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作为一名产品新人,职业道路开始的前段时间都是处于学习与观察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沉得住气,用好心情去迎接产品,才能够收获正向的产品。作者从工作与生活两方面谈谈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希望能与你一同交流学习。
作为一名刚毕业一年的社畜来说,经过大半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确了职业道路,就是人人都需要成为的产品经理。
这次也是作为产品新人的一次对于自己产品理解的小分享。
这第一点是我漫长的时间总结出来的一点。
我不知道你来自哪里,又或者去向何方,但我相信前期你一定是孤独且落寞的,作为产品的新人,你没有长远的产品思路,也没有对于行业的深刻理解,更没办法创造属于你的价值,所以,在0-1岁的过程中,你的首要就是耐住寂寞。
或许你的突发思考自己觉得蛮不错的,但回敬你的或许只有沉默和冷眼嘲笑,产品之路不止是修行更是修心。
不要自我的认为领导不懂你,公司对你凉薄,任何锚定心理的信念都是产品路上的拦路虎,先入为主是大忌,修行之路度人更是度己。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大多数只是看到一款产品面世后的情况,而真正成功的产品绝对是经过市场的检验、商业的摧残、反复的斟酌才能够诞生。
所以一款产品从0-1的时间也能主观反馈该产品的优秀程度,在现今社会,很少会有现象级的产品诞生,上一个个人感觉抖音是的,它成功整合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但也并不是一味地娱乐输出,更像是平台性质,商业气息也很浓重。
而如今能达到这样的产品凤毛麟角,说实在一点的,要不就另辟蹊径,走一条人少或者没有人的路,又或者一堆碳12里面挑钻石。所以一款产品的诞生有点像碳到钻石之间的转变,高温高压才能让璀璨的钻石降临。
这个标题或许有些不妥,但我个人的愚见如此。
一款产品诞生是背负着整个公司的努力,它被赋予的使命就是商业变现,无论是销售、市场还是研发、产品、运营,每一环都离不开支出,特别是小企业,每一步都得斟酌,再三斟酌,确保一击必胜。
或许一款产品的某个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但得考虑开模成本、对于一些替换件的选择、外接辅件等一系列硬件替换,还得考虑算法更新成本、研发费用等,诸如此,商业凌驾任何之上其实是成长的表现,不像左手啃着面包,右手指向诗和远方,这是公司的成长也是产品的进化,说得功利一点,这个社会不缺钱,你能呼吸的地方都充斥着金钱,只是怎么合理合法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产品也就因此而生。
工作中你会主动或者被动接触N多个产品,你也会对一些产品进行好坏区分,但产品好坏的定义似乎是那么的模棱两可,用户体验?视觉效果?商业能力?还是能否带给用户足够的价值,说不清也道不明。
但细细回想,这个社会不仅仅有黑白区分,还有灰色,产品也如此,我们做不到极致的黑与白,灰往往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或许我们是被社会抹平了棱角,亦或是局部的思维限制了我们,又或者产品的初心在接触商业就变了性质。好与坏没办法辩证地看待产品本身和其带给用户的价值。
既然无法用性质定义产品,就用时间和空间感觉更恰当一点,无法用好坏区分,那就以成功失败论英雄。
曾几何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成功的,最开始的翻盖、滑盖,跑车机型,无数辉光集于一身,但终究是倒在时代的洪流,它们不可谓不成功,但成功得不彻底。往后的小米全智能家居,苹果的极致用户体验感,华为的鸿蒙智能,每一条路都不简单。
其实在生活中,你更能感受到产品的魅力,工作中接触到的产品过于聚焦,让你丧失了捕捉身边美的能力。
细细想来,周末一早起床响起的第一声闹铃就是今天的第一个产品,例如iPhone的闹铃当响第一次时你可以选择稍后提醒,延迟九分钟,为什么是九分钟呢?
