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烁(右)给患者诊断。(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哈尔滨10月8日电(记者杨思琪)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并非中老年人专属,患者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高血压中心负责人张烁介绍,近半数患者不能及时了解自身血压增高、未能规范诊治,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出现并发症则不可逆转。因此,主动筛查、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高血压容易筛查,使用血压计测量就能发现,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主动筛查。”张烁说,重点人群要注意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每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需要每天早、晚各测量2到3次。
张烁说,高血压具有一定遗传性,很多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属于原生性高血压。然而,更大比例的发病是由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专家指出,高血压属于增龄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提高,但受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影响,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高血压,其中不乏一些学生发病。
据介绍,膳食中盐摄入较多、钾摄入较少,肥胖、超重,过度吸烟、饮酒、熬夜,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运动量不足等,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首先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控制以上危险因素,饮食尽量清淡,避免过量饮酒、吸烟,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保持心态平和。
“一旦确诊高血压,要尽快就医、查找病因、对症下药,药物治疗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选择长效降压药物,逐渐调整剂量。降压治疗不能求快,大多数患者可在4至12周达标。”张烁说,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健康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有所增多,其主要症状包括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口鼻气流大幅度减低,这与夜间和清晨高血压密切相关,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夜间猝死等,潜在危害极大。
受访专家指出,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自动血压计,不提倡腕式、手指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时要在安静、温暖的环境中,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腿垂放至地面,上臂放在与胸口平齐的桌面,袖带下缘在肘窝上方2至3厘米处,其松紧以能伸进一到两指为宜,测量前半小时避免剧烈活动、食用刺激性食物等,测量中不要说话。
《细胞》: Volume 178 Issue 5
● 综述: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新机遇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Ramnik J. Xavier及其研究团队总结了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新机遇,即宿主-微生物群关系的内在机制。该综述文章于2019年8月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据了解,目前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研究暗示了宿主遗传、宿主免疫、微生物组和环境暴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从遗传学和分子发病机制中收集的机制研究数据为粘膜炎症的主要诱因提供了线索,并指导治疗干预的进展。
宿主遗传因子,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控制着肠内稳态,使得相关途径的分类和机制解析具有挑战性。
在本综述中,研究人员讨论了这些二代治疗的挑战、转化的领域以及发展机遇。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845-1
● 研究解析CCR7变构识别配体的结构
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Joerg Standfuss研究组与罗氏公司Roger J.P. Dawson团队合作解析了CCR7变构识别配体的结构基础。相关论文于2019年8月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高达2.1分辨率的数据呈现了人类CCR7与蛋白质唾液酸酶NanA融合的晶体结构。该结构显示配体Cmp2105与细胞内变构结合口袋结合。
磺胺基团是各种趋化因子受体配体的特征,它与跨膜螺旋7和螺旋8之间的Gi蛋白结合区域中的一片保守残基结合。
研究人员展示了结构数据如何与化合物库和自动热稳定性结合从而筛选鉴定和调节变构趋化因子受体的拮抗剂。
研究人员检测到新的(CS-1和CS-2)以及临床相关的(CXCR1-CXCR2 II期拮抗剂Navarixin)CCR7调节剂,这对多把点抗癌具有意义。
据了解,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通过免疫细胞的稳态运输来平衡免疫和耐受。在癌症中,CCR7介导的运输导致淋巴结转移,表明该受体是有希望的治疗靶标。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795-0
● 二肽酶1负责中性粒细胞的募集
2019年8月22日出版的《细胞》报道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Donna L. Senger小组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二肽酶-1是肺和肝内中性粒细胞募集的粘附受体。
利用无偏倚的体内功能性筛选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肺和肝归巢肽,它可以阻碍中性粒细胞向这些器官的募集。
使用生物化学、遗传和共焦活体成像方法,研究人员确定二肽酶-1(DPEP1)作为粘附受体招募中性粒细胞到肝和肺,并且这种招募并不依赖于二肽酶-1的酶活性。
重要的是,DPEP1的基因缺失或利用肽段阻断DPEP1的功能可以显著减少了中性粒细胞向肺和肝脏的招募,并改善内毒素血症模型动物的存活率。
研究人员的数据证明DPEP1是肺和肝内皮的主要粘附受体,并确定DEPE1可以作为由中性粒细胞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靶点。
