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前左)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他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他帮助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他,就是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
1981年,李保国留校任教。初进太行山,就选择了当时最穷最荒的前南峪村搞起了开发试点,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
前南峪村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为解决种植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沟沟壑壑,深夜还在煤油灯下分析数据,钻研破解之法。他顶着危险,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积流,经历一次次失败,终获成功。如今,前南峪村变身“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植被覆盖率达94.6%,获“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
山区落后的穷帽子,怎么摘?李保国认为,当务之急是扭转山里人“观念穷、技术穷”的现状。1996年,岗底村暴发山洪,李保国带着同在河北农业大学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搬到这里住了下来,跑前跑后,考察分析,为村里列出种苹果、板栗等规划。
蓝图易绘,实施却难。在教授村民疏花疏果时,看着满地落下的小苹果,有人不干了:“这果子没长大就给扔了,怎么丰产?”在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时,有人质疑,“苹果不见光还能长大?”李保国拿出仅有的5万多元科研经费买纸袋,手把手教村民套袋……
那年秋收时,一切发生了变化:没套袋的苹果卖不上价,经修剪套袋的苹果,五六两的每个卖10元,八两以上每个卖50元,最高的能卖到100元一个!
如今,“富岗苹果”作为中国驰名商标,连锁基地遍及太行山区369个村,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超过1亿公斤,7万多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30多年中,李保国示范推广了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举办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成了专家。2016年4月9日,李保国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前一天,还在石家庄主持河北省3个山区农业项目的验收会。“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应当把实验室建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汪哲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理论源于实践,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研究我国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企业是组织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单位,在购买、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中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关系。例如: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分工形成的劳动关系;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产业分工在空间上推动形成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产业链条向全国乃至全球延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骨架;企业产品完成销售后,形成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国家参与再分配过程,形成一定分配体系;等等。在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运动中,企业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创新进行组织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及其背后的社会关系变化。我们应立足中国实践,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及相应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为切入点,及时总结丰富生动实践,得出规律性认识。
坚持唯物史观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以辩证思维看待经济发展中的新机遇、新挑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坚持矛盾分析法,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研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入研究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理论支持。
在深入思考和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多点突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课题作出科学回答。应着力加强对新发展格局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准确把握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深入分析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供给体系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如何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探寻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的现实路径,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9日 10 版)
相关问答
不是比喻,把论文写到大地上”指的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我们的付出“接地气”,指引我们脚踏实地大踏步向前走,保...
这是现实中的又一个袁隆平,是真正将所学用在实际当中,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的学者。博士的意思,不是读书教书,最好的研究,从来不是从书中来,落到书上。把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