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论”栏目是人民日报评论部学习贯彻****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社领导要求,自2018年7月起在评论版推出的重要栏目,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人民日报评论部就如何写好“现场评论”进行了深入的业务研讨,大家围绕现场评论的类型和特点、选题策划,以及参与写作的心得体会等,对如何把“现场评论”打造成名品牌、进一步提升栏目影响力传播力进行了交流探讨。现摘录两篇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将现场见闻和思考汇聚笔端
白 龙
自2018年7月23日,评论版推出“现场评论”栏目以来,该栏目迄今共推出38篇稿件。评论员们以来自新闻现场、充满泥土气息的评论文章,为评论版注入了新鲜空气。我主要从读者和编者的角度,谈谈对这一栏目的理解。
现场评论作为一个新生的评论产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评论员们“脚力”不足的缺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报社领导也要求评论员走出去、走下去、到现场去。对评论员们来说,通过“现场评论”栏目,有助于增强对现实的充分了解、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增进对时代的深刻思考,避免就理说理、在干巴巴的逻辑里打转的状态。
具体到业务层面,由于栏目新开张,在操作模式、写作方法、文体风格等方面,并没有一定之法,而仍然在探索之中。作为一个新生的评论品种,保持一定的多元性也是有必要的。从已经刊发的38篇现场评论来看,在操作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集团作战模式 ,派出多名评论员,在同一地点就同一主题进行采写。像“我在长江”系列、“我在进博会”系列等,都属此类。进一步细分的话,这一模式又可分为“接力模式”和“阵地战模式”。“我在长江”系列属于前者,“我在进博会”系列属于后者。集团作战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度采访和评论,并将系列评论集中刊发,规模效应好。这一模式的难点在于,由于篇目多、战线长,往往面临写作角度切分困难的问题。如何将同一个大主题切分出不同的评论角度,考验策划的细致程度和写作者的功力。
二是分兵出击模式 ,评论员分别就相同主题,分赴各地采写。“我与河长面对面”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锻炼评论员的采访能力,有助于年轻评论员的成长。评论部的编辑们多数比较年轻,缺乏一线采访的经历,多出去采访有助于培养综合采编能力。同时,分兵出击模式能够汇总各地的经验和模式,由点及面地呈现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有助于做出系列深度评论。“我与河长面对面”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是单兵作战模式 ,单个的评论员借助采访、调研的机会,现场抓活鱼。相较于前面两种模式,这一模式相对机动灵活。不论是专门的采访,还是像春节返乡见闻、休假外出偶得等,都可以作为评论写作的主题或素材。缺点在于,由于是单独成篇,传播效果上不如系列评论。
从已有的38篇现场评论的传播效果,以及阅读感受来看,感觉到在未来的策划和写作中,可能要注意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采与评的关系。 作为一篇千余字的评论文章,现场见闻和评论性文字,究竟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才合适?从已有的写作实践来看,我觉得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不宜限制过死。现场看到的精彩内容多,就多写;评论员的思考深入、观点新颖,就多评,要根据题材和现场的情况灵活掌握。
二是点与面的关系。 这在分兵出击模式中比较突出。多名评论员出去采访,是根据各自在不同“点”的采访单独成篇,以点带面,还是汇总起来,对“面”上的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之后,再区分不同的写作角度,把“点”上的材料区分使用?在未来的写作中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三是写与编的关系。 我们在编稿过程中,有时候会有“缺了一笔”的感受。也就是说,相对于写作主题,现场素材缺了关键的画龙点睛的一笔。从编辑的角度,有时候会想通过编辑手段,尽量弥补这个遗憾,但编辑毕竟不能没有到现场,不能替代记者采访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多一点编辑思维;编辑也多与前方沟通,尽量把采访做扎实。
除此之外,以后在现场采访中,也不妨鼓励评论员们多摄影,用好图片的优势。
把“浸入式”和“思想性”结合起来
李 拯
现场评论是一种评论的创新形式,把“现场”和“评论”两个不同的媒体工种融合起来了。一般而言,现场是记者所长,评论则是评论的专业,前者传递信息,后者建构观点。但在一个全媒体时代,这样一种清晰的分野将不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现场评论适应了这一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它将用一种独特的形态把具体的场景和抽象的观点结合起来,在可感可触的应用场景中建构思想、传递观点。从这样一种混合的属性而言,现场评论就是要把新闻叙事的“浸入式”和主流评论的“思想性”结合起来。
1. 现场评论要有具体的“具体场景”,具有“浸入式”的特点。
一篇浙江传媒集团的人写的文章《读人民日报的现场评论是种怎样的体验?》里面有句话,评论中也可以出现人物,引用被采访人的活态原话,还可以对人物及环境的关系进行描写刻画,一支笔亦能带着读者走长江路,甚至可以通过读者的记忆和想象作为补充,达到了纯现场直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大家评价比较高的一线视角,往往都有具体的场景,给人沉浸式的体验。
几篇领导表扬的现场评论,比如《“没有大象军团,就打造蚂蚁雄兵”》《竹海、石斛与鲜花的生态经济学》等文章标题就非常有场景感。这样的场景感,不是一种现象类的描述,而是一种不到现场就不可能产生的亲切感,一种具体到能够让人沉浸进去的感受。采访时候如何捕捉场景和故事,以及进行适当的“非虚构写作”,需要费一番心思。
2. 现场评论要有“问题意识”,把评论的锐度、问题的分析深度和舆论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在分析以往的一线视角栏目时会发现,那些大家评价比较高的一线视角,往往是写真问题、真写问题的文章。比如有一篇《扶贫,别忘了“涵养水源”》讲农村彩礼很重的文章,有一篇讲环保督查中切一刀与一刀切的文章,都讲的是群众反应强烈、上面也已经重视的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具有共识。还有一个特点是,哪怕在写成绩报道时,也带有问题意识。
