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省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自知的人面对缺陷会少了一份自卑,多了一些坦然;自省的人对待自己的优势会少了一些狂妄,多了一份自信。
自省,就是重新审视自我,把自己全方位展开,做一次灵魂上的检阅。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被誉为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当他深刻认识到“一切纯洁与善良的东西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被毁灭了,而且正在被毁灭着”这一社会问题,他试图靠个人良知来改造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负起其自身的道德责任。他的晚年生活在深深的忏悔中,包括反省自己早年的作品,甚至自己贵族的身份。为了实践自己的道义,82岁的他慌慌张张备车,急急忙忙逃走,在黎明前的夜色中,白须冉冉的老人离开了自己生活了80多年的故乡。一个星期后因肺部感染,在一个小火车站溘然长逝。托尔斯泰毕生为世人的苦难忏悔和背负十字架,最后时刻则为个人灵魂的自由而死。
自省,就是明确定位,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生财之道。盈利,是为商者的永远追求,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染色馒头让人心有余悸,有毒胶囊引发人心惶惶。企业被“利”字蒙蔽了双眼和灵魂,其结果是消费者痛心疾首,苦不堪言,企业也定会抱憾终身,丧失了竞争的权利。当马云宣扬“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的时候,难道不是把“利”奉为至宝的表现吗?当马云炮轰中国金融系统没有系统的时候,是不是背离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让利于民,回馈社会?自省,是一个企业获得利益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自省,就是明白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这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迅速崛起,源于中国的自我反省。在近百年的战乱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自我反省,审慎选择,使我国内部团结,经济繁荣,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100年要走的路程。亿万同胞的共同选择给中国的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自省,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霸业;文天祥舍生取义,成就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美名;曾国藩修身律己,以德求官,重礼慎法,以忠谋政,宁静致远,淡看得失,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的美誉。自省,让我们的民族在凝重中完成知耻而后勇的提升。
让反省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即使行到水穷处,也会有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让反省成为一种境界,人生处处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二】自省
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到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
立身不从一步起,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尘脱俗?处世不会退一步,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堂正为人?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追求与志向,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处事和做人,可是,倘若蚍蜉撼大树的狂妄,蟪蛄不知春秋的无知,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与成功无缘。自立,需要自身的信心和智慧去寻找;自强,更需要我们的毅力和反思。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是我们自省的真诚过程,自省的高尚精神。
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得上心灵的纯净,自省吾身的高尚。既然这样,那么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还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净土吗?当尘世洗涤之后,心灵还如莲花般的洁白无瑕吗?否则就要三思自省以清污,三思自省以退浊。
再省吾身,知孤云出岫,去留无一相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自省需要我们的心空一片宁静,需要我们的情愫一片真诚,道存心底再观世界。表面的光辉与浮华太过刺眼,因为它挡住了真实;夸张的色彩与线条太过喧闹,因为它只折射出炫目的光彩,隐藏了致命的暗伤。那么,我们如何超过尘世的眼睛来重新审度?宁静而后知“至远”,淡泊而后知“明志”,让我们睁开心底的那双自省的法眼,从一颗淡泊的宁静的心出发来观察我们的生活,来享受我们的人生。
三省吾身,知情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美景不在阔,而居篷窗竹屋之下,风月亦奢。自省,让我们清空心中的欲念,重拾身边哪怕只是微小的幸福与感动;自省,让我们清点心中的渴望,重获身边哪怕只是点滴的欢笑与泪水;自省,让我们打点生活的行装,重整身边哪怕只是丝毫的坚毅与信念,从而在自省后找到心的归属,灵魂的彼岸。
古人三省其身,省一是言行,省二是作为,省三是修养。今天,我们三省吾身,则应自省的是追求,是信念,是情操。但愿自省之后,我们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痕,漫随天外风卷云舒。
【三】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教训殊为惨痛。
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四】让自省成为自觉
肖凌之
“省”是反省、检查,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检点、自我完善的自觉行动;“醒”是清醒、明白,是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处世态度和人生境界。一个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在关键事情、关键时刻不糊涂,必须注重自我审查、反躬自省,清洗思想的尘埃,坚守做人的底线,练就对不良诱惑的抵御之功,时刻防止思想滑坡、行为走歪。
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忽略了“省”与“醒”的关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对己不克制、对人不友善、对事不用心、对物不珍惜,不注意言行的检点,结果是不仅不受欢迎,而且四处碰壁。甚至有少数领导干部不屑于扪心自问,忘记了反躬自省,而热衷于一呼百应,习惯于他人对自己百依百顺,高兴于被阿谀奉承,满足于听甜言蜜语,总是感觉良好,误以为自己什么方面都高超、高明,于是乎忘乎所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去的去了,最后滑向了罪恶的深渊,待到被绳之以法时,捶胸顿足,悔恨交加,已经为时晚矣。
