、长期攻关、长期投入结出的果实。最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通过鉴定,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毕,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使用……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标注着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这些成果,不是靠某个领域的单点突破就能实现的,背后是科研力量的系统集成、锚定尖端科技的战略定力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厚积薄发,正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法则。
当然,在对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总体上看,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当务之急。应用创新和基础研究是相互促进的,以扎实的科研成果打好地基,才能把科技的大厦建得更高。
科学研究有其客观规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通过长期攻关,我国科研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想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打造科研创新高地、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依然需要久久为功。今天,随着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家政策给予更有力支持,科研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我们必将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不凡成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动员令”:“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川藏铁路的枢纽站……今年以来,总书记的脚步,一次次踏入自主创新第一线。“抓创新不问‘出身’”“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科技工作者攀登高峰的决心。
从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到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从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到进一步加大民生科技的布局和支持力度……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正在开启。
强自信 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姜鹏,至今难忘在工程科学“无人区”探索的经历——
望远镜跨度500米,控制精度却要达到2毫米。没有先例,许多人都疑问:“行吗?”跨过近百次失败,超高耐疲劳钢索终于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自落成以来,“中国天眼”发现近400颗脉冲星,是同期国际上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2倍多。大望远镜能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观测申请从境外络绎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并连线交流,让姜鹏更加坚定信心。
从参观月球样品、致电祝贺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到察看计算光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科学实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创新这把“金钥匙”。
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上,正留下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足迹——
从“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到“奋斗者”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从快速研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高水平疫苗,到成功下线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技制高点上的“中国印记”,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向高水平自立自强迈进,科技人员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50%以上,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保障自主创新的改革蓝图徐徐展开。
抢先机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西,柳工挖掘机装配厂,生产线正繁忙。工人需要配件时,无人搬运车自动提前送到。
“以前主要靠模仿,很多技术‘形像神不像’。”柳工总工程师林明智亲历了这些年研发的突破,“国产挖掘机结构件的寿命过去总差一截,柳工用5年时间攻克难题,技术水平现在可以与国际先进品牌媲美。”
5个全球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创新基地、超过1000名研发工程师……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柳工,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超450亿元,拥有挖掘机械、铲运机械、农业机械等13大类32种整机产品线的国际化企业。
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柳工人”深切体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这是一系列政策“先手棋”: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7.5万家和22.3万家,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布局2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69家高新区,形成一批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5G成功商用,新能源汽车跻身世界前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提速……突围、转型、占先机,自主创新加快融入经济主战场,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新动能。
增福祉 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福建南平,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借助5G全景摄像头、物联网探针采集器,茶农杨文春实时监测气温、降水、光照等环境数据。
高科技背后,是把农业科技送下乡的科技特派员。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团队指导下,杨文春还尝试在茶园里套种大豆、油菜。“抑杂草、减虫害,还能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质。”一举多得,生态茶园开始推广,“茶农年户均增收超过6万元”。
今年3月,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燕子窠生态茶园。总书记叮嘱,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自1999年将科技人才派到农业生产一线起,福建南平实现了1634个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33%提高到60%以上。在全国范围,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成为支撑全面脱贫的一支“硬核”力量。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开启,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选题”。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降低治疗费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保护黑土地、改造盐碱地,培育新品种、研制新农机;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不断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一个个创新举措,一项项科技成果,惠民、利民、富民,成为中国创新的注脚。
浩瀚宇宙中,同习近平总书记天地通话后不久,中国航天员完成7小时太空行走。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面向星辰大海,三位航天员齐下决心:永远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他们说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共同的心声。(记者董瑞丰、胡喆、张泉)
来源: 新华网
相关问答
[回答]关于墨水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我想:一定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因为冷水对它的刺激大嘛!不对,...
不客气我有哦
工科硕士论文不要求必须有创新点,当然有创新点更好,若论文所研究的是学科前沿的问题,该研究有可能获得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或者他人没有研究或研究很少,甚至...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创作、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最初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要点,第...
论文的创新点一般就是以上几个方面,你可以结合自己的论文看看自己的论文的创新点,到底在哪里?一般情况下,理论创新和理论体系创新是比较难的但也不排除你是...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论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
加强科学教育,有利于从小激活和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筑牢创新型国家根基发挥重要作用。优...
能吧,其实我看现在的论文创新性都很差,严密就好,当然我说的可能比较片面,毕竟不知道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我说的是医学类能吧,其实我看现在的论文创新性都很差,...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题创新、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成果创新、资料创新、数据创新、体例创新、效益...毕业论文的特色或创新之处毕...
撰写综述类论文创新点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已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寻找研究空白或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比较不同文献中的观点、理论、方法等,指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