有两种解释,首先是在很早以前,制作时钟的工匠发现,在短时间内能重启闹钟功能的齿轮中,只有一种形式可以吻合时钟的结构,而这种齿轮能实现的延迟约为 9 分钟的时间,所以自从第一个具有贪睡功能的时钟在 1956 年被发明后,“9 分钟”就成了标准的生产模式。
另一个是生物学角度,在懒床经过九分钟后大脑会再一次进入休眠状态,所以iPhone要在此时叫醒你。这样的产品设计怎么能让人不爱。
然后就得进行早起“排毒”,马桶的产品设计也是一直令我深究的,早在1596年抽水马桶的雏形就已经形成,最早是因为污水治理而来,被皇室引进,而后经过多次改良才得以广为传播,需求在此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用户画像也初步形成,整个产品的价值定位也很明了。
出门的工具也把产品需求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家提出的双碳措施下,2030年的碳达峰,2060年的碳中和,新能源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各种“产品”孕育而生,氢能源公交车、新能源电车,每一款都是时代下的产物,时代造就产品,产品反哺时代,循环往复社会得以进步。
产品式交流是我总结的一种交流技巧,运用产品化思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大大提升交流幸福感,从而让人对你的好感激增。
例如,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你的朋友喘着粗气过来找你玩,首先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告诉你,朋友这个时候来一定顶着暴晒,看着朋友干燥的口舌一定很渴,你会想假如你渴的时候会干什么,当然是喝水。但根据朋友的饮水习惯,他生活中的饮水20%来自白开水,另外的则是各种饮料,所以饮料对于目前而言是比较好的答案,但还不够好。
从朋友的喝饮料排行榜来看,汽水占了绝大部分,可乐排在首位,并且结合环境因素,冰可乐似乎是最终答案,但你想起朋友最近在减肥期,过度摄入糖分对身体会有负担,所以冰无糖可乐要更胜一筹,但是人一般害怕没有选择,往往有选择余地会让人更容易接受,所以你会对你朋友说“赶快进来,有冰的无糖可乐和冰可乐,你喝哪个?”
朋友即用户,产品化无非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挖掘需求,但说是这样说,产品思维不仅仅是观察力、同理心,长时间的接触和对行业的洞悉也少不了。
产品式交流的本质就是让用户舒服,让用户觉得和你交流是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但是往往和用户交流的时候,我们一直处于我觉得的状态,没有确切地为用户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光顾着自嗨特别容易越陷越深。
最后引用小贱贱的金句:
Don’t have a good day,have a great day.
就算前路再怎么难,不要让坏情绪干扰你的判断和决策,当你用坏情绪做产品时,你做的产品也是负面的,可控的事情要谨慎,不可控的事情要宽心。
本文由 @你的水獭男孩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近一年利用业余时间,帮朋友设计了一款小程序,大大小小的迭代也有10多个了,今天就来聊聊关于小程序的设计思考。
引用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观点: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服务用户、不打扰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大家在使用小程序和APP的时候,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反正都是手机端,实际上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11个方面:
APP:必须通过应用商店(如 App Store)里下载
小程序: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搜索…)直接获得
APP:安装在手机内存中,就像自己买了辆车放在车库里随时开
小程序:不需要安装,就像免费用嘀嘀打车,召之即来 用完拜拜
APP:一直存在手机中会占用空间,太多的APP可能会导致内存不足,总是清理缓存
小程序: 因为不需要安装,占用内存空间忽略不计
APP:会隔三差五给用户推送广告,太多未读提示会逼死强迫症
小程序:不允许主动给用户发送广告,仅能回复模版消息
APP:市场已接近饱和,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已经被覆盖
小程序:是一片蓝海,在新的使用场景下有很多瓜分蛋糕的好机会,尤其是线上+线下的模式
APP:需要适配市场上很多款的主流手机,开发成本大
小程序:一次开发就可以自动适配所有手机
APP:一款完善的双平台APP平均的开发周期约3个月
小程序:平均开发周期约2周,仅为APP的六分之一
APP:需要向十几个应用商店提交审核,且每个应用商店要求的资料都不一样,非常繁琐
小程序:只需要提交到微信公众平台审核,审核周期短
APP:面向所有智能手机用户,截止2018年,约13亿人次
小程序:面向所有微信用户,截止2019年,月活10.82亿
APP:可以实现完整功能
小程序:仅限微信提供的接口功能
