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丨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再受关注,该取消还是保留

“答辩前的盲审一度被视为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黄金法则’,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其弊端愈发凸显。我们迫切需要一场改革,为博士生打造一个更公正、高效且充满创新活力的成长成才环境。”日前,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王战军教授在中国科学报上发文《博士生论文答辩亟待破除盲审“桎梏”》,探讨这一制度的利弊。

王战军建议,逐步取消盲审,释放创新潜力。他认为,答辩前盲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其有效性和公正性备受质疑。因此,有必要逐步取消答辩前的盲审环节,让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回归“本真”——全面考量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让博士生摆脱形式规范和评审程序的束缚,鼓励他们更自由地探索学术前沿,充分释放创新潜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特聘研究人员张颂昀和东南大学教育立法基地副主任、教授龚向和也曾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法治审视:正当性研判与优化路径》的研究论文。

上述论文提出,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与确立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在加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障和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规范性文件中发现,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的正当性问题。

盲审制度有何弊端?

一般来说,博士学位论文历经三次评价:第一次是以导师为主要评价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同行评价,是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第一道屏障;第二次是在第一次学位论文评价基础之上,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学者对学位论文进行的学术水平判断,这次评价构成了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第二道屏障;第三次是基于前两次评价结果,以论文答辩委员会与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从实质与形式两个维度给予学位论文最终的评价结果,共同构成了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第三道屏障。

谈及当前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张颂昀与龚向和在论文中指出,由于学位授予权的复杂性,各大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例如匿名评价意味着不用对自己的评价负责,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价标准更加模糊,评价结果更具主观性,也更容易偏离评价标准。

另外,在学位论文盲审涉及的学校、导师、盲审专家、学生这几方主体中,学生天然处于弱势地位,制度设计也并没有将学校放在中立的位置之上,学校也将学生学位论文盲审结果的最终裁判权部分让渡给外审专家,学位论文评审制度重心发生偏移。由于学科特性不同,决定了学位论文评审标准也不一样。不同盲审专家对评审标准的理解不同,评判尺度不一。这些都严重影响学位论文盲审结果的客观性。

这两位研究者还指出,目前的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救济实现程度较低,作为主要救济途径的申诉机制存有两大问题,一是申请申诉的限制较多,手续繁杂,例如某高校要求学生申请申诉需导师签字,且由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相关学科三位专家组成专家组给出书面意见,且申诉内容仅涉及学术争议。二是耗时比较久,学生走完复杂的申诉流程后往往错过了预定的答辩时间,造成延期毕业。

“高校不能盲从外审意见”

为了切实保障博士生的合法权益,张颂昀与龚向和建议,要明确培养单位与外审专家的权力边界,培养单位拥有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决定权,而外审专家仅有评价建议权。搭建外审专家数据库,提高外审专家匹配精确度,建立针对外审专家评价质量的反向评价和奖惩机制,探索“小同行”半公开评议机制。

另外,要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程序正当性和高效率,首先要做到信息公开,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有关规定要公开,送审流程要公开,盲审结果要公开。其次,要保障多元主体参与,倾听多方评价和建议,尤其是要建立弱势学生群体的发声渠道。再次,要减少盲审中不必要的环节,不盲目增加二次评价学生的义务,如首次盲审未通过者要修改数月后才能送审的规定。最后,慎重对待盲审结果。即使做到了程序正当,但盲审结果未必是最公正的评价。因此,高校不能盲从外审意见,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工具作用,让盲审结果服务于学位授予过程,不断改进论文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张颂昀与龚向和还建议,完善内部申诉通道,赋予所有在校学生同等的申诉权利,取消学位论文盲审制度为申诉设立的各项限制,对申诉主体、条件、程序和处理方式进行详细规定。

这两位学者提到,目前的申诉机制最大的问题就是耗时比较久,申诉完成后往往错过了预期的答辩时间。因此,高校应构建绿色申诉通道,缩短二次评审时间,提高申诉效率,并建立申诉帮扶机制,从导师、学院、学校各个层面为学生救济提供包括物质帮助、制度供给、学术支持、人员配置、心理辅导在内的实质性帮扶。另外,还可以建立外部监督渠道,通过学术共同体对外展示出群体性共同性的价值认知来保障学位论文得到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

博士论文匿名盲审制度是存是废 关键在哪里

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王战军教授在《中国科学报》上发文《博士生论文答辩亟待破除盲审“桎梏”》,建议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盲审,释放创新潜力。

