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感受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这是一道初中生不大常见的命意式材料作文题目。写好这篇作文,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准确把握题意。
试题中明示了中心句“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这就是思考和写作的主题和重点。“嫩黄瓜作文”认为,这句话呈现“一主两翼”格局,“智慧学习”是“主”,决定了文章的立意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体现学习智慧的具体内容和呈现方式,是“两翼”。
命题者要求,一定要结合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来谈学习智慧 。这么看来,偏离了中心词“智慧学习”,只谈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话题,属于宏观上的离题,是大错误 ;脱离了“创新学习方式”、“扩展学习内容”这两个点,而从学习精神等方面来谈“智慧学习”这个主题,属于中观上的离题,也被划到离题范围 。
二、打开选材之门。
这篇文章,选材时不要因为是“学习”二字就拘泥于学生身上,可以从学习方式、内容的关键词入手,找出相关的材料,然后适当拓展、细化材料,明示关键词。
比如,以“体验”为基点,不妨想想中国“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本是一介农夫的他,面对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却用汗水与心血一直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 。前面这段素材侧重工作,但是,点出“他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体验”,就可以扣住“学习方式”了。
又比如,在身边事例中,如果一时找不到智慧学习的例子,可以找出相反的事例 ——不少同学死记硬背的事例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可用来铺垫、衬托、对照,从而深化主题。
三、强化表达实效。
文章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启迪当代人的,所以,写作中,别以为举几个前人的例子、诠释清楚材料主题,就能算是好文章。“嫩黄瓜作文”建议,一定要站在“读者读后有启示”这个角度来构思。
比如,开篇列举出现实生活中机械苦学、不会创新学习方法等现象,可为后面的说理奠定基础。
比如,中间用他人发问方式,并适时进行说理,可以提高表达的针对性。
比如,结尾处结合现实谈谈应该怎么办,也可以增添文章的实效性。
学路纵横智不尽
武汉市一考生
时逢六月,白云在天,悠闲得很。可是,学路上的我们却四处彷徨。
学海无涯,我仍苦寻渡口;学路漫漫,我却愁无舟楫。我不禁四下扫视,自语问天,学须有成,可路,又在何方?
思绪纷飞之际,突然听老师念到一个极为熟悉的名字——我的同桌,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这次考得不是很理想,于是我俯首看书,害怕让他心中的苦闷涌泄出来。下课后,我尝试着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抚慰他、开导他。他听着我的安慰话语,轻轻说了一句让十分意外的话:“在失败中学习,不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吗? ”仿佛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怔住片刻,恍然觉悟。
是啊,真正的学习又岂止我们常说的勤读、苦练之类的方式,在失败中学习无疑是明智之举,因为在阡陌纵横的求学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从失败中学习,透过显而易见的表面原因追根溯源,就将取得成功。
这种方式理性而充满智慧。古贤之智学,不也都品味到智慧的醇香吗?羲之学书,感于原野,成为“书圣”;孔子学琴,悟于管弦,升华思想;时珍学医,疑中亲践,仁心泽世。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智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成就自我,名留青史。
念昔日,苏子为学,三抄易经,抄而后诵,世人以之为愚。但苏轼正是以这样大智若愚、勤抄不懈的学习方式让自己学富五车,终于名震北宋文坛。抄而后诵,似愚实智。
看当代,毛主席读书,笔记不怠,或摘录或批注,或纠谬或评荐,在书页上写下读书的思考和领悟,即便在战事最严峻的时候,他的笔记也仍在继续。也正因如此,才得以“积累胸中日月,营造人间天地”。
抄诵、笔记、体验、思考、领悟、质疑、实践……这些都是学习方式,智慧的方式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又何须为欲学无门而苦恼呢?很多时候,不是学无门,而是心无门,当我们把心上的云拨开,就能发现,学路纵横智不尽。
我回过神来,面临人生首考的我们,有时也会在学海中茫然无措,但如果我们留心思考,就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为学之路纵横跌宕,智慧之果累累而悬,拔足迈步,我们的足迹下,定会淌出不尽智慧,每一条路,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亮丽的人生。
【简评】
文章内容比较充实。 围绕“学路纵横智不尽”这个主题,作者先写了自己对于如何学好学成的困惑,使得下文展开具有了一定的铺垫和基础;写了同学的一句精彩语言,这是文章思路得以转换、内容得以改变的关键 ;写了自己对于“智慧学习”的顿悟和思考,凸显了文章主题;写了现状下的打算,彰显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全文思路一气呵成,内容丰富。
文章语言比较典雅。 “嫩黄瓜作文”认为,作者语言功底很深,很善于借用文言词句来表情达意,比如“羲之学书,感于原野,成为‘书圣’;孔子学琴,悟于管弦,升华思想;时珍学医,疑中亲践,仁心泽世”这段话,运用文言文中常用的“于”字动补句,含义丰富,言简意赅 。加之一组排比句,朗朗上口,很有文采和气势。
学会学习
武汉市一考生
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自然是学习。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我对学习也有着一些感悟。身边的同学整日刻苦学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毫无起色。而有的同学却觉得特别轻松,学起来事半功倍。面对这样的现象,我想说,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是一种学习的智慧!
