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开展了2022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共评选出11件好人好事,通过专题展示,传播正能量,发挥好人好事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让我们一起学习先进事迹,凝神聚力,笃志前行,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
临危受命克时艰,携手并肩护安宁
——学校核酸采样师生志愿服务突击队事迹
2022年3月,上海疫情防控迎来严峻考验,学校按照市教育系统校园防控工作部署进入封闭管理阶段。当如常的生活按下“暂停键”,为保障全校师生核酸采样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临时组建了一支核酸采样师生志愿服务突击队。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用自己的方式守牢校园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的关键战线。
临危受命:众志成城,守护校园
随着“全员采样”带来的人员压力日渐显现,为我校师生采样的医院和校外力量都越来越吃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当机立断,决定组建一支由在校师生组成的采样志愿者队伍。后勤保障“蒲公英”党支部立刻开展行动,整合校本部及附属医院资源,考虑了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等情况,最终组建了一支由来自多个部门和学院的教师,以及护理学院17名研究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邀请曙光医院采样团队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两次“跟师”实践后,学校核酸采样志愿服务突击队,我们自己的“大白”逐步走上了采样岗位。
大白精神:不负众望,砥砺前行
封控期间,园区内各个单位留宿人员达五千余人,“大白”们每天最重要的日程就是为所有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从上午8点穿上防护服之后,他们常常需要坚守6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晚上加临时场次也是常规操作。他们之中有党员、有群众、有“超级博士后”获得者、有学生、有学院干事、有护士、有医生、有老师、还有年幼孩子的父母……穿上防护服,“大白”就是他们唯一的身份。在坚守一天脱下防护后,他们还要回到自己的岗位完成工作,开会、备课、进行线上教学、继续实验科研、撰写论文……但“大白”们从没有任何抱怨和怨言,反而是笑语连声,成为了当时校园里“开心果”。
精诚团结:众望所归,使命必达
在核酸采样师生志愿服务突击队的组成背后,还有一批默默无闻的后勤团队老师,从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给采样志愿者分配点位,到采样结束之后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封装、转运处理,样本送检,以及后期数据收集整理等都是由他们完成。此外,生活园区内不仅有本校师生员工,还有其他学校的师生,我校也承担了对他们的采样、送检工作,这更需要统筹协调。后勤保障处、医院管理处、信息中心、保卫处等各部门的很多老师都参与其中,保障每一次的核酸检测顺利完成。
这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核酸采样志愿服务突击队,从严寒服务到酷暑,从寒冬暗夜的坚守,到盛夏湿透的衣衫,每一场经历都让大家刻骨铭心。105天连续作战,291972人次核酸采样,单日工作最长8小时……大家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分工,无私奉献,只为共同守护校园平安。
主动请缨四度出征援藏 倾力推动高原护理发展
——附属普陀医院张运奇事迹
张运奇是我校附属普陀医院的一名90后男护士。2019年7月至今,张运奇已经四度参与援藏工作,他救死扶伤,协助援藏医生共同救治当地患者;他倾囊相授,提高受援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他无私奉献,在藏区的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
2019年7月,张运奇第一次援藏,从长江之滨来到雪域高原,还没到亚东县,就感受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但他咬牙坚持,带着“缺氧不能缺精神”的信念克服了来势汹涌的高原反应,迅速投入当地的医疗任务。他用自己积累的护理知识为医生针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他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危重患者病例护理讨论,针对患者病情,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完善对患者的护理。
兢兢业业,倾囊相授
四次援藏,张运奇为高原护理事业倾尽全力。第一年他开展护理基础操作培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弥补了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相关知识的空白。第二年他选送护士前往自治区医院手术室学习,在提高护理技术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手术室专科护士。第三年他找准护理部弱点,对存在问题逐一击破,规范抢救流程,制定演练方案,提高急诊病人的救治效率。2022年他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防护服穿脱、鼻咽拭子核酸采样和样本转运流程等培训,还配合研究制定完善当地疫情防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方案。
他认真做好“传帮带”,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留给当地护理人员,建立“1+1”“1+N”师带徒模式,制订培养计划任务书,落实带教任务,逐步培养护理骨干,使护士在医、教、研各方面均衡发展。同时,他还注重强化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能力,为藏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护理强队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爱无疆,无私奉献