对人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我。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贤圣哲特别强调,人要保持清醒,并做到思想有所长进,必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用现代的话来说,人要了解与完善自己,就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搞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不断地认清“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顺应时代发展、合乎社会期待、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
人的自省还有一个宽与窄、高与低、严与松、对与错的标准和方向问题。真正的自省,是要参高看远、比先竞优,在宽中“省”胸怀,在高中“省”水平,在远中“省”视野,在先中“省”差距,在优中“省”距离,严于律己,把自己整理成最好的自己。党的干部自省,除了普遍性的要求,还要经常用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量一量自己的言行好不好,拿群众评价验一验工作得失的多与少,用先进模范的标准比一比存在的差距有多大,用党纪国法的规定问一问敬畏法纪的程度够不够,用改革发展的成果看一看工作与时代要求合不合。更多作文,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学生满分作文。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留下人生稳健的足迹,就必须以“省”促“醒”,让自省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把自省当作镜子和良药,将自己的不足找出来,将自身的毛病医治好,做到头脑清醒、思想健康、行为稳健。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中的一句神谕,千百年来,曾给人以无尽的启示。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存在很大的争议,那么,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这句神谕,也就是说,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认识他自己,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了,让学生认识自己,并不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一味地研究自己,隔离外界,而是要开阔视野,通过外界观照自我,把外界当作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认识自我,看清自己。外界的范畴很宽,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是知识等等。
对教师而言,最现实的是知识,如何通过学习知识让学生认识自我,为我所用,这就是教师的任务。在我看来,具体的知识一般来说都比较容易掌握,但育人却是持久的,内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一切知识,一切东西,都应该是为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而提升自我,否则,知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为人所用的知识,学习它能有什么用呢?只有将知识与自我联系起来,知识才会有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位置,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在哪方面有潜力,将来能做什么,存在哪些方面优势和不足等等,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的高低深浅直接决定着学生选择的正确与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大小,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前方的道路才会更加明晰。
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自我呢?其实,在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文章中揭示出的深刻的国民性,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学习诗歌,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学习议论文,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这些丰富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都足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文本资源,用最有价值的东西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弥补劣势,以求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最后更好地成就自我。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为什么飞不起来?我们认识到人没有一双带他去飞翔的翅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壮大,首先要能...
[最佳回答]..其实人生在世,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潜心修学,专研时势,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何哉?那是为以后的出世而作准备.身处乱世,...
保持自我人们喜欢平坦开阔的大道,但也不会拒绝通幽的小道;人们赞美给予人们光明与热量的太阳,但人们也不会不称许夜空星光点点和黑暗中的北极星。做最好的...
[最佳回答]1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2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3敢于向他人询问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自己决定,是父母放手看管行为的开始,是父母对孩子自主意识培养的开端,是老师尊重学生人格的细节表现,是同学间友好发展关系的具体保障。自己决定,需要自...
所谓朱就是朱砂,墨则是墨汁,赤则是红.顾名思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的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日子匆匆而过,我们挤压时间的海水,努力学习知识,为我们来日的美好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就像毛竹一样,悄悄地壮大着自己的根系,用十二年的...
[最佳回答]我能成功者往往是自信的人.自信,在某些时候就是“我能”的代名词.自信这个伴侣,对于你我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应该自信,因为自信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结尾:我向自己深深地鞠了一躬,真的是对不起,我真的是辜负了自己很多的年华,有的时候完全无法照顾自己的想法,完全都是照顾着别人的感受,我真的是深深地亏欠...
一、无论你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让自己不断变强,就是最好的蔑视。二、有人帮你是幸运,学会心怀欢喜与感恩;无人帮你是命运,学会坦然面对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