APP:需要用户主动下载十几M的程序包,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推广艰难
小程序:可以通过二维码、微信搜索等方式直接获得,推广难度大大降低
随着公众号体系和小程序体系互通,更多场景可以直接触达小程序。如“豆芽作文公众号”关联了“豆芽作文小程序”,并在公众号内部的主入口强推,为其引流。
小程序轻量化的产品形态体现在灵活、快捷的使用中,因此当有功能桥接时,可选择关联其他小程序。
例如:“豆芽作文”的“爱学习”模块就关联了其他3个功能入口,为同类产品提供不同服务的小程序给予跳转支持。
微信小程序团队有这样的设计理念:每个小程序最好只专注一个服务场景。
因为这样才能“用完即走”。才能让用户在小程序的体验过程中,不会觉得层级过深、流程过长,避免出现小程序和微信聊天交替使用,因为小程序的复杂而带来糟糕体验。但是很多公司又有多个业务场景,如果按做APP的思路做小程序,自然是会做出一个多层级/多功能的小程序。
于是,微信小程序团队期望的结果是:多个业务场景多个小程序来实现,允许小程序间跳转,来实现“公司层多业务,产品层多小程序”的愿景。
线上线下的结合更常见,比如进入餐厅点餐时,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直接点餐,不用排队,也不用下载APP或关注公众号,对用户来说极为便利。同时可以利用登录授权,获取用户的信息。
微信官方为小程序提供了69个场景入口,便于小程序在更多的场景下被用户触达,作为产品经理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场景,增加小程序被触达的机会,同时可以结合这些场景,增加小程序运营的曝光率。
依托于微信场景的小程序增长六大入口:聊天窗口分享、APP分享、“搜一搜”、“扫一扫”、首页下拉窗口、公众号。
除了扩大小程序的线上入口,小程序还提供了很多开放接口,帮助开发者更快速地实现一些功能。
小程序的模版消息相当于APP中的消息推送。微信公众平台为小程序的“消息推送”设了很多规则:
需要用户行为来触发,不管用户在何种场景下触发,单次触发最多可带来一条消息,且最多可以连续七天发送;所有的消息都要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消息模版中选择,不能自定义模板。当然这也很符合微信一贯的特性,不能“流氓式”的打扰用户。数据分析对于产品的运营至关重要,小程序主不仅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看到小程序的数据,也可以在微信搜索“小程序助手”,在手机端随时查看小程序的数据变化。
小程序依附于微信生态,不可以像传统APP一样实现随意跳转。
如果希望小程序跳转小程序,那么可以在代码配置中进行声明,跳转的小程序数量是有限的,目前是10个。
还有一种解决小程序外跳和在小程序扫码的操作是通过客服消息,小程序主可以通过给小程序添加客服消息,让用户回复指定内容,可以给用户发送文章链接,实现跳转和扫码。
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小程序开发框架,技术可以学习这种新的框架,一般上手也较快;当然也有别的解决方案,技术可以使用一些转码框架,例如:京东的taro和去哪儿的nanachi。
小程序毕竟是一个新技术,因此适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官方有提供标准的顶部导航和底部导航的方案,使用起来一般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希望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对顶部导航和底部导航进行一些个性化调整,就要小心适配问题了。
有些产品的做法就比较取巧,这里举个“知乎热榜”的例子:本身小程序顶部栏是不可以做个性化设计的,但“知乎热榜”为了给内容区更多曝光的空间(毕竟移动端寸土寸金嘛),将顶部栏的icon按钮做成了搜索框的样式,点击进入到搜索页面,这样做既避开了小程序的局限性,也不影响正常的搜索流程(本身搜索也需要跳到新页面),同时也符合用户的使用认知。
微信小程序的设计指南提供了很多页面的设计规则,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更好的设计页面。在设计小程序时建议认真看一看,文档中的内容不仅仅适用于设计小程序,对于APP的页面设计也可复用。
除了对产品的设计要求,为了让小程序和微信的视觉统一,小程序制定了UI设计规范,在设计UI时需要严格遵守规则,否则无法上线。
“小程序设计指南”和“UI设计基础控件库”的地址: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sign/index.html
虽然小程序为了让服务完善,正在逐步开放更多功能,但是现在小程序代码包要限制在2M以内,所以在设计小程序时,功能一定要尽量简单。
(1)首先是卸载低频APP
对于像旅游、租房等低频使用的APP(所以这类APP为什么要做社区和社交),普通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卸掉本地APP而选择小程序来使用,这能够节省一部分手机空间,同时也不用考虑更新迭代。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短、平、快”的服务路径,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扩大自己的有效时间。
