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山亭夜宴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在他看来,大概只有美食饱了口福,爱情满了胸口,人生才算圆满。
人人都希望人生圆满,实际却有太多遗憾。
天才如张爱玲,对自己的小说《半生缘》也是如此。这是她第一部长篇,却也是她唯一不满的作品。
其实,人生处处是对立的两半,若只想接受好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电视剧《半生缘》中,已近不惑之年的顾曼桢,语气平和地说:“人生总会有些遗憾。假如我和世钧结了婚,有了孩子,就不会有故事了”。
走过沈世钧与顾曼桢的一生,你会发现:这对立的两半,刚好拼接出一生的圆。
半苦半甜是爱情
沈世钧与顾曼桢本是同事,即使他经常路过曼桢的工位,找好友叔惠吃饭,也不曾注意到曼桢的存在。
直到三个人偶然相遇在一间餐馆,他才第一次看见曼桢的脸。
要说曼桢与叔惠认识得更早,也更相熟,但两人之间却没擦出一点火花,因为爱情从来没有先来后到。
曼桢用茶水冲洗过的筷子,世钧如奉至宝地捧在手里;
世钧趁雪夜为曼桢寻回的手套,曼桢还没接过来,就先红了脸。
爱情的芽,幼小而坚硬,长势喜人又不知不觉。
两人就在这一来一往的不经意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要说这爱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你一旦爱上了一个人,也就会对他打开心扉。
曼桢向世钧坦陈自己的家境:家境贫寒,子女众多,大姐曼璐为了养家甘愿做舞女。
这些,曼桢都不曾对其他人说过。
工作后的曼桢为了减轻大姐的负担,闲暇之余做着兼职,补贴家用。
世钧心疼曼桢,想尽快结婚以减轻曼桢的压力,而曼桢怕的恰是世钧替自己挑起重担。
彼此心疼又无奈,世钧只能风雨无阻的护送曼桢去雇主家上工。
正巧此时,沈父病重,世钧辞了职,回家代父亲打理事务。曼桢也得了机会,以叔惠好友的身份去到世钧家里。
这使得本已心心相印的两人,变得更加亲密无间了,曼桢甚至还接受了世钧送的戒指。
可让两人没想到的是,曼桢的姐姐曼璐本与沈父相识,而且还差点成了沈父的小妾,正是这层关系,让曼桢与世钧的婚事出现危机。
世钧为了能和曼桢顺利完婚,便私作主张对父亲否认了曼桢与曼璐的关系。
而这恰是曼桢的心结:姐姐放弃自己养活全家,如今你却让我装作不认识她?
爱情最怕的,就是好起来不给对方空间,恨起来不给对方机会。
于是,曼桢与世钧爆发了第一次争吵,曼桢一气之下退还了戒指,世钧更是顺手把戒指扔进了垃圾桶。
有句话说,爱情是个胆小鬼,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
却不想刚好有人借了这风声。
半信半疑是人心
失恋的曼桢来不及伤心,听母亲说姐姐病重,便去看望。
就这样,深信不疑的曼桢,轻而易举进入了曼璐的圈套。
曼璐因为流产多次丧失了生育能力,赶在容颜老去之前匆匆嫁了人。
日子虽富裕却也委屈,丈夫已经对她厌弃不已,为了保住自己辛苦半生换来的好生活,她决定利用曼桢,借腹生子。
毕竟她的丈夫祝鸿才对曼桢垂涎已久,甚至毫不避讳地在曼璐面前表示对曼桢的向往。
经历了一夜的浩劫,祝鸿才阴谋得逞,曼桢也被姐姐锁了起来。
此时,她手里唯一贵重的东西就是手上的戒指,是母亲状似无意从垃圾桶里捡回的。
为了求救,她将戒指抵押给佣人,只想佣人能传个消息给世钧。
可佣人却转身将戒指给了曼璐,换了几百赏钱。
不断叫嚷求救的曼桢嗓子已经嘶哑,听到石板路上的皮鞋声,觉得是世钧的脚步声,可是转念,又否定了自己的幻想。
而这来的恰是世钧,终于寻到这里来。
世钧接过曼璐递过来的装有戒指的盒子,心里疑惑:明明已经扔掉了,为何要这么隆重的再还一次?
世钧问曼桢是否回了乡下。
听闻乡下与曼桢交好的男医生刚好结婚,难道是和曼桢吗?