学会从大自然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蔚蓝的天空,深邃的大海,闪烁的繁星,连绵的山脉,鲜艳的花朵,崎岖的岩石,嫩绿的小草,高耸的树木……从大到小,由深到浅。大自然在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度,都有着无穷的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留心大自然的美景。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你会从中获取许多知识与灵感,升华自己的思想,陶冶自身的情操。从大自然中学习,让你的写作更具思想,激发你创作的灵感;让你的阅读能力渐渐提高,更能深入理解问题;让你语言表达更加优美,颇具特色!
学会探究性学习,加强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就是要加强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学习数学,当一道难题出现时我们要努力思考,反复探究题目。做出后还要进一步探究,搞懂这一类型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今后遇到这样题目便可不费吹灰之力解决它。所以学习要多思考,多探究。别总是进行浅层次的学习。
学会实践,亲身体会知识的奥妙。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习就是要多实践。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实验,最终研制出炸药;居里夫人不怕辐射危险炼制镭……在学习中要多实践,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够熟练掌握,活学活用,在理化学习中尤为重要。
同学们,不妨放下你们手中那厚厚的练习册,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多加思考,多多实践来学习吧!你会发现学习的乐趣!轻松快乐的学习,事半功倍的学习,才是学习的智慧。
你学会了智慧学习吗?
【简评】
本文观点鲜明,扣题恰切。 文章开头提出了“围绕要学会学习,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是一种学习的智慧”的中心论点,主体部分提出了“学会从大自然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学会探究性学习,加强思考”、“学会实践,亲身体会知识的奥妙”三个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嫩黄瓜作文”认为,对三个分论点,作者让它们单独成段,非常醒目,也便于下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
本文面向读者,启迪读者。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嫩黄瓜作文”深切感到,作者为强化道理服人,一方面重视多方举例,一方面通过对接现实问题、发出号召等方式 ,似乎是面对面地对读者进行说服、教育,从而提高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学习不能弄巧成拙
武汉市一考生
有人以为王羲之出手便有丘壑于胸中,修习书法就定能拓展胸怀;有人以为孔子弹琴闲心静气、情致高雅,弹琴鼓瑟就定能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有人以为李时珍遍尝百草方练就医者仁心与行医勇气,研读医书、广泛质疑就定能有此觉悟。这自然是不错的,可是真正到每个人身上,造化又不一致。 这又是为何呢?
