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明书院
以下文章来源于肖相如频道 ,作者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创始人时振声教授的首位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肖相如频道(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现在《伤寒论》教材和绝大多数的注家所截取的8篇内容,标题都是“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而这8篇之中,重点是前6篇,即六经病。
六经病其实是对伤寒,也就是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特征性的概括。
太阳病是伤寒初期的 表证 阶段。这个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病理阶段是初期,即伤寒的开始阶段;二是证候性质属于表证。
太阳病的病因是寒邪;病机是寒邪袭表,营卫失调,进而影响津液代谢。
我对太阳病病因的认识,与以往的学说有区别,这是基于对《伤寒论》原文的理解。
张仲景把太阳表证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人体有强弱,腠理有疏密,外邪有轻重,故其病情、病机亦有所别,因而太阳病有不同的证候类型。
主要有二种:其一,以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寒、脉浮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为外感寒邪,腠理疏松,营卫不调,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称为太阳中风证。
其二,以恶风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身体骨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机为寒邪外束,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即“卫闭营郁”,称为太阳伤寒证。
太阳病的治法是发汗散寒解表,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从治法来看也证明太阳病是表证,病因是寒邪。
阳明病是伤寒过程中里热炽盛的阶段。 性质属于里、热、实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气分证相似。
阳明病的病机,仲景概括为“胃家实”。胃家是整个肠胃的泛称。实当指邪气实而言。
阳明病可概括为两大类型:
一为燥热亢盛,肠胃无燥屎阻结,出现身大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不解、脉浮滑等,称为阳明热证,亦有人将此称为阳明经证。
此外,表证已罢,邪热内留胸膈,出现心烦懊憹不得眠,为栀子豉汤证。
邪热内陷,胃热气滞,出现热痞表现,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若下后水热互结,出现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为猪苓汤证。
若下后外邪化热入里,上蒸于肺,下迫大肠,出现肠热下利或喘、利并作,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以上四证,因已涉及阳明,故亦列入本篇。
二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搏结而成燥屎,腑气不得通降,出现潮热、谵语、腹满硬痛,或绕脐疼痛,大便硬结,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等,称为阳明实证,亦有人将此称为阳明腑(实)证。
阳明病的治法以清下为主,热证用白虎汤,实证用承气汤类。从治法来看,也证明阳明病是里热实证。
阳明病以热证实证为主,但也有寒证、虚证,如阳明中寒证以及白虎加人参汤证。
少阳病是伤寒过程中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其中正气已显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少阳病既不同于太阳、阳明以邪气亢盛为主的纯实证,也不同于三阴病以正虚为主的纯虚证,这就是少阳病的本质特征。
少阳病的正气不足,在《伤寒论》中已有充分的证据。
第一,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可见少阳脉是弦而细的,其中弦属少阳,细为正气不足。
第二,少阳的发热是“往来寒热”,外感寒邪的发热是正邪相争的表现,正盛邪实,相争剧烈,在表则为发热恶寒,如太阳病;正气虚弱,无力与病邪抗争,则表现为无热,如三阴病;若正气已显不足,邪气也呈衰减之势,正邪相持,互有胜负,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就是往来寒热。
第三,第97条明确指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说明少阳病的体质状态存在正气不足。
第四,热人血室,治从少阳,而热入血室特定的时期是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与第97条所指的“血弱气尽”的体质状态相类。
少阳病的治法是和解,和解的 实 质扶正祛邪并用。
以柴胡、黄芩疏解少阳之邪,以人参、大枣、甘草补正气之虚。没有柴胡、黄芩不是小柴胡汤,没有人参同样也不是小柴胡汤。基于上述理由,小柴胡汤的加减法中,去人参是值得斟酌的。
太阴病是伤寒过程中脾阳虚弱的阶段。
太阴,指手足太阴二经二脏而言。但《伤寒论》的太阴主要是指足太阴脾。
邪犯太阴,脾阳受损,运化失职,津液不能正常输转,则寒湿停聚,势必影响脾胃的升降之机,于是发生腹满时痛,吐利不食等证。这一系列证候都是脾脏虚寒的反映,所以太阴病为脾虚寒证。
太阴病的治疗是“当温之”。具体地说,就是温中健脾,祛寒燥湿。
太阴病原文提出的主方是“四逆辈”,一般认为是“理中汤”。理中汤见于霍乱病篇,当属“四逆辈”。
从治法来看,也足以证明,太阴病是中焦虚寒。
少阴病是伤寒过程中心肾虚衰的阶段。
表现为全身性的虚衰,又因为少阴为心、肾,而心为君主之官,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也可以认为少阴病是心肾虚衰。