曼璐只管拨弄着茶叶,任世钧一个人猜想。
结束交谈的世钧走出来,手里摸索着那枚缠了线的戒指,看也不看就丢了出去。
如果他能拿出戒指细看一眼,就会发现,曾经棕色的毛线,已经染满了深褐色的痕迹,那是曼桢的血。
如果他能再怀疑一次,为什么已经扔掉的戒指要如此兴师动众地还一次。
如果曼桢能再怀疑一次,觉得那出现的皮鞋声就是世钧的脚步声,继而大声呼救,那么,两个人就不会近在咫尺,却一别一生。
怀疑是理性的,可爱情不是科学,不允许反复怀疑和探究。
半信半疑的难处,是信了不该信的,疑了不该疑的,人心却总是如此。
半梦半醒是生活
回到南京的世钧,决定不再坚持,相亲、结婚,全听家里做主。
这个面对曼桢时木讷的男人,居然会主动撩拨一个女子——翠芝。
翠芝是家里给他物色的妻子,对着这个自己不爱的女人,世钧的举止不免有些轻浮:
世钧站在翠芝身后,贴着她的耳朵,闻着她身上的味道,轻浮地说:你真香。
新婚之夜,翠芝握着他的手哭道:“怎么办,世钧,你也不喜欢我……”
世钧仿佛梦里突然惊醒,他一边安慰翠芝,一边承诺一定会对翠芝好。
相爱的人不能结合,结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这真是讽刺。
然而世钧本就是个温吞的人,他也不会对自己的妻子坏到哪去。
这边世钧刚刚洞房花烛,那边曼桢被禁锢了十个月,因难产不得不去医院产下她觉得罪孽的孩子。
终于,在临床产妇夫妻二人的帮助下,她脱离了姐姐的禁锢。
即使自己被禁锢,怀孕,生子,还是心心念念地想着世钧,刚从医院出来就写信去南京,只说自己这一年生了大病,才见好。
信件石沉大海,曼桢只能亲自寻找。
可是一年没见了,世事早已变迁,当曼桢终于找到叔惠询问世钧的近况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消息:他结婚了,就在昨天,我还去参加了他的婚礼。
此时曼桢的心就像刀口上了麻药,一点不觉得疼。
过后那痛处渐渐苏醒过来,逐渐蔓延开来,整个人才变得清醒。
有些人,抓住了就是一生,有些人,错过了,也是一生。
现在,梦醒了,眼前事已成定局。也许,只有疼痛才能让自己清醒。
其实大梦不醒也是幸福,最怕半梦半醒间,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迷了自己的眼。
半推半就是命运
十四年后,世钧成了中年大叔,每天的生活皆是琐事:一如往常地上班,带一双儿女玩耍,听妻子翠芝的吩咐去遛狗,去看看煤气是否已经关紧……
看着翠芝在镜子前梳妆打扮,他也能真心地赞叹一句:“你真漂亮”。
曾经被他拒绝过的姑娘,如今已是他的妻子,这便是命运的安排。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没有波澜,世钧已经不再想起曼桢,可是当有人打电话到家里,听闻来电话的女子姓顾,又恰恰找刚从美国回来的叔惠时,世钧立刻偷偷抄下纸张上留下的号码。
这个电话一定要背着人才能打。
等待传话的几秒钟里,他听着听筒里传来的犬吠和孩子啼哭,突然明白,接听了电话又能怎样?
自己有家庭,有孩子,他与曼桢注定走不到一起去了!
世钧退回了自己的世界,而曼桢被姐姐设计,被母亲欺骗,舍弃孩子也要离开让她噩梦连连的祝鸿才;
但命运弄人,她又在姐姐去世后,为了照顾孩子,选择和祝鸿才结婚,在看清祝鸿才的为人后,又举债打官司离婚,只为得到孩子的抚养权。
没有人逼迫她,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时过境迁,单身的曼桢已经不再想念与世钧的过往,有的不过是偶尔的遗憾。
不过命运总要让彼此有个了结,没有人蓄意,就那样相遇在叔惠家里。
两个人走出来,还像当初一对情侣的模样,并肩而行。
在餐馆的隔间里,太多的话想说,可是开口却是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命运兜兜转转,让彼此再见,不过是为了好好道个别。
从此,天各一方。
雷蒙德·卡佛说,“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一场悲剧,更悲哀的是,这场悲剧的主角还不是你,而是命运。”
他们都认了命,选择柔顺地匍匐在命运的脚下。
人世事,几完缺。
这部小说在定名《半生缘》之前,曾以《惘然记》连载,或许也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和参悟。
顾曼桢与沈世钧的最后一面,与其说是对错失的扼腕,不如说是对前缘的诀别。
就如顾曼桢所说:“你不知道,这一面让我心里有多痛快。”
痛快地对过去告别,亲自为前半生的缘分画上句号,无论遗憾或者不舍,都是一种圆满。
半生缘,其实已是一生。
好好地跟前半生告别,努力描绘后半生的生活,人生才完整。
如果你也曾对过去有所遗憾,请好好的说句道别。
毕竟,有些人、有些事,已经不会再见。
作者 | 晓爽,一个忙里偷闲的惬意人儿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人说:
“《半生缘》像一张药方,以爱情为引子熬出生活百态,入口一饮,全是逃不掉的苦辣人生。”
故事的主人公曼桢,在姐姐的呵护下长大,却被姐姐伤得最深。
她有刻骨铭心的恋人,却在命运的捉弄下彼此错过。
我年纪尚轻时也曾一度认为,这不过是老上海的又一个悲剧爱情故事。
而今,人到中年,尝过人间百味,见过世情冷暖,重读这本书才发现:
在曼桢与周围人相互纠缠的命运里,逐渐拼凑出的是每一个平凡人的人生。
这世间
没有一种感情不带伤
父亲去世后,曼璐作为顾家长女,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为此,她放弃已论及婚嫁的恋人,转身成为舞女。
然而,曼璐牺牲幸福、清白和尊严,并未换取母亲多一点的疼惜。
当其他孩子长大,母亲开始担心曼璐不光彩的身份会影响他们,于是催促她找个人嫁了。
而顾家的第二个女儿曼桢,读过书,经济和思想都算独立,本以为她能幸运一些。
然而,并非如此。
曼桢是家中最挂念曼璐付出与痛苦的人,却被曼璐的丈夫祝鸿才觊觎。
祝鸿才多次提出非分要求,都被曼璐拒绝,直到豫瑾出现。
豫瑾,是曼璐被迫放弃的初恋,是她凄惨人生中少有的、值得回味的记忆。
可多年后再见,豫瑾却对曼桢心生爱慕,这让曼璐内心的天平彻底倾斜。
她明知曼桢心许富家公子沈世均,却仍以生病为由,把曼桢骗来家中送入祝鸿才的魔爪。此后曼桢一直被关在祝家,直到怀孕生产。
图源:电影《半生缘》
被囚的日子里,曼桢对一向疼爱自己的姐姐深感绝望,也明白了母亲是被姐姐收买,才会对消失的自己不闻不问。
她想念世均,想告诉他自己的遭遇。
然而,她生下孩子并逃离祝鸿才后,收到的却是世均结婚的消息。
仅仅一年,外面换了天地。她的至亲面目全非,挚爱离她远去。
张爱玲说:“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我们依赖亲情长大,在人生旅途中与友人结伴,渴望一个相知相惜的伴侣。
却从未想过有一天,友人渐远、深爱成伤。
当至亲之人迫于无奈,把我们放在感情和现实中间左右权衡时,辗转其中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爱过伤过后才恍然发觉,原来所有感情都要在岁月的波折中流离变换,承受考验。
最后,无助和孤寂,成了人生常态。
人总要在与他人的纠缠中
寻找自己的路
如果没有曼璐的付出,曼桢就没有机会读书,更不会遇到与她两情相悦的世均。
同样地,如果不是曼璐的一念之差,曼桢也不会遭受那般重创,痛失世均,遗憾多年。
曼桢曾同曼璐一样,一心一意爱着她的家人,拼命工作想撑起这个家。
曼璐婚后,曼桢不止一次告诫母亲,不能再拿姐姐的钱,不要让姐姐为难,家里的开销她来负担。
然而,当曼璐为消解内心的不平,为稳固自己的婚姻而牺牲曼桢时,母亲却成了帮凶。
她不但默许曼璐对曼桢的囚禁,更为避免世均找来而火速搬离上海。
临走时,她兜里还揣着曼璐给的一笔钱。
自始至终,曼桢对祝鸿才都只有厌恶。可她却在姐姐曼璐的算计里,生下祝鸿才的孩子,注定与他纠缠一生。
这些她爱着、厌恶着的人,成全了她的成长,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至此,曼桢的人生是幻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重生。
她开始跌跌撞撞,重新摸索生活的方向。
图源:电影《半生缘》
曼璐去世后,她仍然接济母亲和弟弟,但已带着冷漠和疏离。
为照顾生病的孩子,她回到祝鸿才身边,并默认了这段婚姻。
可她并不依附于他,并且选择在难以忍受时果断带孩子离去。
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人的命运,是他社交关系的本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被他人影响着。
也许,其他人曾或无心或有意地伤害过你,但当你察觉时,一切已无法挽回。
你会因此被迫离开原本的人生轨道,也会暂时迷失。
但是,没有关系。
请相信,无论生命行至何种境地,命运的舵始终握在你自己手中。
只要你不停止寻找,总会在错过、痛过以后,重新找到自己的路。
真正的成熟
是放下过去,认清现实
当年曼桢被囚,世均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她,结果却上了曼璐的当,误以为曼桢嫁给豫瑾。
他这才心灰意冷,娶了门当户对的石翠芝。
图源:电影《半生缘》
然而,在这段平淡如水的婚姻里,两人心中都各自装着放不下的人。
世均对曼桢念念不忘,翠芝则曾与世均的好友许叔惠情投意合。
翠芝的母亲看不起叔惠这个穷小子,不赞成二人来往。
翠芝离家出走失败后,叔惠出国深造,自此二人不了了之。
在翠芝眼里,世均不会说话,不喜欢玩,只要是女人他都不喜欢。
翠芝以为,世均原本就这般沉闷无聊。
可她不知道,世均当年一气之下销毁了跟曼桢有关的一切,却鬼使神差留下一封信,一直小心翼翼珍藏着。
一向羞赧的他,对曼桢说过最动人的情话;豫瑾出现时,他也会吃醋闹脾气。
世均和曼桢重逢,已经是14年后,叔惠回国之后的事了。