援藏4年,张运奇经历了2次藏区疫情。2020年2月,张运奇提前结束假期返藏,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2022年8月,亚东县发现第一例阳性感染者,为确保定点收治医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启用并进入实战状态,张运奇与援藏队员一起连夜加班加点,仅用12小时就完成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接收了第一批阳性患者入院治疗。
在藏区,张运奇的脚步遍布各地,他为偏远高海拔乡村患者送去医疗服务和健康宣教;上门为行动不变的患者进行体检,并免费发放常用药物;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前往边境哨所及各执勤点巡诊、义诊,为高原一线官兵送去健康保障。
张运奇说:“在西藏,我总感觉自己像一朵不起眼的格桑花,普普通通,却仍然能为高原的美做一丝点缀。一朵格桑花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接起茬、连成片,也会弥漫成一片花海。”
走出“实验室”,奔赴“检测点”
——基础医学院PCR志愿者服务队事迹
2022年3月,在上海疫情最吃紧的时刻,为积极配合上海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缓解核酸检测压力,学校响应号召面向全校师生招募PCR检测志愿者。基础医学院师生积极报名,17名师生脱颖而出,与其他学院的3名志愿者共同组成PCR志愿者服务队。
学院副院长郑月娟教授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舍小家为大家,坚持逆行,带队前往之江检验所。她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同工作,一起参与“三班倒”,总是冲在第一班、第一线。她以丰富的感染免疫专业知识、娴熟的PCR技术优势,以及严谨的科研思维,为核酸检测工作优化了工作条件、提升了安全保障。她建议补充个人防护岗前培训,要求配备脱防护服缓冲区的辅助设施,反复强调生物安全相关注意事项,提出增设生物安全柜和PCR板子离心机等专业要求。
3月23日,青年教师汤琛琛带领一支5人小分队支援长兴岛的检测工作。当时长兴岛形势严峻,每一位队员在左手臂绑上了红领巾标志,只在规定的活动区域活动,不能与任何不绑红领巾的人接触。虽然岛上天气寒冷,但每个队员都充满斗志,在红铠甲P2移动核酸检验车内用26个小时顺利完成了9000个样本的检测工作,速战速决,安全返回之江检验所。稍作修整后,又迅速投入到了检验所的核酸检测工作中。
回顾10天的志愿服务,大家都感到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师生志愿者们不断精进业务,传播正能量,展现了上中医人的精气神。
“疫”刻不停,护航生命
——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送药小分队事迹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上海,在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后,肿瘤患者的化疗就医,以及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成了不小的问题。为满足患者的治疗及用药需求,学校附属龙华医院各部门积极行动,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尽一切力量“疫”刻不停,护航生命通路。
我的母亲是一位患有慢性肾炎的老病人,在龙华医院就诊已有十余年。今年3月,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她的就诊、配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草药是一人一方,社区志愿者无法提供代配药服务。在龙华医院网络医院就诊后,考虑到现在快递运输的艰难,对于草药何时能运到我们手中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甚至做好了万一停药后,急性发作期用西药缓解的准备。就诊后的一天中午,手机上来了一通陌生来电:“我是龙华医院的医生。由于快递停运,我们医生来送药了,已交到你们楼下的大白手中。”错愕、惊喜、感动同时涌上心头,言语上的“谢谢”仿佛太过苍白,可也只有一句谢谢能反映心底最真切的声音。
因为及时续上了药,母亲的病情平稳。疫情下,慢性病患者和家属的焦虑绝望不足为外人道,正因为有了贵院心系患者的领导方针,有了每位医师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在黑暗里感受到了光与温暖。衷心感谢龙华医院的每位工作人员,愿奋斗在一线的您们平安归来。
这是龙华医院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中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的一封,字里行间感受到患者对医院的真情实意。
龙华医院送药小分队,守“沪”的四驱战士。疫情期间,很多患有慢性病或长期服用中药调理的患者由于小区封闭,无法前往医院配药,即使采用了互联网医院配药的方法,也因为物流资源极度紧缺,暂时无法及时取得药品。为缓解患者的燃眉之急,经医院党委、院部特批,一支特殊的运输队集结而成。由龙华医院上南院区第四党支部书记、上南院区药房主任史秀峰担任领队,支部内多名党员主动请缨,协同药剂科同仁们化身为“四驱战士”,担当起龙华医院中药饮片的配送工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采取“私车公用”的办法,以上海各区为单位进行划分,专人负责、专人配送。虽然运力有限,但这支特殊的送药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挤压休息时间,合理安排路线,提高送药效率,平均每日送药150单,每人平均总里程近4000公里。中草药饮片除了重量重,体积也较大,往往两位患者的药就可以装满小车的后备箱,为了节约时间,尽可能多地送药,让患者能够早日吃到药,队员们在车里自备干粮,一个馒头或面包就打发一顿饭。“药我们已送到,请您与小区志愿者联系。”这是龙华医院送药小分队的队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经过50天艰辛的战斗,终于迎来了城市的完全解封,送药小分队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充分展现了医疗卫生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校文明办
近日,市文明办下发《关于通报表扬2023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的决定》,全市共10件好人好事入选,经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办推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罕见病诊治团队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
多学科合作