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盲审后才能进入答辩环节,这被认为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基本制度。但是,随着我国逐渐健全导师制,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博士学位论文匿名盲审制度,与落实导师自主权,强调导师用自身的教育声誉、学术声誉保障自己所指导博士生的质量,产生了一些矛盾。

现实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要由本校研究生院发给校外专家匿名盲审,盲审通过后,才能进入答辩环节,如果没有通过盲审,包括只要有一个专家评审不合格,就需要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通过评审后,才能答辩。实施这一盲审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博士授予单位、博导对本校博士生“放水”。这一制度在前些年一些高校不重视博士生质量把关、博士生导师制不健全、个别博士生“混文凭”的情况下,曾起到比较重要的推进高校、博士生导师、博士生重视学位论文质量的作用。

但是,匿名盲审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弱化了博士生导师的责任;一些匿名专家由于“匿名”,对自己的评价也并不一定真负责,存在随意评分的问题,有的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分相差很大,几名专家都评高分,某个专家却给不及格的评分,而这一评分直接导致博士生不能进行答辩;高校过分依赖匿名评审,如果匿名评审不过,学生申诉很难,不得不延期毕业。这些问题,都亟待改善。

对于匿名盲审制度,也有人认为,虽然存在各种弊端,但这是“最不坏”的制度,如果取消匿名盲审制度,有的博导和博士生就不会认真对待博士学位论文。对此,需要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的博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相比以前,已经更加健全,除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盲审外,高校各学位授予点还对博士生提出必须发表论文的要求,并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得强调高校和导师的主体责任。

基于此,从落实导师自主权,强化导师责任出发,有必要对匿名评审制度的利弊进行评估,就是否继续推进匿名评审制度,听取高校、博导、博士生的意见。考虑到不同学位授予点的导师队伍素质、质量把关各不相同,当前,还不宜全面取消匿名盲审制度,而是可以采取由部分高校先行先试的方式,逐渐取消匿名盲审制度。一方面,高校要摆脱对匿名盲审的过度依赖,把匿名盲审作为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一方面指标,而不是作为是否进行答辩的刚性前置条件。另一方面,要推进大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切实发挥本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强化学术共同体建设,以健全的导师制、博士论文答辩制度替代匿名盲审制度。

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关键在健全导师制,激发导师的教育与学术荣誉意识。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就需要在健全导师制上做文章,尤其是要明晰导师权责,改革对导师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引导博士生导师投入更多精力指导博士生,加强对博士生的过程性培养、管理和评价。(中国青年报熊丙奇)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问答

博士论文盲审通过率高吗?

不高通过率大概在60%至70%左右。博士毕业论文盲审的通过率其实并不高,大概在60%以上70%以下,这样的比例看上去,虽然说超过了一半,但事实上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

博士论文必须盲审吗?

目前,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要求博士论文进行盲审。盲审制度有助于保证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让评审专家能够更专注于论文的质量和学...

博士论文盲审多长时间?

2个月。博士论文盲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工作日可随时报送,具体时间节点为:拟6月份申请学位的人员,将学位论文等材料提交给能源学院研究生科,经审核通过后...

博士论文盲审没过会被开除吗?

博士论文盲审没过不会被开除。论文盲审是博士写完博士学位论文后需要经历的以后流程,博士论文经过盲审后,会给出盲审意见,如果有一个意见是不通过,那么博士论...

博士论文盲审一般要多久?

大概是一周左右的时间。博士的论文盲审并不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大概也就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当然具体知道结果的话,可能要再等半个月左右,因为所有的论文盲审...

博士论文盲审三个必须全部通过吗?

是的,三个必须都通过。博士论文盲审打分有三个级别,即优秀、及格和不及格。及格和优秀都算盲审顺利通过,如果三个盲审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及格,论文都必须进...

博士论文盲审要不要列成果清单?

要列成果清单:成果清单在博士论文盲审中主要是为了提供给评审专家参考。一,在准备博士论文盲审时,是否需要列出成果清单取决于评审程序的具体要求。1,通常...

博士论文盲审会发给哪些专家?

因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启用新的“学位论文质量检测服务平台”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网上送审评议工作,关于新平台盲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每位博士研究...

博士毕业论文几月份盲审结束?

一般是在4月底或5月初。研究生毕业论文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送出去盲审(博士生100%,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两份),5...

请问已毕业和在读博士们,毕业论文盲审好通过吗?

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士论文都需要盲审。一般是一部分盲审,一部分不用,所有专家的意见汇总看否定的结果有多少,但论文评审是否通过,主要还是看盲审,因为非盲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