在一个人声嘈杂的酒馆里,曼桢把这些年的遭遇娓娓道来。
坐在对面的世均,面色苍白、大脑茫然。
他气自己没能在曼桢最需要的时候找到她,更气自己现在即便粉身碎骨,也无法冲进曼桢的回忆里解救她。
可是他想,既然能够重逢,就一定能挽回这段感情,全然忘记他已有家、有妻子,还有两个孩子。
而经历过更多磨难的人,总会更快清醒。
曼桢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为两人心系多年的爱恋,彻底画上句号。
另一边的翠芝,正和叔惠坐在一起尴尬地吃饭。
自上次重逢,翠芝在叔惠面前大哭一场,叔惠便开始注意两人交往的分寸。
“他们之间唯一的可能是发生关系。以他跟世均的交情,这又是办不到的。”
昔日恋人重逢,却已隔着悠悠岁月,夹着世态变迁。
或许,每个人生命中,都藏着一个不曾好好告别的他。
这使人期待重逢,渴望填满过往的遗憾。
然而,自分别那天起,各自就已踏上截然不同的旅程。
即便还能再见,彼此间也早已有了对方不曾参与的人生经历,以及背后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图源:电影《半生缘》
原来,重逢并不能挽回遗憾。
而我们,从认清现实,体面告别的那一刻开始,才算是真的长大了。
写在最后
美国作家玛雅·安吉洛说:
“成长并不像人们起初设想的那样,是一个毫无痛苦的过程。”
“我想,我交出了一部分青春换回了阅历,而我所收获的比失去的更为珍贵。”
成长,不是在不断地收获,而是在不断地失去。
而那些已经失去或者即将失去的,都会在我们人生中留下烙印,这便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不必再去苛求爱的结果,幸福也非求仁得仁。
因为,爱在经历时已经圆满,而我们步履不停追求幸福的过程,比幸福本身更有价值。
作者:久久,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本文首发公众号:读者读书会(ID:duzhe0423)。《读者》杂志官方阅读交流平台,在这里,看见世界,读懂生活。
相关问答
一弯新月,时光的缝隙搅动碥迁的思绪,怀念我们桃花下的相遇,一世情牵,我的爱戴不动你的离扰,心的舟子划不到彼岸的美丽。一弯新月,时光的缝隙搅动碥迁的思绪,...
半生缘是指前半生遇到的缘分,却没有相伴到老,半生缘不是一生,但是,这半生痴情却要用一生来祭奠,是指感情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尾,这是张爱玲...
女性与命运一直是张爱玲所擅长的主题,在《半生缘》中,这一主题意象更是被赋予了人性的体认。特殊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和学识修养构筑了张爱玲独特的内心世界...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爱情的悲观,使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带有悲剧色彩。张爱玲尤擅长描写女性的悲剧,而女性的悲剧,离不...
..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人同在一个纺织厂工作,曼桢个性温柔坚强,叔惠开朗活泼,在相处中,曼桢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了。曼桢的姐姐曼璐为照料全家老小7人...
一束花,一片叶子,有自己的自在。半梦半醒半生缘应该是说一个人年轻时活在梦想中,中年已经明白些事情,老了回想起来其实遇到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有缘由的。...
下一...为了保全自已的地位,令祝强奸了曼桢。曼桢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已的恋情。姐姐死后,她也嫁给了祝鸿才。多年后,曼桢与世钧重逢,两人发现,前...
简而言之就是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只有前半生的甜蜜。《半生缘》这部书中的主角大多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更是没能如愿。无论是男女主...
《半生缘》结局是曼桢与祝鸿才离婚,世钧偶遇了曼桢,却回不到当初了。在电视剧《半生缘》大结局中,曼桢提出离婚,醉酒的祝鸿才隐约中仿佛见到曼璐,他同意了。...
半生缘是指前半生遇到的缘分,却没有相伴到老。这是一种无奈,半生即有限的缘分也是有缘无分。形容人因为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没能如愿,因为各种事情,错过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