据介绍,炎症标志性的特征是从血液招募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尽管选择蛋白和整合素介导了许多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但它们在肺和肝中几乎不发挥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782-2
● TRM细胞抗击细菌感染的重要机制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Richard Flavell团队、Nicola Gagliani团队联合取得一项新突破。
他们的研究开发出了效应器TH17细胞产生长寿命的TRM细胞,这些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即时反应至关重要。2019年8月22日出版的《细胞》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者采用IL-17A追踪-命运小鼠模型,发现在用热灭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Kp)免疫后,肺CD4 TRM细胞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产生IL-17A的效应细胞(TH17)。
这些exTH17 TRM细胞由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的IL-7维持在肺部。在记忆反应期间,抗体γδT细胞和循环T细胞都不足以消除Kp所需的快速宿主防御。
相反,通过抛物线共生和耗尽研究证明,exT H17 TRM细胞在细菌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该研究描述了呼吸道CD4 T RM细胞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起源和功能,为靶向疫苗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
据悉,适应性免疫通过产生中枢和效应性记忆T细胞以及最近描述的组织驻留记忆T (T RM)细胞,提供终生保护。
然而,CD4 T RM细胞的细胞起源及其对宿主防御的贡献仍然是未知的。该文章定义了新的组织驻留记忆性细胞的亚群,也就是由TH17细胞发展而来的exTH17细胞。
这类细胞经由LEC所分泌的IL-7所滋养调节,并在入侵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831-1
● 科学家发现寨卡病毒疫情的隐藏式爆发
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Kristian G. Andersen、Scott F. Michael以及耶鲁大学Nathan D. Grubaugh研究组,利用旅行监测和基因组学方法,合作发现隐藏寨卡病毒在疫情消退期间爆发。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8月22日出版的《细胞》上。
为了寻找疾病持续爆发的位置,研究人员调查了与旅行相关的寨卡病例,以确定未经过报道的寨卡疾病传播情况。
在邻近岛屿疫情高峰传播一年后,他们在2017年发现了一例古巴未报道的病例。
通过对寨卡病毒进行测序,他们发现该病毒的建立推迟了一年,随后的爆发是由来自其他加勒比岛屿的长期定植的寨卡病毒谱系引发的。
他们的数据表明,虽然古巴的蚊子控制最初可能有效减轻寨卡病毒的传播,但这些措施需要维持有效。
他们的研究强调了寨卡病毒如何仍然“默默地”传播,并提供了理解疫情爆发动态的框架。
据介绍,美洲的寨卡病的流行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出了挑战。由于疫情似乎正在减弱,目前尚不清楚传播是否仍在继续,报告中的差异加剧了这种情况。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783-4
《柳叶刀》: Volume 394 Number 10199
● 研究探讨复方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
2019年8月24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Reza Malekzadeh研究组的最新成果,他们研究探讨了复方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
在这项队列研究中,50045名参与者来自伊朗的戈勒斯坦省,年龄40-75岁,随机分配至非药物预防干预组(最低限度护理组)或每日一次服用复方制剂组。
非药物预防干预措施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培训,如低盐、低糖、低脂的健康饮食、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和戒毒。
该研究以两种复方制剂为研究对象。复方制剂组的参与者先服用1号复方制剂(氢氯噻嗪12.5mg,阿司匹林81mg,阿托伐他汀20mg,依那普利5mg),在随访期间出现咳嗽症状时则改服2号复方制剂,将依那普利5mg替换为缬沙坦40mg。所有参与者均随访了60个月。
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致命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术、非致命性和致命性卒中。
2011年2月22日至2013年4月15日,该研究团队将6838名患者纳入研究,最低限度护理组中3417名患者,其中1761名(51.5%)为女性,复方制剂组中3421名患者,1679名(49.1%)为女性,中位依从性为80.5%。
随访期间,最低限度护理组中有301名(8.8%)参与者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而复方制剂组中有202名(5.9%),风险比为0.66。
既往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无明显交互作用。复方制剂组中高依从性的参与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低于最低限度护理组,风险比为0.43。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无几。
在5年的随访中,复方制剂组出现10例颅内出血和13例上消化道出血,最低限度护理组则分别出现11例和9例。
综上,复方制剂可有效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可在中低收入国家大力推广。
研究人员表示,固定剂量联合治疗(复方制剂策略)可减少心血管疾病负担,特别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LMICs)。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1791-X/fulltext#
● 44个中低收入国家的高血压护理状况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Till Barnighausen小组统计了44个中低收入国家(LMIC)的高血压护理状况:对110万成年人的全国代表性个人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2019年8月24日出版的《柳叶刀》发表了这项成果。
该课题组的目标是确定44个LMICs的高血压护理状况及其在国家和人口群体之间的差异。
在该横断面研究中,课题组人员收集了44个LMICs中2005年后基于人群的个体数据,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或有报告服用高血压药物治疗。
在高血压患者中,该课题组计算了曾经测量过血压、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曾因高血压接受治疗和服药后控制住血压的人的比例,并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均财富、体重指数、吸烟状况、所处国家和地区等对高血压护理进行分类。