少阴寒化证为心肾阳虚,少阴热化证是心肾阴虚。 《伤寒论》中的少阴病是以讨论寒化证为主的,所以有人认为少阴病是全身性的虚寒证。不过,少阴病的热化证不全面,应结合后世的温病学说进行理解。
少阴病的治疗原则,寒化证宜温经回阳,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热化证宜育阴清热,如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少阴病篇的主方为四逆汤,但实际上,四逆汤在第323条与第324条的运用目的在于治未病;而315条与317条用四逆汤所治为已为厥阴病之寒厥 ,只是为了兼顾疾病发展过程的连续性而放在少阴病篇,并不能认为张仲景将其放在少阴病篇就是少阴病。
从而也说明了少阴病的心肾阳虚很容易发展成厥阴病的寒厥。
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
一
厥阴病篇共有56条原文,其中有31条原文53次提到“厥”,可见,“厥”是厥阴病篇的主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高士宗的《素问直解》解释为:“由太而少,则终有厥阴,有太阴之阴,少阴之阴,两阴交尽,故曰厥阴。”
说明厥阴为三阴之尽。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这一条原文是厥的定义,阐明了厥的病机和临床特征。因为厥阴病的主题是厥,我认为这一条原文作为厥阴病的提纲更合适。
二
“阴阳气不相顺接”为厥的病机,乃阴阳气失去相对的平衡,不能相互贯通的结果。
“手足逆冷”既是“厥”的定义,也是其特点。
手足逆冷是手足冷向肘膝关节方向发展,即手足冷向心性的逆向发展。 这是人体阳气逐渐衰竭,阴阳即将离决的征兆。
人体温度的维持依赖于血液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如果手足冷逆向发展,那是心脏功能衰竭的表现。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篇》中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其所描述的病情就是手足冰冷青紫,向肘膝关节方向逆向发展,就是《伤寒论》所说的“厥”,相当于现在西医学中的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是十分危重的疾病,大多数预后不良。
手足冷(或手足寒),仅仅是手足的寒冷,寒冷没有向肘膝关节方向逆向发展。 这是手足冷和厥的临床区别。
在病机上,手足冷是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厥则阴阳气不相顺接。阳虚只是阳气量的减少,阴阳气不相顺接则是阴阳有离决的趋势,而阴阳离决就意味着死亡。阴阳气不相顺接则是阴阳有离决的前兆,也是死亡的前兆。
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
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
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
三
在《伤寒论》中,三阳病可以根据发热的特征进行区别,即太阳病是发热恶寒,阳明病是发热恶热(即发热不恶寒),少阳病是往来寒热。
三阴病可以根据手足的寒温来区别,即太阴病是手足自温,少阴病是手足寒,厥阴病是手足厥。
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 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
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小编导读
康治本除给我们提供了一部中医学临床诊治总论之外,还给世界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写作范本。下面小编为您具体介绍。
康治本极为简明,假如把它所有的条文单独打印出来的话,只需要两页A4纸,其内容之少出乎意料。面对如此少的内容,我们阅读、学习起来恐怕就不会感到畏惧了吧。
相比之下,宋本有将近400条条文,113个药方,88味药物,其繁多的内容会使初学者如牛负重,望而生畏。
更为重要的是,康治本比宋本更加古朴平实,更少浮辞骈语。也许我们会产生另外一种相反的想法,如此简单直白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似乎与其宏伟而丰富的内容极不相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开始学习的时候,恐怕难以领悟其特殊的文本结构,特别是其用理性的语言刻画出经方医学诊治系统非理性图像的表达方式,会令人一头雾水。
康治本经远田裕正深入发掘后,一些勘破天机的特殊内容破土而出,以其吞吐万象的气概吸引着我们,使我们能够摆脱传统中医理论的束缚而获得新知。
正如费维光《中医经方临床入门》所云:“远田先生根据这本小册子(康治本),运用了自己的天才与灵感,创造出中医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
回顾自己学习经方医学的心路历程,如果说读陆渊雷《陆氏论医集》是我思想第一次受到颠覆性冲击的话,那么拜读远田裕正《伤寒论再发掘》就是第二次受到如此的冲击了。
这两次冲击,使我体味到了读书间其乐融融的意境。
由于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康治本是伪书,因而在详细论述其内容之前,必须先阐述一下该书并非伪书的理由。
从我看到的资料,最早介绍康治本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杨维益教授。1982年,他在该校学报上发表了“关于康治本《伤寒论》”的论文。杨教授1980年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工作过,他对康治本持肯定的态度。
1983年,钱超尘教授在《北京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康治本《伤寒论》考”;1984年,张家骏在《新中医》杂志上发表《论日本康治本伤寒论》;199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桂祥、俞雪如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上也发表了介绍康治本的文章。
钱超尘教授主编了《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康治本是 公元805年由我国传入日本,日本康治二年(1143)和尚沙门了纯根据唐朝传入的本子重 新抄写,日本安政五年(1858)由医官户上雕版刊行。该本系是节录本,其中有65条条 文,50首方,42味药,无疑是唐代的传本,在学术史上有重要意义。”