帮助罕见病患者建立信心 2022年5月,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甜橙因呼吸和吞咽困难,转至华山医院急诊。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病,华山罕见病诊疗团队搭建重症肌无力危象多学科诊疗,在甜橙经历气道堵塞、氧饱和度降低、抢救室和ICU与死神搏斗期间,医护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治疗,并鼓励她树立坚强活下去的信心;通过写字交流、写小字条安抚在ICU外焦灼等待的父母。经过医患双方的不懈努力,甜橙的状态越来越好。甜橙把在华山医院ICU的这段历程通过小红书分享给其他的肌无力患友,她说这段时间里,医护代替家人成为了她最亲近的人。
团队负责人赵重波教授常常一个下午的门诊会看到深夜,“这些患者们好多都是从外地赶过来的,既然奔着我来了,能加个号就加吧,医学人文精神并非只是概念,而是体现在现实中这些微不足道的点滴”。
诊治团队奉行长期主义
聚焦疑难 罕见病 打造“华山模式”
全球已经确认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约占全部人类疾病的10%,属“疑难杂症”,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罕见病罕见,能看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更罕见” ,成为罕见病患者求诊的痛点。 为了“让罕见病被看见,让痛点不再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动担当起公立医院“国家队”的责任与使命,2005年即以神经肌病为起点,建立罕见病诊治团队。经过多年发展,在2022年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正式成立罕见病诊疗中心。 目前已建成包括多学科罕见病专家、专科护士、数据专家、医务社工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内的39人专业团队,致力于让每一位罕见病患者生活有尊严,生命有价值。
近年来,华山医院罕见病诊疗团队不断创新诊疗模式。 为方便患者就诊,罕见病中心整合了近70种罕见病的预约挂号信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公众号全力打造罕见病门诊预约“快捷入口”, 实现罕见病挂号一键直达,为疑难罕见病建立按需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攻坚克难。团队重视罕见病重症救治,开设罕见病重症急诊绿色通道,通过建立规范流程提高重症救治效率。团队积极开展罕见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引入新型药物治疗方法,为罕见病治疗带来新方向。大力进行罕见病科普,团队通过“华山罕见病”公众号、华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华山医院“医直播”平台以及与中国罕见病联盟等罕见病组织合作,开展公益讲座,向患者传递罕见病诊疗信息,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遗传代谢、神经-足踝畸形、垂体疾病、系统性硬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发作性睡病等,只为了万分之一的可能。团队还通过“多兵种作战”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的一站式诊疗。
借助罕见病中心,团队持续开展综合性学术研究,获得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山医院罕见病中心自成立以来,发布28篇SCI罕见病研究论文,编写3本罕见病多学科合作诊疗临床病例集专著,搭建“泛长三角神经肌病联盟”,每年培养进修医生超100人,创建“华山罕见病”公众号。团队已上线脊髓肌萎缩症、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垂体疾病三个专病库,共承担7项国内或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均为牵头单位。在中国罕见病联盟的支持下,中心牵头成立中国重症肌无力协助组(CMGC),力争建成区域内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学术成果最多的罕见病诊治中心之一,将“华山模式”的先进经验推广到长三角,服务全中国。
文丨内分泌科 何敏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
相关问答
[最佳回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读《纪念白求恩》我曾读过许多的书,虽然很好,但我是读了就忘,自从我读了一本著名伟人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一书让我...
浅谈小学生的情商培养一直以来,由于受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影响,学校教育普遍重视对学生智商的培养,而忽视对情商的培养,从而导致所培养...
今年三下乡,我与队友们来到山东菏泽市单县莱河镇,在这里,我们进行“走进乡土农村,致力精准扶贫”的调研活动。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困难的家...纪...
个人简历,填写你有生以来,简单的经历,从上学开始,(一般是小学开始)经历哪些学校,以及在哪里工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在哪里上学等等...个...
[回答]学字的繁体用毛笔写法如下:拼音xué1.学习:~技术|勤工俭~|我跟着他~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杜鹃叫,~得很像。3.学问:治~|才疏~浅|博~多能。4.指学科...
谢邀请: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人啊,有知足的有不知足的,有的事可干有不可以干的.你有知足的心就会干些大事,不知足那只能干人家看不起的事.做人要知足是...
答:中学年级副组长的职责:一、认真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责。二、辅助组长全面负责本年级常规管理...十三、...
我给你看个样板吧,这个是要自己感受去写的别人代不了,只能给你看看样板.OK?优秀女职工工作者事迹材料?***,女,1972年10月出生,1994年7月参加工作,...她...
电词语接龙如下:电话,话费,费用,用处,处理,理解,解决,决定,定论,论文,文明,明白,白天,天气,气候,候车,车站,站住,住手,手机,机长,长大,大...电词语接龙:电话...
大神不敢当,但我敢回答你的问题。悟空问答要赚钱,开通问答收益是硬性指标。高伦的收益也刚开通一个多月,开通问答收益,需要长期,稳定的创作优质答案。如果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