研究人员共收集了1100507名参与者的数据,其中192441人(17.5%)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中,73.6%曾测量过血压,39.2%曾被诊断出高血压,29.9%接受了治疗,10.3%治疗后血压得到控制。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相对于他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总体表现最好,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表现最差。
孟加拉国、巴西、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吉尔吉斯斯坦和秘鲁相对于他们的人均GDP高血压护理做得更好。
女性、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富有,以及不吸烟的人群获得更好的高血压护理。
鉴于LMICs中高血压引起的高疾病负担,该研究为LMICs高血压健康政策和服务干预的设计和目标制定提供了重要证据,有助于实现这些国家的卫生保健服务全面覆盖。
据介绍,LMICs的全国性研究中,很少有证据表明,哪些国家的患者无法得到高血压连续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0955-9/fulltext#
● 四种降压治疗策略对心血管疾病的适用性和后续风险分析
近日,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Emily Herrett及其研究组,分析了四种降压治疗策略对心血管疾病的适用性和后续风险。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8月24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研究组使用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对30-79岁无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初级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他们评估并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治疗策略,以确定哪种治疗更合适,分别为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2019年NICE指南建议、单独血压(阈值≥140/90毫米汞柱)和仅预测10年心血管风险(QRISK2评分≥10%)。
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研究组对1222670例患者中位随访了4.3年。
271963名(22.2%)患者符合2011年NICE指南,327429名(26.8%)患者符合2019年NICE指南建议,481859名(39.4%)患者符合单独血压≥140/90毫米汞柱,357840名(29.3%)患者符合QRISK2≥10%。
随访期间,32183例患者被诊断出心血管疾病,总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7.1例。
符合2011年NICE指南治疗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15.2例,2019年NICE指南建议为14.9例,单独血压阈值为11.4例,单独QRISK2阈值为16.9例。
按英国人口比例计算,研究组估计2011年NICE指南将避免233152起心血管事件发生(28名患者需要治疗10年才能避免一起事件),2019年NICE指南建议将避免270233起(29名患者),单独血压阈值将避免301523起(38名患者),QRISK2阈值将避免322921起(27名患者)。
综上,基于心血管风险的策略(QRISK2评分≥10%)可比2011年NICE指南多预防三分之一以上的心血管疾病事件,比2019年NICE指南建议多预防五分之一以上的心血管事件,且在避免每起事件的治疗次数上疗效类似。
研究人员表示,世界范围内的降压治疗建议仍主要以血压阈值为指导,尽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降压对不同血压谱的患者都有益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1359-5/fulltext
● 12个高收入国家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的趋势变化
2019年8月24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公布了一个国际研究协作小组NCD-RisC的最新成果,他们分析了12个高收入国家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的长期和近期趋势。
研究人员收集了12个高收入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新西兰、韩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从1976年到2017年进行的123次全国健康体检调查的40-79岁人群的数据。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控制定义为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
该研究采集了526336名参与者的数据,在最近的调查中,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低,芬兰最高。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大多数国家、年龄和性别群体的高血压治疗率最高为40%,控制率低于25%。
90年代至2000年代早中期,12个国家的高血压意识和治疗水平都有所提高,控制率也有所增长,其中韩国和德国的改善幅度最大,此后多数国家进入了停滞期。
调查发现,加拿大、德国、韩国和美国的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水平最高,而芬兰、爱尔兰、日本和西班牙最低。即使在表现最好的国家,治疗覆盖率也最多为80%,控制率不超过70%。
综上,自上世纪8、90年代以来,高收入国家的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控制率在过去10年已趋于稳定,但仍低于高质量高血压规划的水平。各国在高血压意识、治疗和控制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1145-6/fulltext#
合作事宜: 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 tougao@stimes.cn
相关问答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大。高血压对于人体的伤害极大,对人体的多种器官起着负面作用。而心理护理对于治疗高血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
护理论文选题:1.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2.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3.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4.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5.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