学习的智慧是融会贯通,这不假;学习与做人息息相关,这也不错。但是,作为初学者,一开始就做到融会贯通、通达万物怕是不可能的,一开始就具有很高的人生境界怕也是不可能的。若一开始就追求看似高远其实飘渺的感悟、心得,就仿佛没有打好根基的大厦,终有一日要崩塌。
学习的关键还是学习。勤学、苦学、持之以恒的学习才是根本。王羲之书法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 ,这与他的勤学是分不开的。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成了墨池。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李时珍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 ,还实地调查,遍尝百草,才写出巨著《本草纲目》。孔子的琴艺如何,似不得而知 ,他在弹琴上表现出来的审美情操与思想境界,倒未必都是在弹琴与听曲中获得的。胸中丘壑、琴曲韵味、医者仁心,虽说是习书、弹琴、学医过程中循序渐进、自然形成的品质,但我想到最后,没有人能区分出到底是他们的气质与品行成就了他们的书法、琴艺和 医术 ,还是他们的书法、琴艺和医术的学习赋予了他们这样的胸怀与思想。
学习的智慧更多在于脚踏实地,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往前走,才能达到属于自己的制高点 ,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认识到学习与世间万物、与人格、与生命的关联。投机取巧的学习,比如现在的种种速成的教育、纯粹应试的学习往往弄巧成拙,对一个人的成长无益。
学习,学习,再学习。
【简评】
本文作者思维深刻。 “嫩黄瓜作文”认为,面对题目给出的观点,作者没有盲从,而是大胆进行质疑,指出学习的根本还是在学习,踏踏实实的学习,获得基础知识,习得基本能力。 学习的成就离不开这些基础。这才是学习的大智慧。反之,强调学习与外在事物的关联,会造成眼高手低,容易弄巧成拙。这些看法,体现了作者鞭辟入里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本文作者胸藏智慧。 “嫩黄瓜作文”发现,作者的智慧,表现在开头列举若干现象上 ,为下文探究原因奠定基础;表现在通过“学习的智慧是融会贯通,这不假;学习与做人息息相关,这也不错”一句 ,肯定了材料观点中的合理性,从而保证了一分为二的辩证观;表现在批驳人家观点基础上,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天下网友爱吃瓜,吃瓜首选嫩黄瓜。”关注@嫩黄瓜作文 ,你将持续获得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得到最实用、最有效的写作指导。)
有意转载本文的,需事先报“嫩黄瓜作文 ”许可。
文中配图多数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故事的力量
秋枫
故事是灯,照亮你前行的路!
故事是路,引你走向灿烂高光时刻!
故事是河流,引你汇入川流不息的大海,让你不再孤单!
小时候,母亲的故事陪伴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家人一起扒花生、剥玉米、刨地瓜父亲给我们讲“岳母刺字、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等等”励志的故事,在温暖温馨的故事里促我们成长。
学校里老师给我们讲“世上无难事、春风得意马蹄疾、好男儿志在四方等等”故事让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奋进。
生命的岁月里有多少故事温暖、教育着我们,催促着我们珍惜今天,不负使命,尽好我们的职责,对得起存活在世间之所在,不辜负时代的召唤。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人民综合素质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日新月异,腾飞翱翔的中华大地更需要好的故事,也许是品牌的故事,组织发展故事,个人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团队的故事,一件物件背后的故事或者是眼下身边刚刚发生的故事……
不管是那种形式的存在,美好的生活,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故事”。
面对当下飞速发展而又人心浮躁的时代,讲好我们身边的好故事,与人产生“共鸣”“接地气”“给人正能量”“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那么就是好的故事。
壹点号 秋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经营幸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
[最佳回答]什么是理想,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唱高调,其实那是虚伪……相传,苏格兰军队当年在西班牙与回教徒作战时,把故王布鲁斯的心抛在阵前,然后全军奋起抢夺,...
老抱怨,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可仔细想想,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总是说,自己贫穷。但仔细想想,我拥有世上最大的财富——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它比金...
书是人类的老师,也是一位你想见就见的朋友。如果说读书是一种享受,那么会读书便是一种乐趣。享受这种乐趣是幸福。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
化妆可以让一个女子顾盼生辉、姿容精致,但能否让她更加端庄优雅、气韵生华?化妆可以让一个演员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演绎别人的悲欢离合,但卸掉油彩之后的本...
我觉得以舍小家顾大家为题写的议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一,倾心育桃李,舍小家顾大家,他是伟大的老师。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教书育人,每天凌晨...
李白的梦想是什么?他实现了吗?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李白的诗吧。曾有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有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又如:功...”李...
注意字数:(1)“左右式”。如“写一篇字数在600字左右的文章”等。这一“左”一“右”的含义就是500字以上、700字以下的文章不会扣“字数分”,如果是小作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
以原神主题的作文故事剧情在手游中向来被称为锦上添花,不错的剧情故事通常在游戏中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当然也包括以开放世界为卖点的原神手游。在奇幻的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