现场评论《让长江容得下“江豚之重”》,直面了目前江豚的处境,数据称长江流域有江豚1012头,大幅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状况没有改变,这样的结果,离长江生态完全恢复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现场评论切忌写成了地方的成绩单,而可以成为治国理政一个思考的起点。
3. 现场评论要有“思想深度”,能够顶天立地,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
现场评论必须要到现场去,但不能掉在一个地方层面,评论员应该把现场装进中央治国理政这样一个坐标中。现场评论要从地方来看中央大政方针,由此及彼、因小见大,从一个地方来回答整个国家层面的治理问题。这就具有了思想深度,而不会囿于一城一地。这体现的,正是评论员在现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在现场,呈现给人们不是光秃秃的经验,而是经过我们的思想处理过的经验。
现场评论《落实河长制,关键靠制度》《河长制,关键在“河长治”》等标题都具有这个特点。
4. 现场评论的选题来源,可以采取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既加强策划,也鼓励大家自发报选题。
选题策划的方向,其实与一线视角有重合的部分,还是围绕中央大政方针与地方或者行业贴近的方向,把中央精神细化为具体的选题,包括长江评论、河长制、目前在做的中国创造系列,选题都是直接来自于中央精神。同时也要鼓励计划外的自发力量。好的选题不一定是规划出来的,很多时候也许来自于评论员自己的妙手偶得。
我是专栏《解析经典范文,透析写作技巧》的作者【第一任职】 ,该专栏专注于解析公文写作套路与技巧, 坚持“理论+实战”,化繁为简, 化虚为实 ,确保一看就能懂、一学就能会 。 如果您正为“害怕写、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 ,欢迎点击上方链接或下方“了解更多” 购买,购买成功后,请阅读专栏第二篇文章,文未有具体入群方式 ,您可以加入我们写作大家庭 ,与众多”笔杆子“ 一起学习进步!
文|Sinopec淡然
论文,顾名思义,是对一段材料或者事件论证的评论。
一、评论文有以下几种题材:
1、散文类的,重点评述文章感情线,华丽辞藻的运用,散中找到作者的主旨思想。
2、记叙文类型,要考虑文章结构,分析作者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然后从这篇文章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或者感动。
3、议论文类型,就得把握作者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证据证明,分析其合理性。当然,评论文还得有自己的感受、价值观之类的。
二、写作大纲
1、面对的材料是“一段论证”,而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也不仅仅是一堆论据。而是一个从结构上来说,比较完美的一段论证。它既有论点,也有论据来支持它。
2、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着手:
(1)、评它在问中使用的关键概念:概念是否清晰,概念是否被偷换。
(2)、评它的论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够;论据是否与结论相关;有没有更有利于结论成立或削弱结论的论据。
(3)、评它的论证方法,论证逻辑:该论证方法是否合理。
(4)、评它的论点:论点有何影响。
三、以下是个人一点感悟,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并非全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写作的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整体文章的立意,必须与众不同,你的文章才能有新鲜感。
什么是文章的立意?
1、文章的立意是整篇文的灵魂,“基本”的要求是切题、正确、鲜明、集中。
2、文章“展开”的要求是深刻、新颖、有创意,写作需要积累有效的信息,因此,必须具备比较深厚的科学人文素养。
3、有了立意,接下来还得考虑如何展开成文,要考虑用哪些分论点支撑这个中心论点。
这些相当于文章的结构、整体框架,这些考虑好了,文章可谓大局已定、成竹在胸。
至于如何连贯得体、如何简洁明了、如何生动形象,全凭平日的积累全凭“语感”行事了。
文章中语言的功夫非一朝一夕之所能练就的,没有快捷方式!希望多读美文、阅读书,水到渠自成。
-End-
相关问答
只要是学习语文,那么写作文就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些作文的文本还有很多,说明文、记叙文等,那么到了高中作文就开始写议论文。议论文结构对于高中作...
常见的议论方法有:①夹叙夹议。即一边叙述一边议论。可先叙而后议,亦可先议而后叙。要把议和叙紧密联系,使议出自叙,言简意赅、灵活、自然。②寓理于情,即...
对文章进行评论的话,需要用在文章的最下方评论区,在这里输入自己想说的话就可以了。对文章进行评论的话,需要用在文章的最下方评论区,在这里输入自己想说的话...
评论性文章是对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进行评论和分析的文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简要介绍评论的主题和目的。2.背景介绍:对被...
楼主好先把对方文中的优点写出来,接着在写出你认为不怎么好的一部分加上自己的感受。最忌讳的就是评论文字写得过于华丽却没有实际价值。就想人...
要发表文章评论,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找到你想要评论的文章。这可以是在博客、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或其他在线发布文章的地方。2.仔细阅读文...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广义的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
[最佳回答]规范,开篇吸引人.…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以...
点一下下方的评论()就可以弹出来了。在一个大拇指形状的“好”,右边有一个蓝色的评论。点击他就打开了点一下下方的评论()就可以弹出来了。在一个大拇指形...
[回答]这个是靠自己不断阅读的积累.多看些别人的散文还有评论,从中分析别人的写作思路,这些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最主要的是写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