钱超尘教授肯定康治本是唐代的一个抄本,而不是后人假造的,但认为它只是一个节录本,不是完整的文本,这与日本专门研究《伤寒论》的远田裕正教授所认定的“康治本是《伤寒论》的原始本” 的结论不一样。
马继兴教授也肯定康治本早在林亿校对宋本《伤寒论》之前就已经有了,也就是说在北宋之前就有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供校勘参考。
那么,康治本究竟是不是《伤寒论》最早的原始本呢?近百年来,已经有多位日本汉方家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很多的论文与专著,几乎都做出了肯定的论断。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都是闭门造车、凌空蹈虚之作,参与研究的这些汉方家都是高才饱学、渊综广博之士,康治本是原始本《伤寒论》是他们经过旷日持久的深入研究所得到的结论。
相比之下,国内对于康治本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只有俞如雪等少数学者发表了一些介绍康治本的文章,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极力介绍日本康治本研究状态的学者竟是非医学专业人士——费维光。
他在《中医经方临床入门》一书中说:“日本学者多年来对于这本书的真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江户时期一个抄本,抄《伤寒论》假冒唐朝的作品。”又说,后来“远田先生在日本《汉方の临床》杂志上,连续发表8 篇文章,结束了关于这本书真伪的争论,做了一个结论。这引出了《伤寒论》和《金匮》的奥秘,使人明确地理解康治本是《伤寒论》最早的原始文本。这是中医学史上的一个大事”。
他说远田先生当然并没到此为止,“他又创造性地研究了康治本的方药是怎么形成的整个过程”。远田裕正《伤寒论再发掘》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有关康治本真伪的争论。对我们来说,目前学习和研究日本汉方是在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思。当然,学习日本汉方应该有更冷静的思考,更清醒的认识,表现出更多的理性、更多的智慧,而不是照搬照抄、机械地运用或拙劣地模仿,更不是故弄玄虚,卖弄和唬人,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理论素养,脚踏实地地观察、研究我们自己的临床对象,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做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总之,要以开放、理解、接纳与包容的心态来广泛地接纳日本汉方医学的优秀成果。
好书推荐
《娄绍昆讲康治本《伤寒论》》
内容介绍
这本书主要根据娄老多年前讲授的《65条学完一本〈伤寒论〉》精品课程录音整理而成,凝聚了娄老一生研究、实践《伤寒论》的心得、体悟和经验。在书中,娄老以《伤寒论》的原始本——康治本《伤寒论》为切入点,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言必有据,论之在理,力求通过65条条文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读者能够掌握《伤寒论》的核心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伤寒论》的优质读本。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娄绍昆讲康治本《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娄莘杉编著),转载自“中医出版”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问答
营养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疾病不论是否有临床表现,都会影响家畜的营养需要;第二,家畜的营养状况影响免疫能力。我们不...
真正能弄懂的,放眼医林,几百年都不出一个,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对于伤寒杂病论,内经,基本上都是个摆设,陈亦人的伤寒论译释,里面林林总总,简直可以说得上...真...
病员遍布全国各地。对肌病、糖尿病、脑梗塞综合症、红斑狼疮、肿瘤、肝硬化等其它疑难杂病也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先后在各种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如《伤寒...
人类如何响应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危害2000字论文960化工网专业团队、用户为您解答,有人类如何响应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危害2000字论文的疑问
[最佳回答]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你要看一下.还有以前看过片文章叫“《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举隅”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和七情...
此次新型冠状肺炎堪比当年的SARS,不仅带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痛定思痛,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反思,亡羊补牢,为时...这...
建议读一读《诸子百家全书》“诸子百家轻松读”由60部关于诸子百家的书组成。包括如下图书:孔子说为人、孟子说处世、老子说人生、庄子讲故事、老夫子品评管子...
只对"中医学"有点认知,剩下的"循证医学",掘墓人,助推器都是逻辑理解没有实践。侧面查询了一下"循证医学"概念。很难说什么可与不可。但是凭...
中国几千年就靠中医治病,古人一门心思钻研中医,也没有考研,进院士之类的名利干扰,更没有在国外发表论文争诺奖的幻想。一心苦攻中药疗效,中医人首先尝尽各种...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