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时代脉动 感悟思想力量——2020年度理论观点集萃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创稿

理论文章 触摸时代脉动 感悟思想力量——2020年度理论观点集萃

编者按: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经过艰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2020年,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网理论频道与社科理论界一道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疫’与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实施民法典”等主题,持续深入探讨,着力解疑释惑,汇聚奋进力量。就此,理论频道对2020年全年原创报道内容进行了盘点,挑选了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大动员、大集结、大作战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人物: 秦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观点: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大动员、大集结、大作战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疫情防控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彰显,所以疫情防控形势才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声音学习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

人物: 张传香,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观点: 学习跟进是在一定学习基础上的跟进和延续。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精髓。认识跟进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的最终目的是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出实效。

声音:大写的青春里不应该缺少大写的家国情怀

人物: 冯秀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观点: 这场战“疫”,每个中国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与身边或是远方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我们知道疫情终将结束,但是我们与祖国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爱和真情却一定长存,大写的青春里不应该缺少大写的家国情怀,同学们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才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声音:“两山论”的科学论断促进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

人物: 黄承梁,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

观点: 生态文明本身是对工业文明发展理念的科学扬弃,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是一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是对工业文明传统模式下原有发展观、价值观、财富观和生态观的突破,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两山论”的科学论断,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改造和提升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它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声音:“人民”是不变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将“人民”贯穿于贫困治理的全过程

人物: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观点: 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推进了最扎实的人权进步,赢得了广大人民广泛支持和普遍拥护。任何思想理论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价值追求。“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人民”是不变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将“人民”贯穿于贫困治理的全过程,强调从个体诉求的角度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采取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发展的权利,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全社会的平等和公平正义得以维护,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可,有力巩固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声音:民法典的颁布是人民权利的体系化表达,民法典的实施是人民权利的体系化保障

人物: 于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观点: 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法,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七编的内容以权利为轴心展开,写满了民事主体能够享有的权利类型、取得权利的方法、行使权利的方式和权利受到侵害的保护手段。民法典的颁布是人民权利的体系化表达,民法典的实施是人民权利的体系化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并不意味着我国民事立法工作的结束,只是意味着民事立法工作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一个新开始。

声音:解决实际问题是知行合一在行动上的反映,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成长的

人物: 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

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知行合一”,寄语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解决实际问题是知行合一在行动上的反映,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成长的,党员干部也正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只有通过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声音: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式,加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

人物: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观点: 其实这场疫情也告诉我们,全球治理体系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如何进一步强化多边主义非常重要。因为这场疫情就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全球性挑战就需要全球性解决方式,因此加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就至关重要。这次讲话站在历史高度阐释了面对这个时代,对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做什么、我们往哪里走、我们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提出了启示,这四点启示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恢复经济如何做好平衡提出了建议,也为我们如何开创一个新未来提供了指导思想。

声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坚持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底线思维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人物: 张瑞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观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坚持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底线思维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保障了我们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行稳而致远。当然,无论是绝对目标还是相对目标,都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坐标方位,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握好绝对与相对标准之间的尺度,脱贫攻坚的步伐将走得更为稳健。

声音:以人民性、系统性、创新性为核心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人物: 卢黎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观点: 国家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所蕴含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效力、效果的总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国家治理效能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效能的人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三大特点。

9月思想理论网络文章TOP100榜单发布

光明网讯 (记者 武鹏飞)近日,由光明网发起,并联合光明日报理论部、南京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的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以下简称iWaes系统)发布了2019年9月思想理论网络文章TOP100榜单。

从文章来源看,本期榜单的上榜文章共来自17家网站,包括中央新闻网站11家,重点理论网站4家,地方网站2家。其中,来自中央新闻网站的文章占上榜文章的66%;来自重点理论网站的文章占28%;来自地方新闻网站的文章占6%。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本期榜单涌现出一大批展现新中国70年来发展成就的理论文章,相关文章在百篇上榜文章中占比逾20%,主题涉及政治建设成就、经济发展成就、党的建设成就、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以及对全球发展的意义等各个方面。如,求是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一文,回顾了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成就,认为“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的是机遇,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为持久的世界和平提供新保障,也为全球治理提供可参照的中国方案”;人民网发表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基地研究员孙利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斗争》一文,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意识形态、反腐倡廉、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强军兴军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网络理论文章天然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及时性,以本期榜单为例,除了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的理论文章外,民营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美贸易摩擦、香港乱局与治理等热点话题也是理论界重点关注的对象。如,中国经济网发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发挥民营经济作用》一文,认为“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的内外挑战,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和重大任务”;海外网发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磊的《默克尔“深度中国行”背后大有深意》一文,认为“默克尔总理本次访华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次形实兼备的‘深度中国行’”;中青在线发表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程乐、裴佳敏的《为国际社会提供网络生态治理的中国范本》一文,认为“《网络生态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以人为本”的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内涵”,等等。

此外,“斗争精神”和“对外开放”是本期上榜理论文章的高频词,也是当今中国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反映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国人民焕发的昂扬奋斗的精神面貌和开放进取的世界胸怀。如,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沈元军在党建网发表网络理论文章,从“理论角度、历史角度、时代角度、实践角度”四个层面深入理解如何发扬斗争精神,文章认为“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党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完成各种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抓手”;而光明网发表的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世强《努力开创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新格局》一文,认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逐渐摸索走出了一条适应自身国情的对外开放之路,即改革与开放同行、开放与自主平衡、中国与世界共赢”。

今后,iWaes系统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聚焦新时代思想理论的创新与传播,进行更加全面权威的动态分析,梳理学术理论探索的方向与脉络,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同时,iWaes系统将为广大专家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服务,为思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助力。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加入系统(iwaes.gmw.cn),与我们一起将系统建设得更加完善、权威。

相关问答

什么是理论文章?

理论文章是在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建构理论的这类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整顿党的作风即整风问题,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1942年,中共中央指出,...

鲁迅的黑屋子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写在《呐喊》自序里面。内容如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

关于爱党爱国的文章_作业帮

[回答]向中国共产党敬礼: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七月...

修正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修正理论是著名的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女社会活动家、理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罗沙•卢森堡。1899年1月,伯恩斯坦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

保罗克鲁格曼的文章书籍以及理论?

《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克鲁格曼的主...

...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请为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_作业帮

[最佳回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文章与学术论文有哪些不同?

理论文章包括学术论文,而学术论文只是理论文章,其中的一种类型,所以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二者之间包括的范围不同理论文章包括学术论文,而学术论文只是理论文...

如何评价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对超大对撞机计划与超弦理论的批判?

杨振宁是世界基础理论物理学家,他的文章我没看到,看了也看不懂。但我知道杨振宁阻止这个超大项目,因为毫资太多。也可以说杨振宁是良心科学,杨振宁是这方面世...

悬念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1、悬念的特点主要是让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持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主要表现为:(1)既能有效地使观众产生注意力...