小程序希望为普通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路径:用户到达服务目的的环节越少越好,缩短用户使用路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用户更好地留在小程序或是微信构造的生态链里。
(2)微信变成巨无霸应用,用户停留时间更长:通讯(IM)+社交+工具和服务
用户把省下来的一部分空间,留给微信使用。原本已经很长的使用时间因为所提供的工具和服务的多元化而变得更长。小程序涵盖的服务类别非常多,可见微信在起初设计的时候就想建立更大的生态圈。
(1)体验不佳的服务号会快速转移阵地
(2)给本地生活和电商的应用带来便利
先是给本地生活和电商的应用带来很大的便利,尤其是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应用服务商,这些APP的核心功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建立壁垒),对用户的触及面会很广,使用频率会提高,他们肯定会成为享有小程序的第一批红利者。
(3)商家入驻
随着商家开发小程序,微信会逐步变成商家入驻平台,这会给本地生活/电商等应用带来巨大的冲击,到那个时候我们更习惯于在微信里完成闭环的任务,基本上不会再想起来用别的APP。不过,这一点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毕竟APP是互联网生态圈中最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会推动进入“后APP时代”的节奏。
个人拙见:
首先,小程序的未来是代表微信线下入口,最担心的不是小程序,而是微信越来越强大。微信已经霸占了整个线上市场,但线下市场,微信一直没有太多的涉及。阿里为了搞社交,出了阿里旺旺、来往、支付宝等等,支付宝也上线很多社交功能及游戏,可成效并不理想。整个社交空间被微信、QQ占据绝大部分。
我们很多人应该不希望微信做成一家独大, 正如淘宝的一家独大导致整个实体市场的萎靡,以及1号店、国美等发展艰难。如果微信想要与支付宝竞争,竞争的重点不会放在支付这块,更多的是“服务”和场景的搭建。至于支付宝也要上线小程序,实属正常防卫策略。阿里的天猫上线比较晚,是来自于对京东的防御。
其次,小程序的重点是提供更便捷和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内容。小程序应该不会像公众号那样引爆一波自媒体,应该是引爆一波优秀的服务提供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h梓暄,公众号:UXD笔记
本文由 @h梓暄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问答
个人认为论文与研发的产品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是做产品研发的,当然写自己研发的产品论文比较容易写,但论文仅写是产品的研发过程,没有基本理论的应用也很难发...
中国知网上搜索的论文有些提示“产品不在有效期范围之内”的原因如下:1、因为知网是商业数据库,所以下载是要钱的。你能下载是因为有些单位购买了。提示不在...
[摘要:由于搜索引擎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网络营销服务如为其他网站提供网站优化设计、搜索引擎登记与排名等,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严重挫折。本文分析...
[最佳回答]1.MODELINGCONFLICTANDCOORDINATIONINMULTICHANNELDISTRIBUTIONSYSTEMS:AREVIEW37–Dynamicprici...
产品工艺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从原材料选择、加工技术、质量控制到产品优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撰写专业论文的方向:1.新材料的应用:研究新型...
当选择产品营销策略的论文选题时,可以考虑以下方向:1.研究新兴数字营销技术在产品推广中的应用与效果;2.分析消费者行为对产品营销策略的影响与启示;3...
写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的地理环境特征的论文,首先需要明确论文的题目和目的。你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产品,例如龙井茶或茅台酒,进行研究。论文的主体部分可...
没有专利保护的公开技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因此当您发表论文或推出产品后,别人或其它厂家就可以剽窃您的技术或仿制您的产品,更有甚者把您的研究成果...
[回答]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美术学院的设计艺术氛围和艺术教学综合资源为依托,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艺术与技术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科研机构、专业...
选择MBA毕业论文营销方向的产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产品,以便能够更好地吸引潜在客户并提高销售量。产品特点:选择具有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